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嗦粉”也會中毒?原來是米酵菌酸毒素在“作妖”
近期,江南地區陰雨連綿,氣溫逐漸回暖,米線、腸粉、河粉等濕米粉及泡發的銀耳、木耳等食品,容易受椰毒假單胞菌汙染而產(chan) 生米酵菌酸毒素,從(cong) 而引發食物中毒。4月17日,江西省市場監管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要預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什麽(me) 是米酵菌酸?椰毒假單胞菌能在特定的溫度和生長條件下產(chan) 生小分子毒性代謝物——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是一種小分子脂肪酸,耐熱性極強,即使經開水煮沸或用高壓鍋蒸煮也不能被破壞,120℃下加熱1小時仍可保持毒性。
米酵菌酸中毒症狀最早表現為(wei) 胃部不適,如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嘔吐物初為(wei) 食物或黃綠色水樣物,有的呈咖啡樣物。繼消化道症狀後,也可能出現肝腫大、肝功能異常等中毒性肝炎為(wei) 主的臨(lin) 床表現,重症者出現肝昏迷甚至死亡。目前,尚無米酵菌酸特效解毒藥物。
椰毒假單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易在食品表麵生長,最適宜生長溫度為(wei) 37℃、最適產(chan) 毒溫度為(wei) 26℃,在pH5—7範圍內(nei) 生長較好。
夏秋季節,下列三類食品因天氣炎熱、空氣潮濕、貯存不當等,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chan) 生米酵菌酸:一是穀類發酵製品,如濕米粉、糍粑、發酵玉米麵、酸湯子、糯玉米湯圓粉、發酵糯小米、吊漿粑、醋涼粉等;二是發酵薯類製品,如馬鈴薯粉條、甘薯麵、山芋澱粉等;三是變質鮮銀耳和泡發不當的變質木耳。
如何預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江西省市場監管局提醒消費者注意以下幾點:
選購河粉、腸粉、米線、涼皮等濕米粉產(chan) 品,尤其是散裝產(chan) 品時,要選擇無黴變,外形完整,色澤均勻,無酸敗味、黴變味及其他異味的產(chan) 品。購買(mai) 的濕米粉,如暫不食用或有剩餘(yu) ,應放冰箱貯存。
泡發木耳、銀耳前,要將木耳洗幹淨,檢查其感官性狀,不使用受潮變質的木耳;泡發後片不成形、發黏、無彈性或有異臭味的不能食用;泡發時間不宜過長,泡發後應及時加工食用。
如發生疑似米酵菌酸食物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相關(guan) 食物,盡快催吐,排出胃內(nei) 容物,減少毒素的吸收量,並及時送醫救治。(熊錚 記者 朱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