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經典IP寫進新時代
【視聽觀察】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hui) 光明日報文藝部·主辦】
作者:李蕾
1982年,作家路遙的小說《人生》發表,引發全國讀者的強烈共鳴;兩(liang) 年後,《人生》被拍成電影,人們(men) 無不為(wei) 高加林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動容;近日,電視劇《人生之路》熱播,在熒屏上續寫(xie) 高加林的人生故事,用一代農(nong) 村青年創造新生活的奮鬥曆程道出了作家的未盡之意,獲得了觀眾(zhong) 好評。這條從(cong) 小說《人生》到電視劇《人生之路》的創作演進之路,一時被業(ye) 界傳(chuan) 為(wei) 佳話,掀起了經典IP改編話題的討論熱潮。
經典IP改編,是以曾在一段時間內(nei) 盛行,流傳(chuan) 至今仍為(wei) 人津津樂(le) 道的影視劇、文學名著等為(wei) 素材,進行二次或多次創作的影視作品。由於(yu) 具有獨特的文化意義(yi) 和符號價(jia) 值,由其改編的影視作品往往未播先火,吸引一眾(zhong) 粉絲(si) ,並在播出上映期間引發公眾(zhong) 對不同版本改編之作的討論。然而,靠“情感文化”的廣告效應激發大眾(zhong) 的懷舊情緒後,如何讓他們(men) 看進去、喜歡上,並如自來水般將好口碑傳(chuan) 播出去,需要創作者不斷探索。
接續文脈,彰顯經典IP穿越時空的深邃力量
經典IP因故事框架豐(feng) 滿、細節刻畫充分、人物關(guan) 係集中等特點,成為(wei) 培植精品影視劇的沃土。曾經,《圍城》《春蠶》《林家鋪子》以及四大名著等文學經典被搬上銀幕熒屏,成就了一批影視經典。前些年,《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永不消逝的電波》等由經典IP改編的作品上映播出,成為(wei) 一代人的影像記憶。近兩(liang) 年,由經典IP改編的影視作品更是受到廣大觀眾(zhong) 歡迎。如綜藝節目《故事裏的中國》通過“戲劇+影視+綜藝”的綜合表現方式,對《林海雪原》等作品片段重新演繹,彰顯經典故事背後的情感力量,被觀眾(zhong) 點讚。還有根據小說《秋菊傳(chuan) 奇》改編的電視劇《幸福到萬(wan) 家》講述新時代的“秋菊”何幸福在事業(ye) 與(yu) 婚姻、愛情與(yu) 親(qin) 情的多重考驗下不斷成長的故事,頻頻引發網友熱議。
這些經典IP創作距今已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由其改編的影視作品為(wei) 何還能獲得當下觀眾(zhong) 的肯定?一個(ge) 重要原因是抓住了原作的精氣神,獲得了能穿越時空的深邃力量。在中國廣播電視社會(hui) 組織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李京盛看來,經典之所以可以成為(wei) 經典,是因為(wei) 它探索了具有恒久意義(yi) 的人生話題,塑造了具有恒久魅力的藝術形象,提煉出具有恒久價(jia) 值的人生哲理。改編者無論如何創新,這些價(jia) 值內(nei) 核不能丟(diu) 。《人生之路》傳(chuan) 達的“人生都是負重前行”“好人一定有好報”理念,與(yu) 原作一脈相承。而《幸福到萬(wan) 家》裏何幸福那股“凡事都要講理”的勁頭,正是對《秋菊傳(chuan) 奇》精神價(jia) 值的提煉、升華。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教授楊洪濤進一步分析,優(you) 秀改編作品往往能挖掘出經典IP中不斷生長的文化基因。比如初讀《人生》,是個(ge) 愛情故事。之前電影、話劇等都圍繞這條愛情線展開。但再讀下去,它還是關(guan) 於(yu) 生活在陝北農(nong) 村的青年人如何在社會(hui) 變革中不斷奮發前行、尋找人生方向的故事,從(cong) 中可以看到中國社會(hui) 發展脈絡。《人生之路》的創作者將原作中這些富有生命力的內(nei) 容與(yu) 當下觀眾(zhong) 的審美需求結合,生發出更加富有時代感的主題。
在改編中融入現實觀照,賦予作品鮮明的時代性
以靜態眼光看,經典IP改編作品是特定創作人員的創作成果;但從(cong) 曆史角度講,這種改編則是不斷創新迭代、持續演化的過程。在漫長歲月裏,經典IP被多種藝術形式反複詮釋。當下的改編作品要想實現創新表達,成為(wei) 區別於(yu) 以往改編之作、讓觀眾(zhong) 眼前一亮的“這一個(ge) ”,必須突破固有思路。
