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中小學教材不得夾帶商業廣告,維護教材的純粹性
作者:朱昌俊
5月6日,教育部發布2023年中小學教學用書(shu) 目錄的通知,涉及普通中小學、特殊教育學校、體(ti) 育運動學校教學用書(shu) 。通知明確提出中小學教材中不得夾帶任何商業(ye) 廣告或教學輔助資料的鏈接網址、二維碼等信息。
“中小學教材不得夾帶商業(ye) 廣告”,其實算不上什麽(me) 新規。過去幾年,教育部發布的相關(guan) 通知中一再重申了這一原則,《廣告法》中也明確要求,不得利用中小學生和幼兒(er) 的教材、教輔材料等發布或者變相發布廣告。可以說,這應該成為(wei) 教材出版行業(ye) 不言自明的常識,但是,現實中這種情況並未絕跡。
前幾年,就有媒體(ti) 曝光,某地英語課本裏出現了大量廣告內(nei) 容,“封底整版的廣告之外,課本中還夾了兩(liang) 份共6頁的廣告”。此外,還曾發生過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裏的網址出現淫穢色情網站的荒誕一幕。因此,這樣的重申依然必要。尤其是近年來鏈接網址、二維碼等信息幾乎成了出版物的標配,更要警惕一些不當內(nei) 容借這種新的渠道潛入教材。
當然,此次通知強調的是對新教材的要求,而一些“老教材”還在市場、學生手裏流通,它們(men) 中是否也存在問題,應該加以主動篩查,找出教材編寫(xie) 、審查、印刷、出版等環節可能存在的問題,該問責的問責,該補漏的補漏,真正讓問題教材徹底消失。
中小學教材代表的是一個(ge) 社會(hui) 的教育導向,影響甚大,其編寫(xie) 和使用都具有相當的嚴(yan) 肅性。把教材當作廣告營銷之地,或是把一些烏(wu) 七八糟的內(nei) 容塞進教材的行為(wei) ,就應該零容忍。而除了強調這一原則,更應從(cong) 源頭把關(guan) 。要知道,一些本不該進入教材的內(nei) 容卻成功“亂(luan) 入”,很多時候還是教材的把關(guan) 環節出了問題。
這次通知中強調,屬於(yu) 義(yi) 務教育國家課程但目錄中沒有相關(guan) 教材,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要求確定相關(guan) 課程實施方式和教學材料,如需使用教材,所用教材須正式出版並經省級教育部門審定並列入省級中小學教學用書(shu) 目錄。可見,教材的選定具有非常嚴(yan) 格的要求,絕不是想怎麽(me) 用就怎麽(me) 用。而教材編寫(xie) 環節同樣如此。要知道,教材從(cong) 編寫(xie) 到出版,要經過多道關(guan) 口的檢驗,但正如近年來中小學教材屢屢出現各類“幺蛾子”所示,教材把關(guan) 環節的規範是否徹底壓實,恐怕還需要打個(ge) 問號。
比如,近年來引發爭(zheng) 議的“問題教材”,很多都是在使用多年後才後知後覺,這背後是否存在人為(wei) 疏忽,乃至是否是因為(wei) 利益勾結而出現把關(guan) 不嚴(yan) 的現象,都是值得審視的。商業(ye) 廣告亂(luan) 入教材,是一種相對最粗暴、明顯的“亂(luan) 入”方式,其他諸如插畫質量等問題,具有相對的隱蔽性和主觀上的爭(zheng) 議,如何最大程度上避免,真正提升教材編寫(xie) 質量以及內(nei) 容糾錯的能力,值得深思。
值得注意的是,教材的編寫(xie) 和使用,需要遵循專(zhuan) 業(ye) 和權威,但在如今的信息化社會(hui) ,也應該脫掉不必要的神秘麵紗乃至“祛魅”,引入更多的監督力量。這幾年,針對形形色色的教材問題,“開門編教材”的呼聲日益強烈。對此,有地方在作出積極回應。如去年北京市教委印發《北京市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開發指南》就明確提出,地方課程教材管理工作接受相關(guan) 部門、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hui) 監督。這樣的做法,應該成為(wei) 共識和普遍行動。
說到底,不讓包括商業(ye) 廣告在內(nei) 的不當內(nei) 容混進教材也好,提升教材內(nei) 容編寫(xie) 質量以減少社會(hui) 爭(zheng) 議也罷,都是為(wei) 了維護教材的純粹性。在這個(ge) 問題上,既要有原則的重申,也要有更多看得見的程序完善和優(you) 化,落實好每個(ge) 環節的責任,將所有可能導致教材被夾帶私貨或是影響教材質量的漏洞,徹底堵上。(朱昌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