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開紅豔豔
【追著花兒(er) 看新疆】
光明日報記者 趙明昊 尚傑
提到南疆,似乎總躲不開沙漠與(yu) 戈壁的印象。然而,這裏卻有著我國著名的瓜果之鄉(xiang) 。瀚海邊緣星羅棋布的綠洲,不僅(jin) 孕育了甘甜味美的各色水果,也滋養(yang) 出了人們(men) 甜甜蜜蜜的日子。
伴著烈日與(yu) 風沙,記者們(men) 來到了和田地區皮山縣皮亞(ya) 勒瑪鄉(xiang) ,一棵棵石榴樹枝繁葉茂、爭(zheng) 相吐蕊,豔麗(li) 的紅色花朵在燦爛陽光下綻放笑臉,和農(nong) 民、遊人的笑聲一起,交織成一幅美不勝收的田園畫卷。
“喝點兒(er) 石榴汁解解暑!”皮亞(ya) 勒瑪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鄉(xiang) 長古麗(li) 克孜·圖爾蓀熱情地招呼著。一杯深紅色的甘洌汁水下肚,為(wei) 奔波采訪的大家解去了不少疲乏。
“新疆有句俗語,‘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葉城的石榴人人誇’。葉城的石榴名氣大,皮山的石榴不輸它!”古麗(li) 克孜笑著向記者介紹,“皮亞(ya) 勒瑪鄉(xiang) 是和田地區著名的‘石榴之鄉(xiang) ’,是南疆地區集中連片種植石榴的產(chan) 地之一。目前,鄉(xiang) 裏的石榴種植麵積達2.4萬(wan) 畝(mu) ,農(nong) 民收入七成來自石榴。我們(men) 所在的蘭(lan) 幹庫勒村,便是以石榴種植為(wei) 支柱產(chan) 業(ye) ,去年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就有79.3萬(wan) 元。”
種了30多年石榴的烏(wu) 布力喀斯木·米吉提在自家石榴園裏忙了一上午,精心給果樹疏蕾疏花、修剪枝丫後,這會(hui) 兒(er) 正躲在涼亭內(nei) 休息。
“我們(men) 種植的石榴品種叫作‘皮亞(ya) 曼’。皮亞(ya) 勒瑪鄉(xiang) 霜期短,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氣候和水土條件都非常適宜石榴生長,結出來的果實個(ge) 大、皮薄、糖分高。每年到了收獲季,很多商人都會(hui) 來采購。我種了近10畝(mu) 石榴樹,一年能有十二三萬(wan) 元的收入。”烏(wu) 布力喀斯木表示,除了石榴種植,家裏還養(yang) 了50多隻土羊,羊糞腐熟以後拿去喂樹,“這樣種出來的石榴,酸甜適口、味道鮮美!”
石榴品質好,離不開農(nong) 管服務與(yu) 技術培訓的支持。“為(wei) 了幫助石榴種植戶獲得高產(chan) ,每年他們(men) 都要參加三次以上的農(nong) 業(ye) 應用技術培訓班,學習(xi) 掌握石榴種植科學管理技術,譬如冬季管理、整形修剪等,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也會(hui) 根據需求派專(zhuan) 人進行田間指導。”皮亞(ya) 勒瑪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農(nong) 村經濟辦主任馮(feng) 璞城介紹,為(wei) 了切實減輕果農(nong) 負擔,鄉(xiang) 裏和村裏都做了不少探索,例如主動覆蓋農(nong) 戶用植保無人機噴施農(nong) 藥的費用、幫助農(nong) 戶打通線上線下雙銷路等,讓石榴果真正成為(wei) 老百姓的“致富果”。
“目前,我們(men) 還在加快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向現代農(nong) 業(ye) 邁進的步伐。”馮(feng) 璞城滿心期待,“通過為(wei) 果園布設物聯網設備,果農(nong) 將來可以有效監測土壤狀態、蟲害問題和石榴樹生長情況等信息,解決(jue) 過去看天吃飯、憑經驗種樹的問題,確保群眾(zhong) 增產(chan) 豐(feng) 收。”
斜陽晚照,記者們(men) 搭乘的車輛離開村莊駛上公路,大家的目光飄向遠方的高山與(yu) 近前的沙漠,思緒卻都奔向南疆今秋的甜蜜。“等石榴熟了再相見。”“那要是來不及呢?”“沒關(guan) 係。新疆,什麽(me) 時候來,都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