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話劇《正紅旗下》:向著話劇的民族化經典化邁進

發布時間:2023-04-25 10:16:00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宋寶珍

  《正紅旗下》是老舍一部未完成的小說,從(cong) 其兩(liang) 次擱筆到於(yu) 是之希望它成為(wei) 話劇,從(cong) 李龍雲(yun) 的文學劇本到馮(feng) 遠征、閆銳的導演藝術,從(cong) 焦晃飾演的老舍對八旗舊夢的回眸,到濮存昕飾演的老舍對皇城眾(zhong) 生的反思,舊時代那些褪去顏色、隱入曆史的麵容仿佛並未走遠,借著藝術的光影一一浮現出來。

  2023年1月,北京人藝在走過70年曆程之後,將《正紅旗下》首演於(yu) 首都劇場,形成百分百上座率並引發熱烈反響。

  這是一部適合北京人藝的戲劇,也是一台有戲劇性、趣味性,耐人尋味、啟人省思的戲劇。曹禺有一句口頭禪:不簡單哪,不簡單!我們(men) 不能光看故事表麵,而要品味它深奧而豐(feng) 厚的內(nei) 涵。

  過目難忘的典型形象

  一部好戲,總有過目難忘的典型形象、激動人心的個(ge) 性以及主人公值得回味的行動。此劇的主題從(cong) 人物的命運和性格中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

  劇中刻畫了這樣一群可惡可恨之人:瞪著大眼珠子、連咳嗽都透著霸氣的大姐的婆婆,言必稱“子爵的女兒(er) ,佐領的太太”,天朝上邦的子民,有吃不完的鐵杆莊稼,盲目自信“不賒賬不配做旗人”;號稱“不欺負兄弟媳婦還怎麽(me) 做大姑子”的老姑奶奶,整天吊著臉子、生事慪氣,最能顯擺能力的事是跟親(qin) 家母摔咧子,鬥嘴皮子;因為(wei) 兩(liang) 吊錢信奉了天主教的市井無賴多老大,四處欠債(zhai) ,德國人占領北京、毒打羞辱清朝貴胄之時,他倒頭便拜還遞上鞋底,讓德國人狠狠地打……老舍先生三言兩(liang) 語,便入木三分地揭露了最本質的人性。

  劇中還有一群可憐可惜之人:在貧困中操勞、忍受大姑姐欺辱的老舍的母親(qin) ;每月領三兩(liang) 銀子、為(wei) 保衛皇城獻身的老舍的父親(qin) ;賢淑恭謹、被婆婆欺壓的老舍的姐姐;明知多老大無恥無賴,還要勸他求他幫他,庚子事變之後不願苟活、了卻殘生的多老二;聰明利落、一身本領卻報國無門的福海二哥……他們(men) 本性善良,勤勞質樸,大清朝風雨飄搖,卻讓他們(men) 成為(wei) 悲劇的殉葬品。

  還有一種是可笑可氣之人:作為(wei) 清廷的二品大員雲(yun) 翁、三品大員正翁,盡管“翁來翁去”,其實不過人到中年,他們(men) 身為(wei) 武將卻不諳騎射,玩鴿子、票京戲道行頗深;博二爺必是家財不豐(feng) ,才拿老婆換了兩(liang) 隻鴿子,老婆絕望自殺,他無動於(yu) 衷,卻抵押房產(chan) ,在喪(sang) 事上大講體(ti) 麵,“讓四九城辦不成第二份”。他們(men) 並非全然不知朝廷江河日下,列強虎視眈眈,隻是相信大清朝有的是銀兩(liang) ,自己有享不盡的俸祿,洋人鬧事就是小孩子撒潑,賞他們(men) 幾個(ge) 小錢便是。他們(men) 祖上牛過,因此自帶牛氣,即便越來越沒有底氣,仍要虛張聲勢。大姐的丈夫辦著軍(jun) 機要事,見著落單的鴿子撒歡兒(er) 追去;他覺得自己與(yu) 嶽飛的差距就在於(yu) 背上沒有刺字,因此跪地求母給他刺上“精忠報國”,隨著他的聲聲嚎叫,演出一場鬧劇。

  還有那位皇親(qin) 國戚定大爺,他想過辦教育,但決(jue) 想不到開啟民智,而是想讓人們(men) 活得“雅致”,這頗有“何不食肉糜”的意思。百姓被洋人、假洋人欺辱,福海求他出麵管事,他想的是管洋人一頓飯吃,但是得讓他們(men) 從(cong) 後門進來,第一招就折了他們(men) 的麵子。

  可惡可恨、可憐可惜、可笑可氣,最後都變成可悲可泣。太後和皇上被迫西狩——倉(cang) 皇出逃,清兵守城的鳥銃,每打一槍就要重裝火藥,洋槍洋炮點燃了灑落的火藥,老舍的父親(qin) 燒傷(shang) 殉職。定大爺無奈出家,黃馬褂變做了紅袈裟,然而他賴以存身的護國寺,終被敵寇炮火轟塌,老方丈誦經禮懺的前世、今生、來世,終究變成了斷壁殘垣裏的寂滅空虛。

  深刻的文化反思

  此劇寫(xie) 的是晚清的敗亡,實際上寫(xie) 的是清廷自上而下的保守僵化、精神崩塌、行為(wei) 乖僻、可笑可氣。大清王朝的殘燈末廟,首先源自朝廷之上的昏聵迷惘,進退失據;先是妄自尊大,後是卑躬屈膝。幻想支持義(yi) 和團擊潰外敵,造成烏(wu) 合之眾(zhong) 的盲動無序;倉(cang) 皇出逃、割地求和時,又將義(yi) 和團拿來獻祭。

