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博物館賦能美好生活

發布時間:2023-05-16 10:02: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黃 洋

  故宮博物院“何以中國”展覽人氣火爆,引發熱議;甘肅省博物館銅奔馬毛絨玩具網上走紅,一馬難求……近幾年,博物館的社會(hui) 關(guan) 注度、話題度不斷升高,頻頻“出圈”,這是公眾(zhong) 對博物館價(jia) 值的肯定,同時也意味著博物館有了更多責任。

  2023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wei) “博物館、可持續性與(yu) 美好生活”,圍繞這一主題,全國各地博物館將舉(ju) 辦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如何推動博物館高質量發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為(wei) 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這是值得文博界深入思考的問題。

  推進博物館高質量發展

  近兩(liang) 年,高質量發展成為(wei) 各行業(ye) 的目標。在“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jia) 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指引下,博物館高質量發展成為(wei) 行業(ye) 主旋律,為(wei) 加快建設文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科學研究是博物館業(ye) 務工作的支撐。大型博物館積極創建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重點實驗室,申報科技部“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與(yu) 高校合作設立博士後流動站聯合攻關(guan) 核心技術。這些科研成果為(wei) 博物館文物保護修複提供技術支持,為(wei) 舉(ju) 辦原創展覽提供內(nei) 容支撐,為(wei) 策劃教育活動提供素材資源。有些博物館科研項目獲得重要榮譽,如故宮博物院參與(yu) 的“中國城鎮建築遺產(chan) 多尺度保護理論、關(guan) 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些重要科研成果將在行業(ye) 推廣,服務博物館高質量發展。

  開放共享、協同發展是博物館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全國博物館總數超過6000家,層次分明、類型多樣、特色與(yu) 優(you) 勢各異。各博物館“抱團取暖”,通過“博物館聯盟”“總分館製”“大館帶小館”等方式合作共贏、協調發展。博物館聯合辦展成為(wei) 常態,如四川博物院2022年壓軸大展“高山仰止回望東(dong) 坡:蘇軾主題文物特展”,集合了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上海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等39家文博單位珍藏的蘇軾主題相關(guan) 文物,其中不乏一級文物和極其珍貴的蘇軾真跡。博物館還廣泛開展跨界合作,聯合社會(hui) 各界共同努力,為(wei) 廣大公眾(zhong) 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與(yu) 教育部門合作,推出特色課程,開展研學活動;與(yu) 科技“聯姻”,將高新科技手段運用到展覽展示、活動舉(ju) 辦、文物保護、文創開發中;與(yu) 旅遊融合,打造富有文化韻味的旅遊目的地。

  博物館作為(wei) 大型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在運行過程中能耗較大,推進節能減排、追求綠色低碳發展是大勢所趨。江蘇蘇州博物館作為(wei) 全國博物館節能減排試點單位,旨在打造博物館領域節能減排的標杆和樣板,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模式。英國利物浦國家博物館、巴西明日博物館等都在建築的綠色環保方麵做出積極探索,國際先進經驗也值得我們(men) 借鑒。

  為(wei) 美好生活增色添彩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zhong) 總量超過5000萬(wan) 人次,成為(wei) 文化休閑、旅遊打卡的熱門目的地。博物館既是收藏曆史記憶的文化空間,也是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平台。博物館應始終以人為(wei) 本,用優(you) 質的文化產(chan) 品服務廣大公眾(zhong) 。

  博物館用優(you) 質展覽和豐(feng) 富活動為(wei) 美好生活增色添彩。上海博物館今年舉(ju) 辦的“從(cong) 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讓觀眾(zhong) 不出國門就可以欣賞世界一流藝術作品,掀起觀展熱潮,98天的展期內(nei) 吸引觀眾(zhong) 42萬(wan) 人次,創下全國博物館單個(ge) 收費展覽觀眾(zhong) 數量之最。5月7日推出的“今夜無眠——上博十二時辰藝術嘉年華”活動,通過人物扮演、影像導賞、音樂(le) 表演、藝術市集、網絡直播等,讓觀眾(zhong) 全方位感受藝術之美,為(wei) 展覽畫上一個(ge) 圓滿的句號。陝西西安漢景帝陽陵博物院的“博悟·關(guan) 愛”係列公益活動,上海世博會(hui) 博物館麵向偏遠地區學生的互聯網課堂,讓不同群體(ti) 享受到文化的普惠。

  博物館夜間開放點亮夜生活,讓更多人下班後有機會(hui) 走進博物館。江蘇南京的“文博之夏”、湖北武漢的橫渡長江博物館夜間開放、浙江自然博物院的“24小時博物館”等,讓博物館成為(wei) 夜生活的新地標。博物館夜間開放不能盲目跟風,要在確保文物安全和考慮場館運行壓力的前提下滿足觀眾(zhong) 的參觀需求;不僅(jin) 是延長開放時間,還要精心策劃推出相應的特色活動,讓觀眾(zhong) 真正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助力世界可持續發展

  2015年9月,第70屆聯合國大會(hui) 通過《改變我們(men) 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包括17個(ge) 可持續發展目標及169個(ge) 相關(guan) 具體(ti) 目標,涉及經濟發展、社會(hui) 進步和環境保護三方麵。可持續發展是全世界普遍關(guan) 注的命題,它關(guan) 係到我們(men) 賴以生存的家園,關(guan) 係到每個(ge) 人的切身利益。博物館具有多重社會(hui) 功能,能夠為(wei) 推進世界可持續發展貢獻獨特的力量。

  博物館通過生態環保等相關(guan) 主題展覽和教育活動,積極傳(chuan) 播弘揚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助力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廣東(dong) 深圳華強北博物館的“塑說——人類共同的話題”環保主題展,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的“碳達峰碳中和——浙江的行動與(yu) 擔當”展覽,引導公眾(zhong) 為(wei) 早日實現“雙碳”目標而努力。故宮博物院與(yu) 萬(wan) 科公益基金會(hui) 於(yu) 2020年共同發起“故宮零廢棄”項目,推進“綠色故宮”建設,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hui) 上播放紀錄片介紹“福牛辭舊廢棄物再生雕塑”“故宮零廢棄文創”“故宮堆肥花壇”等行動,向國際觀眾(zhong) 展現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當代生態環保理念結合所迸發的生命力。

  博物館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精神滋養(yang) ,培養(yang) 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有助於(yu) 緩解當代人的一些心理壓力。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院2022年推出“一起:尋找文明之光”計劃,推出“文明之光的折射”特殊兒(er) 童藝術展,提供無障礙參觀服務,出版無障礙科普書(shu) 籍,為(wei) 特殊人群送去溫暖。甘肅省博物館推出“綠馬羊毛氈戳戳樂(le) ”材料包,既解壓消閑,還能幫助緩解焦慮。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是較早探索藝術與(yu) 健康關(guan) 係的機構之一,“幸福的藝術實踐”計劃旨在用藝術進行創傷(shang) 治療。博物館不僅(jin) 是文化和知識殿堂,更是“心靈發電機”,讓公眾(zhong) 在這裏感受到安寧、喜悅與(yu) 美好。

  推動性別平等、促進可持續農(nong) 業(ye) 、呼籲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道路上,博物館不斷前行,任重道遠。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文化遺產(chan) 與(yu) 信息管理學院)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