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小劇場裏看大戲
原標題:
營造文旅生態,孵化精品劇目,江蘇南京——
小劇場裏看大戲
核心閱讀
全市小劇場數量達107個(ge) ,統一打造“金陵小劇場”文化標識,位於(yu) 社區、景區、高校、商圈等城市空間……江蘇南京近年來深入推動小劇場發展,各式各樣的小劇場,已經成為(wei) 別具特色的文藝地標,融入市民生活。藝術在城市中流淌,滋養(yang) 著古都的人文氣質。
走在江蘇南京的街頭巷尾、商圈景區,處處有“戲”——南京大學黑匣子劇場、錦創書(shu) 城的“梅花戲劇角”、華采天地商場裏的小不點兒(er) 大視界親(qin) 子微劇場、山水園社區微劇場……
日前,由中國戲劇家協會(hui) 、江蘇省委宣傳(chuan) 部等聯合主辦的首屆全國小劇場戲劇“紫金杯”優(you) 秀劇目展演,在南京落下帷幕。不到1個(ge) 月的時間裏,46部小劇場戲劇亮相,既有話劇、音樂(le) 劇、舞劇、兒(er) 童劇等現代戲劇,又有京劇、昆劇、皮影戲等傳(chuan) 統戲曲。
南京小劇場發展活躍,全市小劇場數量達107個(ge) ,“金陵小劇場”文化標識統一,其中有穩定演出團隊並進行常態化演出的達到50個(ge) ,分布於(yu) 社區、景區、高校、產(chan) 業(ye) 園區、商業(ye) 綜合體(ti) 等城市空間,滋養(yang) 著城市的人文氣質。
體(ti) 驗“白天觀景、晚上看戲”
結束白天的遊覽,到1912街區享受美食,隨後再去國民小劇場看話劇,這是時下打卡南京的熱門路線之一。
國民小劇場是南京第一座專(zhuan) 業(ye) 化的鏡框式小劇場,2018年投入運營至今,演出場次超過500場。“一些觀眾(zhong) 喜歡將紙質票與(yu) 劇場、舞台合拍並發到社交平台上,這是他們(men) 展示、交流的方式。”國民小劇場負責人丁翔觀察到,對年輕觀眾(zhong) 來說,到劇場看戲除了是文化消費,還承載了社交功能。
近年來,南京把小劇場納入文旅創建和旅遊線路開發,推出旅遊演藝、非遺等特色小劇場,為(wei) 人們(men) 提供“白天觀景、晚上看戲”的全天候文商旅體(ti) 驗。
走進劇場,觀眾(zhong) 穿上戲服變身劇中人,可以任意選擇8條故事線中的一條,在專(zhuan) 業(ye) 演員“管家”的帶領下移步換景,在既觀又演中體(ti) 驗非遺、飲食等民俗風尚。這是南京喜事劇場推出的實景演出,沉浸式空間和827樣道具還原了明末清初的南京宅第,還加入了雲(yun) 錦織造等18種特色非遺體(ti) 驗。據介紹,秦淮區依托轄區內(nei) 南京白局、秦淮燈彩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在熙南裏曆史文化街區、夫子廟景區推出了一批特色的“非遺小劇場”,以沉浸式演出促進文旅融合。
南京在小劇場建設上突出居住區、熱門商圈、旅遊景區、文化街區、高等院校等重點區域,活化利用老廠房、古建築、電影院等,構建起形態各異、相互補充、協同發展、便民惠民的小劇場發展格局。
打通“從(cong) 文本到舞台、從(cong) 學校到市場”鏈條
4月7日,一部“紫金杯”展演劇目在國民小劇場上演,原汁原味的南京方言演繹,讓來自各地的觀眾(zhong) 捧腹大笑。
“劇場作為(wei) 戲劇的載體(ti) ,要打造出屬於(yu) 自己的IP,重點必定是獨具特色的原創劇目。”丁翔介紹,目前劇場正在籌備建立自己的演出隊伍,打造駐場演出劇目。
為(wei) 了促進小劇場發展,2021年,《江蘇省“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提出“建成一批‘城市文化客廳’和小劇場”。同年,江蘇出台《關(guan) 於(yu) 推進小劇場建設的指導意見》,每年認定一批省級示範小劇場和小劇場精品劇目,把小劇場劇目創作生產(chan) 納入文藝創作資金、藝術基金等扶持範圍。
