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完善免試就近入學 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
【光明時評】
作者:吳凡(媒體(ti) 評論員)
日前,北京市教委印發《關(guan) 於(yu) 2023年義(yi) 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意見》,重申今年小學入學堅持免試派位,嚴(yan) 禁以考試成績和各類競賽證書(shu) 、培訓競賽成績、考級證明等作為(wei) 招生依據,嚴(yan) 禁以麵試、評測、接收簡曆等形式選拔學生等。同期,河北、湖南、重慶等地也發布中小學招生考試禁令。
免試就近入學並非新政,但在招生季來臨(lin) 之際重申,對於(yu) 不少學生和家長來說,仍有“定心丸”之效。免試就近入學政策下,拚競賽和證書(shu) 的通道繼續禁行,名校“掐尖”的衝(chong) 動被繼續抑製,權力尋租的空間被盡可能地壓縮。當各種證書(shu) 不再成為(wei) 進入優(you) 質小學的敲門磚或墊腳石,或也可讓至少學前階段的家庭教育資源爭(zheng) 奪競賽實現一定程度的降溫,讓孩子以更符合年齡規律和特點的方式成長,減輕學生學業(ye) 負擔。對於(yu) 學校來說,可以招收到同等質量的生源,而不是有先後或等級之分,也將激發出更大的辦學熱情。
就近入學作為(wei) 我國義(yi) 務教育的一項重要政策,促進教育公平是其鮮明的價(jia) 值取向。免試就近入學政策的嚴(yan) 格落實,有助於(yu) 進一步規範教育入學秩序,推進義(yi) 務教育機會(hui) 公平。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基礎性教育實現全麵普及,人民群眾(zhong) “有學上”問題基本解決(jue) 。尤其是2012年至2021年,我國義(yi) 務教育在實現全麵普及的基礎上,僅(jin) 用十年時間實現了縣域基本均衡發展,構築了我國義(yi) 務教育發展史上的又一個(ge) 裏程碑。義(yi) 務教育資源的快速普及與(yu) 均衡發展,為(wei) 深入實施就近入學政策提供了堅實基礎。
不過也要看到,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men) 對教育公平的期待,也已從(cong) “有學上”不斷升級為(wei) “上好學”,不僅(jin) 要能在家門口輕鬆上學,還要在家門口上好學校。在追求更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驅動下,家長們(men) 的擇校熱情始終存在,隻不過在就近入學政策規範下,更主要通過調整居住區位的方式獲得接近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機會(hui) 。不過,隨著近年來校額到校、多校劃片、教師輪崗交流等配套政策的穩步推進,學區房的教育資源保障屬性和投資屬性已得到一定的弱化,釋放出保障教育公平的鮮明信號。
無論是化解家長的擇校難題,還是更好落實免試就近入學以推進教育公平,從(cong) 長遠計,最根本的還是不斷增加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資源的供給,並推進實現城鄉(xiang) 、區域、校際間的均衡布局。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也深刻指出,加快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優(you) 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對此,當務之急是通過加大對薄弱學校的財政等支持,使其得以快速補齊在教學設備、教師隊伍等多方麵的短板,不斷深化師資均衡流動等公平導向的政策,逐步縮小區域、校際間的發展差距。同樣重要的是,適時轉變以升學率為(wei) 主要指標的基礎教育質量評價(jia) 體(ti) 係,重視並鼓勵學校多樣化、特色發展。這不僅(jin) 將減輕學校以及學生彼此的競爭(zheng) 壓力與(yu) 焦慮,更將滿足社會(hui) 個(ge) 性化、多樣化的教育需求,而這本身也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