  二是封建官僚的腐化,封建秩序的虛化。承平日久,雲(yun) 翁、正翁、子爵、佐領們(men) ,不是世交便是姻親(qin) ,這為(wei) 官官相護、營私舞弊帶來便利。校場比武,本是人才選拔程序,結果被他們(men) 攛掇成一幕幕鬧劇。

  三是沒有危機意識和應急打算。定大爺明知管家給他買(mai) 一隻兔子,會(hui) 賺取一隻駱駝的錢,可是他有的是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姐的婆婆好吃懶做,寅吃卯糧,公公隻想抵押家產(chan) 票一出好戲。帝國主義(yi) 的軍(jun) 隊已到城下,城裏卻是人頭攢動,擠擠插插,把城牆上的火炮燃放,看成是西洋鏡取樂(le) 戲耍。他們(men) 槍來身擋,水來河趟,渾渾噩噩,得過且過。

  大廈傾(qing) 頹,沒有一塊磚石免罪;巨輪覆沒,沒有一條生命完美。老舍懷著大悲憫的情懷,回望蒼茫的曆史深處,以對社會(hui) 人生的細致省察和現代性反思,剖析落後的國民性、精神勝利法、隻講麵子不要裏子的悖謬邏輯。身為(wei) 滿人,老舍的文化反思是深刻的。一個(ge) 王朝的背影裏,隱藏著曆史周期率的寓言式演繹,正視其中的痼疾,解剖其中的病灶,正是為(wei) 了引以為(wei) 戒,告別過去。當年《茶館》在歐洲演出,西方人說看到王掌櫃的絕望人生,他們(men) 理解了中國革命的必然性。同樣,當我們(men) 看到晚清的沒落衰亡和臣民的可笑荒唐,我們(men) 會(hui) 在笑聲裏感到輕鬆,在反思中愈加清醒,知所從(cong) 來,鑒所將往。

  耐人咂摸的京味兒(er)

  《正紅旗下》在藝術形式上多有探索和創新,它打破了以往現實主義(yi) 戲劇的線性敘事和聚焦性戲劇矛盾的慣例,以多視點、多層麵、不同光影下的人生組合出豐(feng) 富的劇情,讓老舍作為(wei) 劇中人、回憶者、講述者、觀察者、反思者融入其中。老舍從(cong) 出生到忍看父親(qin) 離世,從(cong) 平凡的日常到沉重的國殤,對於(yu) 身邊的每一位親(qin) 友,每一個(ge) 事件,都傾(qing) 注了心血淚痕,賦予了人文關(guan) 懷和悲憫同情。

  此劇重視現實物象的意象化表達,講究京味兒(er) 話劇耐人咂摸的“味道”。戲曲程式化的穿插,音效的化用,增強了藝術的表現力,凸顯了戲劇性。開場時,霧靄迷蒙之中,一隊人馬迤邐前行,他們(men) 牽著駱駝,拉著兒(er) 女,背著行囊,舉(ju) 著柳枝,架著風車……從(cong) 未知的遠方來,向無窮的未來走,他們(men) 是曾經的曆史,是人生的縮影。戲劇結尾時,人流再次前行,首尾呼應。舞台設計中,一座座琉璃屋頂移動、拚合成整座皇城,有效處理了此劇的多樣時空,屋頂下的一張張麵容聚合成市井裏的芸芸眾(zhong) 生。親(qin) 家母拌嘴、新生兒(er) 洗三兒(er) 、用餑餑布陣排兵、背上刺字、城頭看炮、父子永訣、自扇嘴巴、方丈殉教等一係列戲劇場麵饒有意味。閉幕時老舍說:“來吧,謝幕吧。”細思之際,不免唏噓。

  北京人藝的話劇講究深厚的生活基礎,深刻的內(nei) 心體(ti) 驗,鮮明的人物形象。老舍先生的生花妙筆,以三言兩(liang) 語就把人物寫(xie) 活,李龍雲(yun) 先生對其筆觸、語氣、思路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對京味兒(er) 文化特點十分熟稔,因此,這樣的改編做到了珠聯璧合。腿腳不利索的索老四,弓腰駝背的查老三,眼神不好的博勝之,表麵看來是身體(ti) 的殘疾,其實是封建肌體(ti) 出了問題。而朝臣雲(yun) 翁正翁們(men) ,盡管四肢健在,卻是神誌昏庸,成事不足,蒙混朝廷。

  也許因為(wei) 《正紅旗下》是老舍先生未完成的小說,因此觀眾(zhong) 對於(yu) 續篇不免另眼相看,其實大可不然。小說已經為(wei) 情節發展做好了鋪墊,時間的線索和人物的心理順勢而為(wei) ,順流而下,足以支撐這部劇作的架構,舞台呈現已經融入了北京人藝導表演藝術創造的集體(ti) 智慧,因此它已然是一個(ge) 整體(ti) ,是藝術內(nei) 涵及存在價(jia) 值的成果形式。

  以中青年為(wei) 骨幹、40多位演員參演的這部劇,已經具有了良好的開端。但是目前看來還存在配合不夠默契、細節刻畫不夠細膩、場麵之間的鏈接不夠嚴(yan) 密等問題。時間是檢驗藝術的最好方式。此劇有很好的戲劇性內(nei) 核、紮實的藝術基礎、較好的完成度,因此可以繼續打磨、提高,希望它能與(yu) 《茶館》一起成為(wei) 劇院雙璧,顯現出持久的藝術魅力。

  (作者為(wei) 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北京市文聯特約評論家)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