“經典IP的影視改編分為(wei) 移植式、注釋式、近似式。移植式,即最大限度還原原作;注釋式是在主要內(nei) 容還原原作的基礎上,對某個(ge) 人物或線索進行改編;近似式隻從(cong) 原作中吸收一些素材進行創作。而近期湧現的作品,卻在這三種方式之外,開拓出取材續寫(xie) 的新思路,即在保留原有故事基本情節、堅持原作精神內(nei) 涵基礎上進行富有時代特色的續寫(xie) 或擴寫(xie)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hui) 編輯部副主任閆偉(wei) 介紹。此法在《故事裏的中國》“英雄兒(er) 女”中小試鋒芒。編導在重現電影《英雄兒(er) 女》王成英勇就義(yi) 的經典片段後,又通過訪談形式續寫(xie) 王成的故事,講述王成式的戰鬥英雄趙先有和他的兒(er) 子、孫子三代人在“王成連”接續奉獻,以實際行動傳(chuan) 承王成精神的事跡。
《幸福到萬(wan) 家》和《人生之路》的創作者發揮長篇電視劇優(you) 勢,對取材續寫(xie) 法進一步發揚光大。編劇趙冬苓在談到《幸福到萬(wan) 家》的創作時曾指出,從(cong) 《秋菊傳(chuan) 奇》IP誕生至今的幾十年間,中國社會(hui) 發生了巨大變化,法製觀念已深入人心,鄉(xiang) 村進入小康時代。很多農(nong) 村女性在邁向城市文明和現代化社會(hui) 的過程中,具有更加獨立的思想和更加現代的意識。基於(yu) 這些變化,《幸福到萬(wan) 家》將原本秋菊討說法的故事框架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法治建設的時代主題相融合。從(cong) “鬧婚”事件,到征地風波,再到汙水處理案,作品從(cong) 農(nong) 村女青年何幸福的視角出發,講述新農(nong) 人成長奮鬥的故事,為(wei) “秋菊”的故事開辟了新的表達空間。
與(yu) 《幸福到萬(wan) 家》移植時代語境後進行擴寫(xie) 的做法不同,《人生之路》前半段基本還原原作,後半段結合人物性格和情節的發展以及社會(hui) 發展規律,對高加林的命運展開了與(yu) 時俱進地續寫(xie) 。該劇總製片人魏巍介紹,電視劇不僅(jin) 延展敘事時間線,從(cong) 1984年高考前夕開始講到我國進入互聯網時代,還豐(feng) 滿敘事主線,加入高加林高考被頂替的事件,從(cong) 而生成上海與(yu) 陝北農(nong) 村雙線並舉(ju) 的敘事模式,引出對創業(ye) 、代際關(guan) 係、女性成長等時下社會(hui) 熱點話題的探討,使這個(ge) 年代久遠的IP裏處處流淌著對現實生活的觀照,以及來自時代的新思考。
用理性精神和溫暖情懷成就新經典,使經典永流傳(chuan)
“好的經典IP改編不是貼合時代語境的簡單複製粘貼,而是站在經典IP的巨人肩膀上,用溫暖善意的目光審視原作,用積極主動的‘再創造’賦予它新的生命。”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wei) 強調。由於(yu) 創作年代的局限,或部分創作者風格使然,一些經典IP以灰暗沉重為(wei) 基調。有的內(nei) 容片麵表現生活荊棘遍地、人性自私貪婪。這種糟糕的個(ge) 別情況若傳(chuan) 播放大為(wei) 社會(hui) 普遍現象,容易對觀眾(zhong) 內(nei) 心造成衝(chong) 擊。因此,在改編經典IP時,應調入更多溫馨明亮的色調,多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這樣更容易使觀眾(zhong) 獲得情感共振,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社會(hui) 使命感。
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流金歲月》對原作中利己主義(yi) 者朱鎖鎖進行創新演繹。劇中的她沒有盲目追求物質享受,而是為(wei) 了獲得安全感,或幫閨蜜渡過難關(guan) 而努力掙錢,這樣更加符合主流價(jia) 值觀。還有小說《人生》講的是高加林想要離開黃土地卻求而不得的人生,呈現一種無奈的悲哀。《人生之路》卻通過高加林堅持文學創作,重新找到人生道路的故事,表達“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的理念。
創作者深知,社會(hui) 效益也是評價(jia) 作品的重要指標。所以,他們(men) 更願意以理性精神和溫暖情懷麵對原作中的生命缺憾、社會(hui) 問題,發現、提煉其中的美好、溫情,把“糟糕的個(ge) 性”轉化為(wei) 豐(feng) 盈飽滿的形象,將“糾結的小情感”升華為(wei) 人間大愛,從(cong) 而啟發廣大觀眾(zhong) 通過思考人生、觀察社會(hui) 形成更加積極健康的價(jia) 值取向。“經典IP改編既要‘立地’,更應該‘頂天’,既要接經典IP的地氣,抓住原作的精氣神,又要提人氣、有生氣,以現實觀照賦予作品時代特征,以藝術創造提高作品精神格局,這應成為(wei) 創作者追求的更高境界。”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教授劉永昶總結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