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書店”:一家把書店做成書店的書店
記者 施晨露
“為(wei) 什麽(me) 要開鍾書(shu) 閣?”鍾書(shu) 閣創始人金浩說,“就是想讓讀者重新回到書(shu) 店”。
近日,記者從(cong) 市區徐家匯出發,車程將近一個(ge) 小時,來到位於(yu) 鬆江泰晤士小鎮的鍾書(shu) 閣。這是如今在全國29個(ge) 城市擁有43家門店的鍾書(shu) 閣的第一家店,2013年世界讀書(shu) 日之際開業(ye) ,以“最美書(shu) 店”之姿迅速引起關(guan) 注。“要知道這是距離上海市中心48公裏的地方,開業(ye) 第一天竟湧入5000多人。”泰晤士店的設計師俞挺對10年前的火爆記憶猶新。
不少人認為(wei) ,正是這家鍾書(shu) 閣在國內(nei) 開啟實體(ti) 書(shu) 店的“顏值”時代、“網紅”時代,讓“最美”成為(wei) 書(shu) 店經營者競相追逐的標簽。
10年裏,關(guan) 於(yu) 書(shu) 店“顏值”的討論不絕於(yu) 耳,甚至有一些追求“顏值”的書(shu) 店被吐槽沒有“靈魂”。“最美書(shu) 店”向何處去?金浩在鍾書(shu) 閣泰晤士店10周年體(ti) 驗活動上堅定地說:“我們(men) 要開把書(shu) 店做成書(shu) 店的書(shu) 店。”
最美 能否成為(wei) 書(shu) 店出路
鍾書(shu) 閣泰晤士店舉(ju) 行10周年體(ti) 驗活動前一天,第二屆“年度最美書(shu) 店”在浙江杭州舉(ju) 行的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hui) 上發布,全國40家書(shu) 店獲得這一榮譽稱號,上海兩(liang) 家書(shu) 店——1925書(shu) 局、新華文創·光的空間榜上有名,去年10月開業(ye) 的鍾書(shu) 閣銀川店也在其中。作為(wei) “最美書(shu) 店”鼻祖,鍾書(shu) 閣泰晤士店在去年首屆評選中,與(yu) 朵雲(yun) 書(shu) 院·旗艦店作為(wei) 上海書(shu) 店代表雙雙入選。
什麽(me) 樣的書(shu) 店可稱為(wei) “最美書(shu) 店”?上海新華傳(chuan) 媒連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利感到,當書(shu) 店的平均“顏值”普遍提高以後,“最美書(shu) 店”的評選條件和標準越來越高。“就像一個(ge) 人,外表的漂亮比較容易達成,內(nei) 在的美需要探索。每一家書(shu) 店通過不同的設計,融合周邊環境氛圍,打造出一個(ge) 大家願意來打卡拍照、逛一逛的空間,還是相對簡單的。”
不過,在10年前,這個(ge) 相對簡單的目標,難倒了很多實體(ti) 書(shu) 店經營者。鬆江人金浩曾是一名老師、校長,因為(wei) 對書(shu) 的鍾愛,辭職投身書(shu) 業(ye) 。1995年,他以女兒(er) “鍾書(shu) ”的名字開了第一家60平方米的小書(shu) 店。到2010年,鍾書(shu) 書(shu) 店在上海有21家。“就是從(cong) 這一年開始,書(shu) 店開始走下坡路,不景氣。到2012年,我們(men) 關(guan) 了8家書(shu) 店,還剩13家。”把開書(shu) 店作為(wei) 下半生事業(ye) 的金浩痛苦地思考:書(shu) 店怎麽(me) 辦?
