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記者觀察|講故事、談融合、玩技術 中國網絡媒體發展走向何方?

發布時間:2023-04-24 10:31: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南京4月23日消息(記者王晶)中國網絡媒體(ti) 論壇是目前我國網絡媒體(ti) 界層次最高、具有廣泛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年度盛會(hui) ,被譽為(wei) “觀察中國網絡媒體(ti) 發展走向的重要窗口”。

  今年的中國網絡媒體(ti) 論壇采用“1+9+1+1”形式,即一場開幕式暨主論壇、九場平行論壇、一場“八點見”項目發布會(hui) 、一場“新征程再出發”網絡主題活動。4月21日,“技術賦能、中國敘事、青春律動”三場平行論壇探討了拓展融合發展新空間,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網絡媒體(ti) 的走向。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

  展示真實、立體(ti) 、全麵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在當天的論壇上,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用互聯網豐(feng) 富多彩的產(chan) 品形態,展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天下大同、和諧共生等富有當代價(jia) 值、世界意義(yi) 的精髓,讓來自全球的受眾(zhong) 從(cong) 中華文明曆史情境中更好地理解中國。

  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2023年中國網絡媒體(ti) 論壇“中國敘事·構建國際傳(chuan) 播新範式”平行論壇突出“外眼看中國”“外嘴說中國”。摩洛哥籍網絡名人ElBatoulNejjaoui(寶雲(yun) )在論壇上分享了她參加電視劇《山海情》翻譯推廣工作的經驗與(yu) 感悟。

  她表示,《山海情》阿語版播出得到廣泛關(guan) 注,很多阿拉伯國家觀眾(zhong) 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展示中國發展經驗的影視作品,希望從(cong) 中得到啟發,借鑒成功經驗。

  她說,《山海情》講述了寧夏在脫貧攻堅政策支持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表現出強大的感染力,讓人深有感觸。通過參與(yu) 譯製和推廣工作,她深入了解到中國西部農(nong) 村的風貌和農(nong) 民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及中國在脫貧攻堅、推動共同富裕和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中所獲得的經驗與(yu) 成就。

  她表示,電視劇《山海情》阿語版在埃及、蘇丹、伊拉克、阿曼等阿拉伯國家電視台播出,深受當地民眾(zhong) 喜愛,引起強烈反響。在發言中,她還談到,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向阿拉伯人民講好中國故事,讓更多的阿拉伯人民認識中國、了解中國、認同中國,知曉中國的國情與(yu) 深厚的文化,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不斷增進中阿友誼,密切人文交流,成為(wei) 構建麵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ti) 的友好使者。

  上述負責人表示,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要鼓勵多元共生,媒體(ti) 、民間組織和每個(ge) 民眾(zhong) ,對於(yu) 構建中國敘事體(ti) 係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特別是青年群體(ti) 日益成為(wei) 中國敘事的主力軍(jun) 。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外友人主動參與(yu) 到講好中國故事的行列中。

  重大主題主線報道怎樣做到青年化的表達與(yu) 創新?

  作為(wei) 伴隨互聯網發展長大的一代,“Z世代”常被稱為(wei) “數字原住民”。時至今日,關(guan) 注互聯網發展,必須回答好那些關(guan) 於(yu) “Z世代”的問題。

  如何更好走近青年、貼近時代?如何打開青年的“話匣子”?在以“青春律動·Z世代網絡空間新表達”為(wei) 主題的論壇上,中青報·中青網負責人認為(wei) ,做好“Z世代”青年的思想引導與(yu) 價(jia) 值觀塑造,需要我們(men) 積極構建青年話語體(ti) 係,創造性地開展定製化生產(chan) 、共情化表達、分眾(zhong) 化引領、社群化傳(chuan) 播。

  “Z世代”是一個(ge) 網絡流行語,也指新時代人群,他們(men) 一出生就與(yu) 網絡信息時代無縫對接,受數字信息技術、即時通信設備、智能手機產(chan) 品等影響比較大。“Z世代,無法用一個(ge) 詞或幾個(ge) 詞來定義(yi) 。”在論壇圓桌對話環節,結合工作實踐,“俠(xia) 客島”微信公眾(zhong) 號負責人張遠晴表示,年輕人“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價(jia) 值觀和方式,我們(men) 要做的是俯下身子跟年輕人做朋友,與(yu) 他們(men) 產(chan) 生情感上的聯係”。

  南京大學專(zhuan) 家學者分享,作為(wei) 網絡空間“原住民”的“Z世代”,青年群體(ti) 的圈層化特征尤為(wei) 明顯。把握網絡空間的圈層傳(chuan) 播,需要尊重青年群體(ti) 圈層文化的發展規律,運用好數字媒介來激活青年的積極力量,並基於(yu) 價(jia) 值共創的視角引導青年群體(ti) ,這樣,主流聲音才能更好地引領當代青年。

  如何通過技術創新賦能媒體(ti) 融合發展?

  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越來越多介入內(nei) 容生產(chan) 和傳(chuan) 播實踐,一個(ge) “萬(wan) 物互聯”“萬(wan) 物皆媒”的時代正加速到來,這個(ge) 時代下,中國網絡媒體(ti) 該如何通過技術創新賦能媒體(ti) 融合發展?如何麵對全媒體(ti) 時代的技術與(yu) 變革?

  中央網信辦網絡管理技術局相關(guan) 負責人在“技術賦能·拓展融合發展新空間”平行論壇上談道,要用好優(you) 質數據資源,要創新內(nei) 容生產(chan) ,要強化人機協同,以技術賦能,拓展媒體(ti) 融合發展,維護網絡傳(chuan) 播秩序,共建清朗網絡空間。

  “我們(men) 應該思考,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為(wei) 我所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進生產(chan) 力的進步。”國內(nei) 一家頭部搜索平台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技術發展的趨勢是一個(ge) 客觀事實,甚至是一個(ge) 全球各國正在進入深度競爭(zheng) 的關(guan) 鍵領域,在她看來,人工智能可以被理解成一個(ge) “正能量加速器”,讓平台更安全也更溫暖。

  四川日報報業(ye) 集團黨(dang) 委委員、副總編輯譚江琦在會(hui) 上發表主旨演講表示:“用主流價(jia) 值導向駕馭‘算法’。先進技術是媒體(ti) 融合發展的支撐力量,人工智能技術無疑是當下先進技術的一個(ge) 代表。但隨著‘信息繭房’‘大數據殺熟’等問題的凸顯,我們(men) 更加關(guan) 注技術邏輯背後的價(jia) 值邏輯,技術有沒有立場、能不能辨是非?”

  譚江琦稱,傳(chuan) 媒技術自身還要提高精度,賦能采編生產(chan) 這個(ge) 根本需求,要更好用,進而拓展“傳(chuan) 媒+”的技術寬度,在更大領域中更有用。“媒體(ti) 對技術也要更有態度,促進科技向善、內(nei) 容向善。”譚江琦說。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