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與年齡之間的“秘密”
胡女士發現,小時候家裏養(yang) 貓又養(yang) 狗,兒(er) 子都不過敏;如今兒(er) 子上大學了,家裏養(yang) 了一隻貓,兒(er) 子過敏引發哮喘。關(guan) 於(yu) 過敏,有人小時候不過敏,長大了反而過敏;也有人小時候過敏,長大之後症狀反而越來越輕,甚至不再發作了。年齡與(yu) 過敏之間,似乎隱藏著什麽(me) 秘密。
過敏,隨生活環境和機體(ti) 條件而“變”
首先,過敏性疾病的發病原因是複雜的,通常是受遺傳(chuan) 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我們(men) 小時候和長大後,生活環境和機體(ti) 的條件不同,過敏性疾病的症狀有可能產(chan) 生一定的變化。
其次,過敏性疾病症狀的出現依賴於(yu) 過敏原的反複刺激與(yu) 接觸,如果有效地回避過敏原或減少接觸,可能使過敏症狀減輕甚至消失。例如,對動物皮屑過敏的患者,在家中養(yang) 貓或養(yang) 狗一段時間後會(hui) 出現過敏症狀。小的時候不養(yang) 寵物,就談不上對寵物不過敏。也有小時候家裏養(yang) 寵物不過敏,長大之後發現自己對寵物過敏的情況。
再次,兒(er) 童免疫係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且胃腸道屏障功能差。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部分患兒(er) 的食物過敏症狀可能出現改善甚至耐受。例如,超過50%對牛奶、雞蛋過敏的患兒(er) ,可在5~10歲後產(chan) 生自發耐受,並持續終生。但大多數食物不能自發耐受,像花生、堅果類食物患者自發耐受的概率就很低。
綜合來說,“小時候不過敏,長大了反而過敏”的患者,雖然攜帶過敏的易感基因(並非單基因而是多基因),但是幼時沒有暴露於(yu) 過敏原環境中或暴露時間不足以誘發免疫反應,因此沒有發生過敏。然而,過敏的遺傳(chuan) 因素(即易感基因)一直會(hui) 伴隨其長大,當他不斷長期暴露於(yu) 某種或某些過敏原的環境中時,其免疫係統過度應答,導致出現了致敏,漸漸發展到過敏。
“小時候過敏,長大之後的症狀反而越來越輕,甚至最後痊愈”的患者,往往是對少數幾種食物過敏。這些引發過敏的食物一般是牛奶、雞蛋等。牛奶、雞蛋等大多數過敏原的過敏強度會(hui) 隨著年齡增長逐漸下降,超過2/3的患兒(er) 在12歲以後會(hui) 耐受牛奶和雞蛋。
過敏隨年齡“進階”
不同過敏性疾病高發的年齡段有所不同,同一患者在不同年齡階段,也可能發生不同種類的過敏性疾病。
既往的研究表明,過敏性疾病的發生遵循一定的時間順序,如在嬰兒(er) 期,嬰兒(er) 濕疹、特應性皮炎和食物過敏的發病率較高;到兒(er) 童期可能逐漸發展為(wei) 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這提示過敏性疾病會(hui) 出現從(cong) 皮膚到胃腸道再到呼吸道的演變,這種現象也被稱為(wei) “過敏進程”。
在這些過敏性疾病中,一些疾病會(hui) 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而另一些則持續多年。
既往認為(wei) ,超過50%的濕疹、特應性皮炎患兒(er) 在10歲以內(nei) 就能痊愈。然而目前的研究顯示,特應性皮炎可分為(wei) 嬰幼兒(er) 、兒(er) 童、青少年與(yu) 成人和老年型四種不同的類型,其中老年型即60歲以上發病的特應性皮炎患者瘙癢症狀可能更為(wei) 嚴(yan) 重。
少部分食物過敏隨年齡增長可自發被機體(ti) 耐受,表現為(wei) 患者症狀越來越輕,例如兒(er) 童期對牛奶和雞蛋過敏,積極對症治療和回避飲食,患者長大後會(hui) 逐漸好轉。而堅果類、海鮮類等呈長期持續的食物過敏反應,患者治療主要以合理回避飲食為(wei) 主,即便到了成年期也要警惕因誤食引發過敏。(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陳力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