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加強投資增長後勁
作者:任榮榮(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研究員)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諸多挑戰,總需求不足是經濟運行麵臨(lin) 的突出矛盾。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會(hui) 再生產(chan) 實現良性循環,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guan) 鍵作用,是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的重要任務。
投資是內(nei) 需的重要方麵。圍繞補短板、調結構、增後勁擴大有效投資,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率、帶動全社會(hui) 投資,是擴大國內(nei) 有效需求、培育更多經濟增長動力源的題中應有之義(yi)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從(cong) 戰略全局出發,提出“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要求“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hui) 投資”,這為(wei) 我們(men) 不斷加強投資增長後勁、實現投資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下一階段,必須積極拓展投資空間,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和撬動作用,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增強投資內(nei) 生增長動力,把投資的關(guan) 鍵作用切實發揮出來。
一是以提高投資效率拓展投資空間。
我國正處於(yu) 新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投資需求潛力巨大,與(yu) 發達國家相比,在很多方麵還有較大投資空間。從(cong) 短期看,我國在傳(chuan) 統基礎設施聯網補網強鏈、新型基礎設施係統布局、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和創新動力培育、社會(hui) 民生服務供給提升等領域,都有較為(wei) 迫切的投資需求。從(cong) 中長期看,隨著擴大內(nei) 需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深入實施,未來投資增長空間也十分廣闊。
近年來,我國存在投資效率不高、部分行業(ye) 和局部地區投資過度等問題。例如,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以及部分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盲目擴張、新城新區建設攤子鋪得過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出現過度超前傾(qing) 向等,造成了低效甚至無效資產(chan) ,加大了潛在債(zhai) 務風險。因此,我們(men) 強調著力擴大有合理回報的投資需求,既要求突出投資項目的質量和效益,完善擴大投資機製,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和產(chan) 能過剩,又要求發揮投資在提高供給能力、優(you) 化供給結構中的重要作用,推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助力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二是以完善決(jue) 策機製更好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
當前,民間投資預期較弱,政府投資必須發揮好引導作用。我國人均基礎設施資本存量隻有發達國家的20%至30%,公共領域投資仍有較多短板。在社會(hui) 公益服務、公共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重大科技進步等公共性、基礎性、關(guan) 鍵性領域,政府投資不可缺位。就政府投資而言,通過科學合理安排資金投向,把解決(jue) 中長期發展中的結構性矛盾作為(wei) 重點,精準補短板,加強在推動技術進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便捷要素流動、改善公共服務等領域投資,這是帶動地方產(chan) 業(ye) 發展、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舉(ju) 措,並能從(cong) 供給端發力改善要素供給,為(wei) 經營主體(ti) 提供更好的發展條件。
政府投資應當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和財政收支狀況相適應。需進一步完善適應新發展階段的政府投資管理體(ti) 製,探索建立長效的政府投資決(jue) 策機製,提升政府投融資決(jue) 策與(yu) 管理法治化科學化水平,更好發揮政府引導、規範和服務作用以及政府投資對全社會(hui) 投資的撬動作用。
三是以優(you) 化環境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民營企業(ye) 是重要的投資主體(ti) ,民間投資是擴大有效投資、紮實穩住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民間投資的行業(ye) 參與(yu) 度總體(ti) 上不斷拓寬、加深,民間投資已經占全社會(hui) 投資一半以上。近年來,受新冠疫情反複衝(chong) 擊的影響,民營企業(ye) 對未來盈利預期下降,民間投資預期較弱。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突飛猛進,民間投資主體(ti) 也需要不斷研判新的投資方向,或在傳(chuan) 統領域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縱向轉型升級,或在新的行業(ye) 領域嚐試橫向轉型發展。在此背景下,許多企業(ye) 麵臨(lin) 創新能力不足、創新人才匱乏、創新融資渠道不暢等製約,在投資上出現觀望、惜投現象。
更好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和創造力,一方麵要加強政策激勵,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鼓勵民間投資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發展,對其繼續加大融資支持力度;另一方麵要通過優(you) 化民營企業(ye) 發展環境、破除製約民營企業(ye) 公平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的製度障礙、依法維護民營企業(ye) 產(chan) 權和企業(ye) 家權益等,有效提振經營主體(ti) 長期投資的信心,讓民間資本形成穩定且良好的預期,促進民間投資可持續增長。
四是以深化改革完善投資內(nei) 生增長機製。
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這為(wei) 投資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未來幾年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guan) 鍵時期,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需發揮有效投資在需求端和供給端促進經濟增長的雙重效應,進一步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健全合理擴大有效投資的激勵與(yu) 約束機製,增強經營主體(ti) 內(nei) 生動力與(yu) 活力,形成市場主導、需求導向、創新驅動的投資內(nei) 生增長機製。既要完善激勵機製,積極構建鼓勵各類主體(ti) 創新創業(ye) 的市場環境,又要進一步健全約束機製,構建發展和安全兼顧的地方政府投融資體(ti) 製機製,提高政府與(yu) 社會(hui) 投資效率,有效防範債(zhai) 務風險。
在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和撬動作用、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的政策環境下,未來投資將在補短板、調結構、增後勁等重點領域持續發揮關(guan) 鍵作用,推動形成政府市場優(you) 勢互補、投資消費協調增長、新舊動能順利接續的良好局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