多家外資機構展望第二季度市場:全球經濟挑戰猶存 普遍看好中國市場
近日,多個(ge) 外資金融機構對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經濟形勢和市場投資策略作出展望。記者梳理發現,多數機構認為(wei) ,在歐美銀行業(ye) 動蕩的背景下,全球經濟複蘇的步伐仍然不那麽(me) 平穩,投資者要關(guan) 注市場下行風險,並保持長期投資和多元化投資。與(yu) 此同時,大部分機構仍看好中國市場,尤其是權益市場的投資機會(hui) ,消費、科技等領域受到青睞。
全球市場持續波動帶來挑戰
多數機構對於(yu) 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經濟前景的預期仍不太樂(le) 觀,近期的歐美銀行業(ye) 風險事件雖不至於(yu) 引發係統性風險,但也對整體(ti) 經濟增長產(chan) 生了負麵影響。
3月22日,美聯儲(chu) 在結束今年第二次貨幣政策例會(hui) 後宣布加息25個(ge) 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提高到4.75%-5%,為(wei) 2007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富達國際亞(ya) 太區股票主管馬蒂·德普金(Marty Dropkin)表示,美聯儲(chu) 維持偏高利率的時間越長,金融體(ti) 係將麵對的壓力越大,其中銀行業(ye) 已出現裂縫。盡管近日的銀行業(ye) 風險事件帶來了一些壓力,但並不表示歐美銀行體(ti) 係存在係統性風險,近期的拋售是由負麵市場情緒主導,而非受基本麵影響。“即便如此,我們(men) 可能在未來幾周內(nei) 看到進一步的動蕩。”他說,如果美聯儲(chu) 在2023年全年保持緊縮政策,將會(hui) 出現更嚴(yan) 重的經濟衰退。
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劉勁津表示,盡管國外銀行係統金融業(ye) 出現風險,但與(yu) 2008年的金融風險可比性不高,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仍在可控範圍之內(nei) ,但金融風險出現對經濟增長也有所拖累。
2023年第二季度,投資者麵對的投資挑戰仍不小。景順亞(ya) 太區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認為(wei) ,“現在的情況是全球經濟從(cong) 收縮到複蘇並不是那麽(me) 平穩,可能還會(hui) 經曆波動,收縮和複蘇交替往複。”他表示,對於(yu) 投資者而言,需要判斷現在市場處於(yu) 哪個(ge) 階段,在收縮階段,可優(you) 先選擇政府債(zhai) 券和高等級信用債(zhai) 等更具防禦性的資產(chan) ;在複蘇階段,則可以嚐試加大風險偏好,比如可以投資股票、高收益債(zhai) 等資產(chan) 。
德普金表示,“在利率長期偏高的環境中,擁有結構性利好因素、防禦性較高並兼具估值吸引力的行業(ye) 及地區,將可在風險與(yu) 回報之間取得較佳平衡。長期而言,可持續發展、產(chan) 業(ye) 回流本土或周邊地區等主題,將繼續為(wei) 投資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機遇。”
多機構看好中國市場表現
雖然全球市場在2023年第二季度仍麵臨(lin) 諸多不確定性,但中國市場仍被機構普遍看好。
趙耀庭表示,“自去年年底中國調整優(you) 化相關(guan) 疫情防控政策後,最新消費數據顯示消費持續複蘇。從(cong) 這些數據來看,這次的經濟複蘇是消費引領的經濟複蘇。預計未來,尤其是在今年下半年,將有更多的潛力可以釋放。”
“全國兩(liang) 會(hui) 釋放出一個(ge) 重要信號,即強調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富達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權益研究負責人寧靜表示,中國政府將更加關(guan) 注複蘇的質量而非速度,可能會(hui) 推出更多措施以支持經濟發展。
匯豐(feng) 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中國首席投資總監匡正表示,“我們(men) 對中國股市持積極看好的觀點。盡管去年年底開始的第一波由市場預期觸發的升勢已經結束,但我們(men) 相信企業(ye) 盈利改善將為(wei) 中國股市提供進一步的上升空間。”他說,中國在經濟複蘇道路上的穩定前行將凸顯出中國股市在全球市場中的避風港地位。
消費、科技等領域受青睞
針對中國市場,部分機構認為(wei) ,消費、科技等領域存在投資機會(hui) ,投資者可予以關(guan) 注。
匡正表示,第一季度中國企業(ye) 盈利數據最終將反映出中國經濟複蘇和整體(ti) 宏觀經濟數據的改善,而目前中國股票的估值尚未完全反映出相關(guan) 宏觀有利因素。無論從(cong) 曆史角度來看或者對比新興(xing) 市場,中國股市的估值仍處於(yu) 合理的水平。“我們(men) 認為(wei) 在第二輪市場升勢中,市場機遇將由基本麵因素主導,主要聚焦於(yu) 消費、醫療保健、科技自主和綠色轉型等領域,並主要源自成長股。”
寧靜也認為(wei) ,“中國將更關(guan) 注科技自立自強,並著重推動高端製造業(ye) 發展。這將有助於(yu) 提升中國企業(ye) 在先進科技領域的全球競爭(zheng) 力,並有望加速數字化發展。”
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表示,“在投資主題上,我們(men) 繼續看好數字經濟、自主可控和高股息個(ge) 股。” (記者 張莫 實習(xi) 生柯振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