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給“高加林們”美好未來——評電視劇《人生之路》

發布時間:2023-04-19 10:2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杜梁(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近日,由上海出品的電視劇《人生之路》在央視熱播。該劇部分取材於(yu) 路遙中篇小說《人生》,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以高加林、劉巧珍為(wei) 代表的一批有誌青年投身時代洪流、發揚拚搏精神,從(cong) 陝北走向上海的故事,生動闡釋“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生活在陝北的青年高加林為(wei) 了改變命運,努力奮發圖強,曆經世事變遷和命運接二連三的考驗後,在時代的浪潮中譜寫(xie) 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故事。該劇再度選擇以“高加林難題”作為(wei) 敘事起點,通過為(wei) 主人公續寫(xie) 人生全傳(chuan) 的方式進行經典重構,立足中國語境回應時代之問。

  該劇讓新一代觀眾(zhong) 在“高加林們(men) ”的人生抉擇中照見當下的困惑,見證那個(ge) 時代有夢想的年輕人是如何不甘於(yu) 命運,又是如何與(yu) 命運對抗的。但經典重構的難點在於(yu) ,新作既要充分尊重原著的精神內(nei) 核,也要做出符合時代特征的改編。《人生之路》的創作摒棄了相對保守的經典複刻方式,以小說中現實主義(yi) 與(yu) 浪漫主義(yi) 相交織的創作方式為(wei) 敘事基調,延長了故事時間線。劇集前半段講述了高加林在人生坎坷與(yu) 崇高理想這一對反作用力的拉扯下,屢次從(cong) 黃土地抽離自身,又無奈返回原點。這種情況的出現,不僅(jin) 由於(yu) 當地經濟開發速度相對較慢,難以給青年群體(ti) 提供多樣且充足的成長路徑,也是因為(wei) 高家村內(nei) 部相互牽絆的人際交互方式,使他負載起頗為(wei) 沉重的社會(hui) 關(guan) 係。高加林高考錄取後被村支書(shu) 之子高雙星冒名頂替,與(yu) 巧珍的愛情成為(wei) 村裏流傳(chuan) 的風言風語,凡此種種,都是他試圖突破的人生桎梏。但高加林始終未曾放棄奮鬥之路,立誌在廣闊天地中追尋人生理想。劇集後半段為(wei) 高加林的困惑做出了符合時代語境的回複,他憑著不懈奮鬥在上海找到出路,乘著時代發展的東(dong) 風實現人生巨變,完成了從(cong) 普通文學愛好者到文學編輯的成長之路。他在事業(ye) 成功之後反哺家鄉(xiang) ,使得個(ge) 體(ti) 與(yu) 國家的命運聯係,越發明確地呈現為(wei) 一種正向合力。曾經的“高加林難題”,此刻終於(yu) 轉變為(wei) “高加林答案”,即能夠指引青年群體(ti) 人生之路的父輩經驗。

  四十餘(yu) 年前,原著作者因無法破開時代迷霧探察未來巨變,隻能為(wei) 高加林留下開放式結局。如今,電視劇《人生之路》立足當下重新審視父輩的人生疑慮,用已知經驗回應高加林難題,推導出符合時代必然性的答案。經典重述,並不意味著對原作不加修飾的複刻與(yu) 再現,而是要基於(yu) 時代語境,對原著中備受大眾(zhong) 關(guan) 注的社會(hui) 議題做出新的解讀。

  該劇選擇上海,不僅(jin) 為(wei) 高加林的人生巨變提供了合理環境,也為(wei) 經典作品的時代性賦能。上海的城市巨變,提供了解答“高加林難題”須著重考量的基礎係數。受此關(guan) 鍵係數影響,青年們(men) 的人生之路總體(ti) 呈現為(wei) 不斷上揚的狀態。《人生之路》中,來到上海的巧珍將個(ge) 體(ti) 發展視作新的人生動力,通過自我奮鬥和良好機遇成為(wei) 時代弄潮兒(er) ,最終與(yu) 高加林尋找到精神共鳴。劉巧珍、高雙星、馬栓等角色既是高家林的時代同路人,也形成了他人生選擇的多種鏡像。

  電視劇為(wei) “高加林們(men) ”提供的出路,帶有一定浪漫色彩與(yu) 理想氣息。但這種人生巨變的可能性,恰恰是他們(men) 對時代的期許和希望。該劇還設計了高加林高考名額被頂替的故事線,對他被竊取的人生進行糾偏。高雙星坦白真相後,從(cong) 事過多種體(ti) 力勞動,最終選擇考取教師資格回到陝北故鄉(xiang) 教書(shu) 。重返人生原點,高雙星將在故鄉(xiang) 繼續破解“高加林難題”。雖然他們(men) 倆(lia) 的人生如同時代鏡像的正負片,但不懈奮鬥是他們(men) 血脈中共同的文化基因。小說《人生》最後一章的“並非結局”四字,指明高加林的未來仍有多種可能,而高雙星的人生選擇,也為(wei) 電視劇《人生之路》添上“並非結局”的注腳。

  充滿理想氣息的經典重述方式,不但能夠令觀眾(zhong) 理解過往,汲取父輩經驗和人生力量,也能夠令原著作品獲得新的時代魅力,為(wei) 大眾(zhong) 迎接未來指引方向。這也是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文藝創作需要具備的人文胸懷和現代視野。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