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設計為古老技藝注入新活力
原標題:日前,河北省非遺衍生品工業(ye) 設計能力培訓提升活動在廊坊舉(ju) 辦——創新設計為(wei) 古老技藝注入新活力
同傳(chuan) 統非遺產(chan) 品相比,非遺衍生品更注重實用性和審美性,更容易受消費者喜愛。隨著非遺熱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非遺衍生品走向市場,這是非遺自身延續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日前,河北省非遺衍生品工業(ye) 設計能力培訓提升活動在廊坊舉(ju) 辦,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就非遺衍生品工業(ye) 設計能力提升、日常生活審美化與(yu) 手工藝創新、基於(yu) 非遺的創新設計等展開交流探討。
在社會(hui) 曆史發展的長河中,燕趙大地上形成了豐(feng) 富多彩、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近年來,全省各地積極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翟玉虎介紹,舉(ju) 辦此次活動,旨在通過設計來挖掘、提升、呈現非遺所承載的文化價(jia) 值,推出一批具有河北特色的非遺品牌,通過設計能力提升,使河北非遺品牌影響力得到提升。促進非遺產(chan) 品更好連接現代生活,進入大眾(zhong) 市場,使傳(chuan) 統工藝在現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廣泛應用,提高河北省傳(chuan) 統工藝產(chan) 品的整體(ti) 品質和市場競爭(zheng) 力。
非遺創新,新在工藝設計。省級非遺項目青砂器製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閆有軍(jun) 參加此次活動,對專(zhuan) 家展示的許多極富創意的非遺衍生品印象深刻,“那些非遺衍生品的設計給了我很多驚喜,它們(men) 讓一些傳(chuan) 統的東(dong) 西變得更時尚,拉近了非遺與(yu) 人們(men) 生活的距離。”在閆有軍(jun) 看來,年輕人審美標準在不斷變化,如果非遺文化隻是“吃老本”,很難適應大眾(zhong) 審美口味的變化。結合現代審美,設計新產(chan) 品,形成新風格,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非遺走進大眾(zhong) 視野的可能性。
梁淑平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京繡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數十年來,梁淑平加大京繡創新研發力度,在壁掛、箱包、服飾、披肩等生活用品上都加入了京繡元素。在她的帶動下,兒(er) 子田鵬探索出了“京繡+”的設計模式,與(yu) 遊戲動漫的跨界合作,為(wei) 京繡這項古老技藝注入新的活力。“出於(yu) 京繡創新的需要,我們(men) 還設立了京繡研究院,打造集人才培養(yang) 、研發創新、生產(chan) 製作、非遺傳(chuan) 播等於(yu) 一體(ti) 的綜合京繡空間,讓越來越多的人接觸京繡、學習(xi) 京繡。”田鵬說,此次活動層次高、專(zhuan) 業(ye) 性強,為(wei) 今後京繡設計創作提供了靈感和新思路,回去後他將把學習(xi) 成果轉化為(wei) 實踐成果,打造獨具特色的京繡品牌。
非遺創新,還新在傳(chuan) 播手段。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傳(chuan) 統製香技藝省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穀俊明,經常在抖音上直播賣貨,他創新設計的五行養(yang) 生香、檀香等產(chan) 品,通過抖音直播,單日銷售額突破一萬(wan) 元。穀俊明坦言,互聯網給非遺傳(chuan) 播提供了一個(ge) 非常廣闊的平台,能夠將非遺更快捷、全麵地展示在大眾(zhong) 麵前。此外,還可以通過直播宣傳(chuan) 非遺產(chan) 品和其蘊含的文化內(nei) 涵,盤活非遺經濟,奠定其發展的物質基礎。
河北省非遺保護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世代傳(chuan) 承的結果,有其發展演變的曆史性過程和曆史性內(nei) 容,非遺衍生品的核心是非遺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內(nei) 涵,對其開發和利用,必須尊重其形式和內(nei) 涵,確保開發過程中不會(hui) 對非遺項目造成破壞和扭曲,隻有這樣才能讓古老非遺在擁抱現代生活中永葆生命活力。(記者史曉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