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真誠·洞見·溫度——讀《出版的正反麵》

發布時間:2023-05-11 10:0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書(shu) 話】

  作者:丁捷(江蘇省作協書(shu) 記處書(shu) 記、副主席)

  作為(wei) 文化產(chan) 品走向大眾(zhong) 的必要步驟,圖書(shu) 出版工作在紙媒時代曾發揮著頂級效用,即便到了眼下的多媒體(ti) 時代,圖書(shu) 傳(chuan) 載文化的深度作用依然首當其衝(chong) 。可對一般讀者來說,圖書(shu) 出版長期得不到客觀認識,印象中無非就是校書(shu) 、印書(shu) 和賣書(shu) 罷了,似乎隻是個(ge) 簡單的機械勞動,是一個(ge) 程式化的生產(chan) 加工流程,人們(men) 隻看到作者,卻忽略出版者在其中付出的辛苦。最近讀了徐海的著作《出版的正反麵》,更加明白,出版工作其實遠沒有想象中的那般輕鬆,相反,無論哪個(ge) 崗位的出版人員都需要過硬的專(zhuan) 業(ye) 本領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對於(yu) 管理者來說,更是非常考驗其膽識和擔當,熬燈鑿火,苦思冥想,其實是一種事業(ye) 常態。徐海《出版的正反麵》作為(wei) 一部全麵透視出版行業(ye) 的心血之作,通過對出版行業(ye) 感性的觀察,深刻的體(ti) 驗,以及深入研究、思考和分析,讓我們(men) 走進出版業(ye) 內(nei) 部和出版人內(nei) 心,對出版行業(ye) 的曆史、現狀、麵臨(lin) 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都產(chan) 生更加具體(ti) 深入的認識了解。我想,書(shu) 中真誠的自我,和卓越的洞見,無論對於(yu) 新時代的出版工作者、對千萬(wan) 普通讀者、對我們(men) 這些寫(xie) 作者,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學習(xi) 參考價(jia) 值。

   一

  在《出版的正反麵》中,徐海首先對閱讀與(yu) 出版的關(guan) 係、出版的社會(hui) 效益與(yu) 經濟效益、主題出版的困難與(yu) 突破等當前出版行業(ye) 重要的命題進行了宏觀的思考。然後通過作為(wei) 組織的出版社、經營的細節、出版的陷阱等三個(ge) 部分,對出版的全部流程、各個(ge) 方麵都進行了細致的剖析書(shu) 寫(xie) 。

  當人們(men) 談論圖書(shu) 和出版時,眼前浮現的首先是圖書(shu) 封麵上那些顯赫的名字,腦海中出現的往往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專(zhuan) 家以及他們(men) 的創造、成就和榮譽。但是在這些優(you) 秀作品的背後,一直有一群默默無聞的幕後工作者在為(wei) 之付出辛勤的勞動,那就是編輯們(men) 。作為(wei) 圖書(shu) 出版的必要環節,編輯無疑扮演著至關(guan) 重要的角色。編輯不僅(jin) 是作品形式上細微之處的打磨者,更是傳(chuan) 播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遞正確價(jia) 值觀的內(nei) 容使者。他們(men) 通過不斷地與(yu) 作者溝通和協作,為(wei) 讀者呈現出更加完美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決(jue) 定著書(shu) 籍能否按期、保質推出,是否具有介質角度的更廣泛的傳(chuan) 播能力,是否可以精確地與(yu) 讀者和社會(hui) 心理接駁,以取得一部文化產(chan) 品真正意義(yi) 上的成功。《出版的正反麵》對於(yu) 編輯及其工作的書(shu) 寫(xie) 用墨頗多,全麵解析了編輯在整個(ge) 出版流程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價(jia) 值,也最能體(ti) 現作者作為(wei) 一名資深出版人、圖書(shu) 出版專(zhuan) 家的真知灼見。

