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危樓隨意售賣,非得等出事才能處理?
作者:朱昌俊
日前,中國之聲報道了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一棟要求拆除的危樓不但沒拆,還變成正規商品房上市交易一事。如今這棟樓被鑒定為(wei) D級危樓(最高危),樓體(ti) 嚴(yan) 重傾(qing) 斜,屋子裏地麵上放瓶礦泉水都能滾動。而部分居民們(men) 因為(wei) 得不到妥善安置,仍住在危樓裏,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報道播出後,海口市、瓊山區立即做出反應,當天上午就派人安置居民搬離危樓,表示對相關(guan) 手續辦理過程中涉嫌違法違規的行為(wei) 進行徹查,將嚴(yan) 肅追究責任。
這棟樓,早在2003年就因樓梯嚴(yan) 重傾(qing) 斜被當地相關(guan) 部門定性為(wei) 危樓,列入“必須拆除”之列,可它是怎麽(me) 搖身一變,成為(wei) 正規商品房上市交易的?如網友所言,這恐怕是“一幢有很多故事的樓”。現在,當地相關(guan) 部門已對樓內(nei) 居民進行安置,而這棟樓背後的“故事”也該公開地講清楚了。
從(cong) 目前媒體(ti) 公開報道所披露的信息看,此幢樓的“身世”確實纏繞著多重謎團。首先,這棟樓1993年批建三層,最後卻加蓋至八層。這樣的違規加蓋,為(wei) 何未能被及時阻止和處置?其次,2003年就被相關(guan) 部門定性為(wei) 危樓,要求拆除,卻為(wei) 何不但未拆,還能在時隔四年後辦理商品房手續,進而上市交易?危房能夠變成上市交易的商品房,到底是哪個(ge) 部門把關(guan) 、同意的?要知道,商品房上市交易背後有著一係列的把關(guan) 審核程序,絕不可能隨便進行。進一步追問,這樣的神奇操作,又何以在過去十多年時間裏都未被發現?難不成在當地相關(guan) 部門的眼中,已經如此傾(qing) 斜的危樓,“隱身”了?
還有一個(ge) 細節值得注意,2022年7月,該樓再次被鑒定成危樓,所有居民都被要求必須搬離。可是“居民被安置住了三個(ge) 月酒店之後,就沒人管他們(men) 了,有些居民又搬回危樓繼續居住”。這不免讓人質疑,這一次如果不是有媒體(ti) 介入報道,這棟危樓的處置是否又會(hui) 再次重複20年前的“故事”?
顯而易見,這幢“屋子裏地麵上放瓶礦泉水都能滾動”的危樓背後,有太多的不合常理需要解答。眼下這種情況,盡快查明責任,做好善後,應該能避免出現最壞的情況——如果真等到“出事了”才後知後覺,就真的晚了。就個(ge) 案來看,此事前後拖延20年,相關(guan) 疑點不止出現在一個(ge) 環節,事件的調查和處理宜有更高層麵的監管部門介入,才能更有公信力保障。
近年來,全國範圍內(nei) 的自建房倒塌事故已並非個(ge) 案,這本該為(wei) 房屋安全管理敲響警鍾。去年4月住建部舉(ju) 行的全國自建房安全專(zhuan) 項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hui) 議就明確要求,各地各部門要確保當年6月底前完成所有自建房摸底排查任務。這次事件中的樓房,於(yu) 2022年7月被相關(guan) 部門再度鑒定為(wei) 危樓,從(cong) 時間上看,或與(yu) 此次摸底排查有關(guan) 。但是,摸底排查距今也已結束快一年時間了,相關(guan) 樓層的處理卻還是一個(ge) 未知數。由此而言,當地需要查清的或不僅(jin) 僅(jin) 是該危樓的“曆史故事”,也要對最近的摸底排查為(wei) 何遲遲未能有效處置,給出一個(ge) 負責任的說法。畢竟,如果摸底排查繼續走過場,也就意味著是把風險和問題繼續拖延。
如此在處置上整整推遲了20年的危房,暫未發生嚴(yan) 重安全事故,算是一種“幸運”,但誰也不能保證這種運氣還能夠維持多久。此事也再次給各地的危房處置提個(ge) 醒,人們(men) 的生命財產(chan) 安全不容輕視,千萬(wan) 別以為(wei) 沒出事就可以繼續“睜隻眼閉隻眼”。同時,也有必要排查一下,各地的自建房專(zhuan) 項整治是否真的到位了?特別要注意的是,要警惕一些存在安全風險的自建房,有沒有通過違規操作變成了商品房。(朱昌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