南京高校及年輕人眾(zhong) 多,蘊藏著很大的小劇場劇本創作以及市場潛力。2021年,江蘇省委宣傳(chuan) 部同南京藝術學院牽頭成立江蘇省劇本創作孵化中心,依托高校力量,聚合省內(nei) 外專(zhuan) 家資源,麵向全省征集原創小劇場劇本大綱,麵向全國聘請導師指導創作,已初步探索出一種將內(nei) 容生產(chan) 和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結合的模式,從(cong) 劇本到劇目、從(cong) 文本到舞台、從(cong) 學校到市場,將創作生產(chan) 和包括編、導、演在內(nei) 的戲劇人才培養(yang) 相結合。
江蘇省劇本創作孵化中心副主任耿坤介紹,兩(liang) 年來共孵化推出69部原創小劇場劇本、24部原創小劇場劇目,編劇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其中揚劇《千裏江山》、越劇《金粉世家》參加第九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演出,話劇《李叔同》獲批國家藝術基金項目。
在南京,小劇場的探索不隻關(guan) 於(yu) 話劇,還包含了昆劇、越劇、錫劇等多劇種的嚐試。
4月10日晚,由昆曲表演藝術家、江蘇省戲劇家協會(hui) 主席柯軍(jun) 複排的昆劇《伯龍夜品》在大華大戲院·群劇場開演。拿掉了桌圍椅披的一桌二椅,近乎成了全部道具,樂(le) 隊上台,打破了西方鏡框式舞台的常規製式。全劇隻有4名演員,涵蓋生、旦、淨、末、醜(chou) ,一人分飾幾個(ge) 行當,在審美與(yu) 形式上遵循南昆傳(chuan) 統藝術風格,恢複了昆曲傳(chuan) 統的角色設置。
在小劇場演出傳(chuan) 統戲曲,拉近戲劇與(yu) 觀眾(zhong) 的距離,往往能產(chan) 生獨特的火花。大華大戲院地處南京商業(ye) 密集的新街口商圈,有著近90年的曆史。2022年,南京市越劇團的越劇《金粉世家》首演便在這裏,演出邀請觀眾(zhong) 體(ti) 驗沉浸式觀劇,開放了5個(ge) 戲曲“角色”名額。“南京市京劇團、越劇團在這裏有長期固定的演出,而且經常進行首演。”大華大戲院負責人張珍說,電影、戲劇、文博的結合讓戲院為(wei) 商圈賦能,激發城市的文化消費活力,也為(wei) 觀眾(zhong) 提供“小而美”的文化體(ti) 驗。
聯動劇團機構形成戲劇聯盟
打開“文客網”APP,點開小劇場劇目《紅色》,購買(mai) 戲票可以享受補貼優(you) 惠價(jia) ,該場次補貼為(wei) 20%。為(wei) 了吸引優(you) 秀演出匯聚南京,2017年開始,南京推出了文旅消費政府補貼項目,每年拿出1500萬(wan) 元直接補貼演出票價(jia) ,補貼額度從(cong) 10%到30%不等。
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南京市文旅消費政府補貼劇目共評審出767部,補貼金額約6160萬(wan) 元,其中不乏小劇場劇目。據測算,南京市補貼劇目直接拉動演出市場消費比為(wei) 1∶7.6,間接拉動旅遊、餐飲、住宿等其他行業(ye) 消費比例超過1∶12.5。
除了單體(ti) 的小劇場建設,南京也在逐步打造小劇場發展的群落,通過聯動江蘇省演藝集團話劇院、南京市話劇團、南京戲劇部落等本地劇團機構,以及開心麻花等外地劇團,形成了南京小劇場戲劇聯盟,助力小劇場演員、導演、音樂(le) 設計、劇目編排、舞台美術設計等人才的培育和成長。
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未來,南京將聚焦群眾(zhong) 文化新需求,充分用好資源稟賦,更大力度培育自身品牌,以小劇場賦能城市,讓藝術在城市中流淌。(本報記者 尹曉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