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解鎖古都洛陽出彩密碼

發布時間:2023-05-10 10:00: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近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的“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入境遊產(chan) 品研發工作營走進洛陽。來自日本、新加坡、韓國、泰國等的旅行商代表,考察龍門石窟、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等景區,欣賞洛陽牡丹,品嚐洛陽水席,觀看沉浸式國風劇《瑤光賦之神都夜宴》,感受盛唐時期洛陽的繁華,解鎖古都洛陽出彩的密碼。

  “應天門一眼千年,洛陽城古今輝映。”這是工作營相關(guan) 人員初到洛陽的第一印象。在洛陽青磚鋪就的小街,很多年輕姑娘穿著各式漢服,手持團扇,紅袖舞動,步履輕搖,讓洛陽在古韻中散發青春氣息。

  擁有多年文旅業(ye) 從(cong) 業(ye) 經驗的洛陽龍門石窟國際旅行社研學部的沈亞(ya) 蘭(lan) 認為(wei) ,洛陽漢服體(ti) 驗的火爆,源自於(yu) 價(jia) 值體(ti) 驗的追求與(yu) 兼容並包的城市文化。“年輕人對傳(chuan) 統文化有了重新認知和重視。漢服在設計、工藝、顏色、圖案等方麵的精細和考究,讓年輕人對蘊含在其中的美學產(chan) 生極大的興(xing) 趣和追求。”沈亞(ya) 蘭(lan) 認為(wei) ,包容的城市文化也是漢服體(ti) 驗火爆的原因之一,在洛陽,任何人不必羞於(yu) 嚐試漢服,甚至當地還有穿漢服免門票的景區優(you) 惠,鼓勵遊客體(ti) 驗這種文化的厚重與(yu) 浪漫。

  牡丹是洛陽的符號之一。記者隨工作營一行在洛陽的大街小巷行走,街道上、公園裏,牡丹花香散入春風,有恬淡、有香濃。

  據介紹,洛陽牡丹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史。牡丹在洛陽的栽培,始於(yu) 隋盛於(yu) 唐,名甲天下於(yu) 北宋。如今,洛陽牡丹種植麵積已達10餘(yu) 萬(wan) 畝(mu) ,共1100多個(ge) 品種,牡丹遍布全城園林景點、街頭花壇、機關(guan) 庭院。在1992年,洛陽還建立了國家級牡丹基因庫。

  歐陽修賦詩“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wei) 天下奇”。相較於(yu) 別處生長的牡丹花,洛陽牡丹文化底蘊更深厚,但由於(yu) 最佳賞花期僅(jin) 20天左右,這一時限性也促使洛陽做足“花”樣經濟的功課。牡丹瓷、牡丹花酒、牡丹花茶、牡丹畫、牡丹餅、牡丹油……洛陽的能工匠人們(men) 依托牡丹花的藥用價(jia) 值、美學價(jia) 值、實用價(jia) 值研發出的產(chan) 品吸引了眾(zhong) 多消費者。以受遊客歡迎的牡丹花全茶為(wei) 例,做花茶時一般會(hui) 選擇盛開在即的白鳳丹牡丹,並且要在晨曦微露時分采摘,將花瓣、花蕊、花粉完整入茶,以此保持牡丹花的完整花型。

  近年來,洛陽進一步豐(feng) 富研學旅行產(chan) 品,還強化研學遊管理,加強研學遊人才培養(yang) ,推動洛陽研學旅行產(chan) 業(ye) 發展。“在帶香港的中小學生到洛陽研學前,我會(hui) 組織他們(men) 提前查閱相關(guan) 資料,讓他們(men) 對中華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在龍門石窟景區觀賞完盧舍那大佛的香港旅遊學庫有限公司總經理關(guan) 錦智認為(wei) ,龍門地區的石窟與(yu) 佛龕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希望香港的孩子們(men) 能實地去觸摸曆史。

  據了解,在與(yu) 內(nei) 地省份開展研學遊活動中,關(guan) 錦智前往的第一個(ge) 省份就是河南,因為(wei) 這裏見證著“最早的中國”,他表示:“過去香港每年有15萬(wan) 至20萬(wan) 學生到內(nei) 地研學遊,相信未來還會(hui) 有所突破。”(張瑩瑩)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