“當時在網上看到一篇世界最美的20家書(shu) 店的報道,我們(men) 能不能也開一家這樣的書(shu) 店,把讀者重新吸引回書(shu) 店?”金浩拿出所有積蓄,設計、裝修花了一年多時間,打造這家他心目中的“最美書(shu) 店”。2013年4月23日,鍾書(shu) 閣泰晤士店開業(ye) ,沒有花籃,不舉(ju) 辦儀(yi) 式,準備用於(yu) 開業(ye) 慶典的10萬(wan) 元全部購買(mai) 圖書(shu) ,捐贈給貴州遵義(yi) 泮水鎮的農(nong) 村書(shu) 屋和學校圖書(shu) 館。
盡管書(shu) 店開業(ye) 低調,但讀者熱情爆了。特別是隨後的“五一”假期,這家書(shu) 店成為(wei) 上海乃至周邊地區很多人的觀光打卡點。
金浩意識到,“用‘最美’吸引讀者重新願意來書(shu) 店,真的成功了”。與(yu) 此同時,書(shu) 店裏人擠人,“鍾書(shu) 閣不像書(shu) 店,沒有閱讀氛圍”的批評隨之而來。相似的情況在鍾書(shu) 閣此後不少新開門店出現。
2019年1月底,鍾書(shu) 閣重慶店開業(ye) ,春節期間因人流量太大不得不限流。去年國慶開業(ye) 的鍾書(shu) 閣淄博店也曾限流。淄博燒烤火了,位於(yu) 海岱樓的鍾書(shu) 閣淄博店一個(ge) 周末接待10萬(wan) 人次。“看這人流,不知道網上又會(hui) 如何評價(jia) 鍾書(shu) 閣了。”金浩在朋友圈寫(xie) 道。一位書(shu) 業(ye) 友人回複他:“去書(shu) 店的人多,總是好的。”淄博市民發短視頻說:“海岱樓鍾書(shu) 閣是城市文化地標,似一張新生的名片,改變城市的文化內(nei) 涵,讓你暢遊在書(shu) 的海洋裏,盡情感受文化的魅力。”
網紅 能否支撐持續客流
“書(shu) 店作為(wei) 一種業(ye) 態開開關(guan) 關(guan) ,特別是關(guan) ,總是被更多人關(guan) 注。”鍾書(shu) 閣泰晤士店10周年體(ti) 驗活動上,一位書(shu) 業(ye) 人士說。
數據似乎能支持這種看法。《2019—2020中國實體(ti) 書(shu) 店產(chan) 業(ye) 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新開書(shu) 店數量超過4000家,關(guan) 閉的書(shu) 店則為(wei) 500多家。相較而言,《中國餐飲報告2019》披露,“2019年我國每天有8219家餐廳倒閉,已關(guan) 閉餐廳平均壽命僅(jin) 420天”。
百道新出版研究院2022年底發布的《2021—2022中國實體(ti) 書(shu) 店產(chan) 業(ye) 報告》顯示,在對15個(ge) 一二線城市的數據進行梳理後發現,這些城市2021年新開書(shu) 店2326家,是新關(guan) 書(shu) 店數量的2.6倍。
“看到(台下)這些讀者挺感慨,那年鍾書(shu) 閣芮歐百貨店最後一天營業(ye) ,我還特意去轉了轉。”今年2月,作家馬伯庸在鍾書(shu) 閣徐匯店舉(ju) 辦簽售活動後,特意發了一條微博。
近些年,“書(shu) 店很美,但沒人買(mai) 書(shu) ”“‘變美’救不了書(shu) 店”的討論不斷。曾經也是網紅書(shu) 店的言幾又今年1月底關(guan) 閉上海最後一家門店。鼎盛時期有58家門店的言幾又如今隻剩不到5家。在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長程三國看來,言幾又曾經的順利發展和如今的隕落,都在行業(ye) 頗具典型性。
“網絡時代之前,買(mai) 書(shu) 隻能到書(shu) 店去。現在,網購不光方便,價(jia) 格也有優(you) 勢。書(shu) 店的吸引力變了,成為(wei) 一個(ge) 文化媒介,具有傳(chuan) 播屬性。”程三國分析,對實體(ti) 商業(ye) 來說,吸引客流是前提基礎。開在商圈和綜合商業(ye) 體(ti) 的“網紅”書(shu) 店帶來的客流量,不僅(jin) 能惠及書(shu) 店,還能分享給其他商家,這是前幾年實體(ti) 商業(ye) 願意支持書(shu) 店的原因。“實體(ti) 書(shu) 店‘網紅化’,不一定是從(cong) 業(ye) 者主動想讓書(shu) 店變成這樣,而是在目前的商業(ye) 背景、消費背景及文化潮流影響下,呈現出的形態。在更大的商業(ye) 循環中,需要‘網紅化’的實體(ti) 書(shu) 店,書(shu) 店就以‘網紅臉’形象和定位出現,滿足新需求。”
