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77歲阿婆發熱不退 醫生抽絲剝繭尋出元凶“鸚鵡熱”

發布時間:2023-05-09 10:1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77歲的忻阿婆(化名)發熱不退,呼吸衰竭,病情危重,病原檢測竟發現是“鸚鵡熱”惹的禍。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下稱:新華醫院)急診科方麵5日對記者表示,鸚鵡熱,又叫鳥熱、鳥疫,是由鸚鵡熱衣原體(ti) 引起人獸(shou) 共患病,主要通過鳥類傳(chuan) 播給人類。從(cong) 事禽類、鳥類養(yang) 殖、運輸、交易、屠宰、加工等工作的人員為(wei) 高危人群。

  據悉,“鸚鵡熱”病程較長,潛伏期通常在5至14天之間,病程平均6周,個(ge) 別患者可長達20周。

  該起病例中的患者忻阿婆身體(ti) 一貫硬朗,可在2月底出現咳嗽咳痰,突然摔倒後,全身乏力不能站起,此後幾天裏出現言語含糊、持物不穩、部分對答錯誤等狀況。大約一周後,忻阿婆又出現發熱症狀,在家人陪同下到新華醫院急診就診。蹊蹺的發熱與(yu) 神誌不清,一度讓醫生疑惑不已,能同時累及呼吸係統和神經係統的“元凶”是什麽(me) ?

  由於(yu) 病情危重,忻阿婆被收入了急診監護室繼續診療。新華醫院急診監護室醫生在給忻阿婆進行治療的同時,仔細搜索病因。相關(guan) 常規生化培養(yang) 、自身抗體(ti) 等檢查結果均為(wei) 陰性,可忻阿婆仍在持續發熱,體(ti) 溫在36.8°C—37.8°C之間波動。

  痰液病原菌微生物檢測結果顯示:鸚鵡熱衣原體(ti) 等呈現弱陽性。“元凶”被抓到了,醫生們(men) 開展了對症治療,忻阿婆的體(ti) 溫終於(yu) 降至正常範圍。與(yu) 此同時,醫生判斷:忻阿婆的頸項強直、言語含糊等狀況,是由鸚鵡熱支原體(ti) 感染引發的肌肉並發症。

  忻阿婆是如何感染鸚鵡熱衣原體(ti) 的呢?經過一番仔細詢問,原來,忻阿婆所居住的房屋樓頂有人飼養(yang) 飛禽。此次感染或與(yu) 此相關(guan) 。在采訪中,醫生告訴記者,傳(chuan) 播“鸚鵡熱”的鳥類包括鸚鵡、相思鳥、金絲(si) 雀、鴿子、海鷗等,其中,在春季,鴿子可能是一個(ge) 重要的傳(chuan) 播源。人吸入幹燥排泄物的微粒、鳥類咬傷(shang) 、口對口接觸,甚至短暫接觸都有可能造成“鸚鵡熱”感染。

  患者感染後“鸚鵡熱”衣原體(ti) 後,主要累及肺,可出現發熱、頭痛、咳嗽、肌痛、全身乏力等症狀,也可能出現咽炎、腹瀉和精神狀態改變。“鸚鵡熱”患者還可能會(hui) 出現肝、腎、血液、神經係統、肌肉骨骼、皮膚黏膜等器官係統的並發症。不過,鸚鵡熱在人與(yu) 人之間傳(chuan) 播並不常見。

  醫院方麵介紹,在經過規範治療,10餘(yu) 天後,忻阿婆的肺部感染好轉,言語逐漸清晰,對答無礙,能自己吃飯和活動了,很快康複出院。(記者陳靜)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