  作為(wei) 一名資深編輯,徐海在書(shu) 中將編輯劃分為(wei) 六個(ge) 等次,指出“真正頂尖的編輯是能實現選題從(cong) 無到有、化無為(wei) 有的一等編輯”,通過必須提升六個(ge) 方麵的核心素質,詳細地論述了如何成為(wei) 一名一等編輯。值得注意的是,徐海並沒有像教材一樣進行刻板的毫無感情的論述,也沒有居高臨(lin) 下地對讀者進行說教,而是通過自己的親(qin) 身經曆,給我們(men) 帶來最為(wei) 具體(ti) 生動的感知。書(shu) 中提到他對《試點:改革的中國經驗》《我的學術小傳(chuan) 》“憲法知識叢(cong) 書(shu) ”等圖書(shu) 選題的策劃,都讓人印象深刻,深受啟發。既有趣又給人帶來思考的是,徐海作為(wei) 出版行業(ye) 真正的“內(nei) 行”,對於(yu) 編輯的觀察也是目光如炬、富有見地,他在書(shu) 中指出,“‘博’為(wei) 編輯第一素質,同時適當地專(zhuan) ,但不該是十分的專(zhuan) 。作為(wei) 研究者的‘專(zhuan) ’是好事,作為(wei) 編輯的‘專(zhuan) ’有時候是壞事。”繼而通過具有代表性的正反事例,對這一觀點進行了佐證。他提供的經驗和觀點,是十分務實的,也是大有效用的,這對於(yu) 編輯的遴選以及編輯自身的成長,都有直接的指導意義(yi) 。

   二

  作為(wei) 出版機構的一名高級管理者,徐海對於(yu) 出版社社長和總編輯的職責使命也有屬於(yu) 自己的獨特看法。他認為(wei) ,一個(ge) 合格乃至優(you) 秀的社長除了必須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始終將社會(hui) 效益放在首位,始終圍繞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開展工作外,還必須具備以下核心素質:要明白出版、了解出版、熱愛出版,要知人善任、有容忍力,要有平衡經營和管理的能力、要具備過人的膽識與(yu) 擔當,優(you) 秀的總編輯則必須對出版社專(zhuan) 業(ye) 堅定守護、有開闊的視野、廣泛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細致紮實的文字功夫。不難看到,這些邏輯清晰的總結式認知,帶有明顯的個(ge) 人化印記,是作者多年從(cong) 業(ye) 經驗的集大成論,雖是一家之言,但也科學、深刻。對於(yu) 圖書(shu) 的營銷和發行環節、出版社的組織運營以及圖書(shu) 出版的不同規模,在該書(shu) 的第三部分“經營的細節”中,徐海也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和認識。比如他睿智地提出,作為(wei) 出版單位,(為(wei) 了做好營銷)社長與(yu) 總編輯既要“敏於(yu) 行”也要“敏於(yu) 言”,並且在全員營銷中居於(yu) 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這個(ge) 觀點打破了大多數人對於(yu) 出版社領導很少直接、親(qin) 自參與(yu) 圖書(shu) 營銷的刻板印象。值得一提的是,為(wei) 了佐證道理,徐海還不時地說故事,陳述自己如何如癡如醉投入營銷圖書(shu) 《老杆子》,如何吃螃蟹,以“廉頗未老尚能飯”的勇氣,數小時參與(yu) 直播帶貨,並取得成功的案例。這些章節語言活潑,細節生動,以散文化的筆調來數家珍,形象而有力地說明問題的同時也讓人忍俊不禁。

  對於(yu) 出版麵臨(lin) 的各種風險,徐海沒有回避,而是迎麵而上。在該書(shu) 的第四部分,他從(cong) 專(zhuan) 業(ye) 角度,通過豐(feng) 富可讀的法律案例,對風險進行了鞭辟入裏的闡析,對於(yu) 管理者和編輯們(men) 可能遇到的某些出版“陷阱”予以警示。僅(jin) 僅(jin) 這些還不夠,他這個(ge) “老出版”,扶正眼鏡,親(qin) 自坐診,針對風險和陷阱,一一開起了方子,為(wei) 同行“抓藥”。

  我與(yu) 徐海相識二十多年,對他頗為(wei) 了解。這本書(shu) ,他堅持寫(xie) 自己經曆並明白的行業(ye) 之事,不講別人說過以及自己說不清楚的事。可能這就是他寫(xie) 書(shu) 的初心以及所秉持的真誠之道吧。在書(shu) 中,“熱愛”一詞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徐海不厭其煩地提出無論是想成為(wei) 優(you) 秀的編輯還是合格的社長、總編輯,必須“對自己的事業(ye) 有超常的熱愛”,而他自己在進行圖書(shu) 營銷時的敬業(ye) 也令人敬佩。他寫(xie) 道,“我在江蘇人民出版社工作時,總是從(cong) 各種角度瘋狂地、著魔似的營銷我們(men) 出版社的圖書(shu) ”。縱覽此書(shu) ,除了帶給我們(men) 眾(zhong) 多受益良多的知識和發人深思的啟發外,一位謙虛、熱忱、幽默、負責任而又“接地氣”的好社長、好總編、出版人的形象也躍然紙上,賦予了文字熱騰騰、真切切的體(ti) 溫。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