顏值 能否形成良性循環
金浩每年有半年時間在全國各地跑,看書(shu) 店、談合作。重慶店最火的時候,他問在門口排隊的顧客,為(wei) 什麽(me) 願意花這麽(me) 長時間排隊?得到的回答是“我就是想進去看看”。“就像有人願意花幾個(ge) 小時排隊買(mai) 一杯奶茶”,似乎很難讓人理解,又可以理解。
“用‘最美’把讀者吸引進來,能不能把讀者留下來?”金浩說,如今的書(shu) 店已經不是消費者“目的性購書(shu) ”的場所,“讀者不是因為(wei) 想買(mai) 某本書(shu) 才去書(shu) 店,有目的性的購買(mai) 隻要在網上搜一下就行。書(shu) 店是讀者與(yu) 圖書(shu) 、作者偶遇的地方。因為(wei) 書(shu) 店很漂亮而來看看,有新的發現,讀者可能會(hui) 願意買(mai) 本書(shu) 支持一下這家書(shu) 店。”
“從(cong) 外表美到心靈美,對書(shu) 店來說是更大的挑戰。當然,書(shu) 店本身有比較好的先天條件,書(shu) 的內(nei) 容豐(feng) 富,對圖書(shu) 有需求的讀者麵非常廣。對書(shu) 店而言,如何通過自己的運營把書(shu) 的信息傳(chuan) 遞給有需求的讀者,是有挑戰的。”江利說。
在鍾書(shu) 閣泰晤士店別具特色的“九宮格”書(shu) 架區域,10周年體(ti) 驗活動當天,來自20家出版社的編輯成為(wei) 特邀“薦書(shu) 人”。北京大學出版社的田煒專(zhuan) 程從(cong) 北京趕來,她對自己編輯的《科學革命的結構》的推薦語是“不太好讀、但讀完會(hui) 徹底改變你的認知”“科學改變了世界,而這本書(shu) 改變了科學”。“這個(ge) 書(shu) 架今天就是我的工位,固定在這兒(er) 直接跟讀者介紹”,一下午站在書(shu) 架旁的田煒覺得,鍾書(shu) 閣這個(ge) 嚐試可能是“圖書(shu) 銷售行業(ye) 某種範式的探索”。
“一開始,我們(men) 僅(jin) 僅(jin) 是從(cong) 形式上體(ti) 現‘最美’。後來,我們(men) 逐步理解,一個(ge) 書(shu) 店要想生存下去,或者說書(shu) 店的根本、書(shu) 店的靈魂,是它的圖書(shu) 品質。圖書(shu) 選品對書(shu) 店是最重要的,我們(men) 有一個(ge) 選品的團隊,專(zhuan) 門在全國600多家出版社、2000多家民營策劃機構中挑選優(you) 質圖書(shu) 。鍾書(shu) 閣現在提出的‘最美’概念,除了環境最美,還有圖書(shu) 品質、服務和活動最美。”金浩說。
近日發布的《2022年上海市民閱讀狀況調查》顯示,過去一年裏,55.62%的市民有一家自己常去的書(shu) 店,24.63%的市民每月至少前往這家書(shu) 店1次。對市民關(guan) 於(yu) 書(shu) 店各項元素重要性的認知調查顯示,市民認為(wei) 書(shu) 店最重要的是選書(shu) 品味,然後是書(shu) 店氛圍、書(shu) 店理念。“圖書(shu) 和閱讀仍然是市民心中書(shu) 店最核心的元素。”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徐劍分析道。
作為(wei) 新一代經營者,鍾書(shu) 閣總經理蔣俊豪希望“最美書(shu) 店”可以動起來,成為(wei) 文化交流與(yu) 傳(chuan) 播的多元空間,“書(shu) 店要發展,需要讀者‘走進來、留下來、帶出去’,形成良性循環,其核心推動力是書(shu) 。未來,鍾書(shu) 閣的經營將繼續深挖消費者需求,主打差異化競爭(zheng) ,讓書(shu) 店成為(wei) 以閱讀為(wei) 紐帶的線下社交場所。‘顏值’隻是書(shu) 店的流量入口之一,隻有讓更多打卡者成為(wei) 讀者,帶來消費的同時,將書(shu) 店品牌傳(chuan) 播出去,才能實現更大的價(jia) 值。”
“很多城市希望鍾書(shu) 閣開過去,市民喜歡讀書(shu) ,開書(shu) 店才有生存的可能,這比任何扶持與(yu) 補貼都關(guan) 鍵。”金浩說,全民閱讀推廣從(cong) 少年兒(er) 童抓起,正是書(shu) 店的希望所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