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農耕題材影視,吹來一股清麗之風

發布時間:2023-05-24 10:0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文藝觀潮】

  作者:徐海龍(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當下,微短劇、微綜藝發展如火如荼,在影視領域掀起一股注重強情節、快節奏的“短視頻化”創作熱潮。然而,與(yu) 這一趨勢形成鮮明對比,另一類主打工筆細描、講求娓娓道來、弘揚農(nong) 耕文明的影視作品為(wei) 觀眾(zhong) 營造了一種沉靜美好的慢生活空間,在治愈心靈、疏導情緒的同時,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思想內(nei) 涵,在立意和審美上實現創新突破,彰顯長視頻在現代社會(hui) 的獨特價(jia) 值,在影視創作領域引領了一種新風尚。

   1.從(cong) 鄉(xiang) 村生活的日常到市井煙火的溫暖

  一直以來,農(nong) 耕文明是文藝創作的素材富礦。但是與(yu) 以往創作不同,隨著網絡文化的崛起,近年來以農(nong) 耕文明入題的影視創作呈現出更加包容開放的姿態,吸納了更多層次、不同維度的文化內(nei) 容。這種改變肇始於(yu) 21世紀初。當時,網絡文學界形成了一種種田文的創作類型。這種類型的創作沒有局限在字麵意思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nong) 業(ye) 種植內(nei) 容,也不隻描寫(xie) 播種禾穀、飼養(yang) 六畜、農(nong) 桑並舉(ju) 、耕織結合的鄉(xiang) 村生活內(nei) 容,而是選取鄉(xiang) 村、市井、手工業(ye) 、商業(ye) 等各種與(yu) 農(nong) 耕文明相關(guan) 的故事背景和內(nei) 容元素,描寫(xie) 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家長裏短,講述他們(men) 在家庭、事業(ye) 領域日積月累的耕耘,追求在平淡生活中積攢家底、實現豐(feng) 收的幸福感、成就感,貼合了農(nong) 耕文明“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觀念和邏輯。

  近年來,這股農(nong) 耕文明創作熱潮從(cong) 網絡文學領域蔓延到了影視創作之中。《花間提壺方大廚》《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人間煙火花小廚》《田耕紀》等由種田文改編的劇集陸續推出;與(yu) 此相呼應,《向往的生活》《親(qin) 愛的·客棧》《哈哈農(nong) 夫》《種地吧》等慢綜藝選擇鄉(xiang) 野村落場景、紀實拍攝手法和平緩敘事節奏,讓嘉賓經營自己的“一畝(mu) 三分地”;而《奔跑吧》《哈哈哈哈哈》《快樂(le) 再出發》等戶外競技和旅行綜藝也紛紛推出體(ti) 驗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參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內(nei) 容版塊或專(zhuan) 題。短短幾年間,一幅農(nong) 耕文明風景畫在劇綜領域徐徐展開,使“種田”的概念也從(cong) 一種農(nong) 耕隱喻變為(wei) “采菊東(dong) 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具象實踐和“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的真實場景。

  這幾年來,農(nong) 耕文明影視創作興(xing) 起,給行業(ye) 和市場吹來一股清麗(li) 之風。首先,這些作品以人物、嘉賓的日常勞作以及人與(yu) 人之間的相處點滴為(wei) 主線,設置矛盾衝(chong) 突、任務目標等戲劇化內(nei) 容。例如《人間煙火花小廚》裏男女主角以食物傳(chuan) 情,讓愛情在烹調過程中“小火慢燉”、逐漸融洽;《卿卿日常》中,男女主人公攜手共度三餐四季,並與(yu) 其他性格各異的兄弟姐妹們(men) 相伴成長,一起書(shu) 寫(xie) 著大家庭的溫暖日常。其次,這些影視作品著重展現衣食住行方麵的知識,從(cong) 《花間提壺方大廚》裏蜜汁蓮藕、煲仔飯和鹽焗雞的烹製,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插花、點茶的技能,再到《哈哈農(nong) 夫》中割豬草、取蜂蜜、出海捕蟹的活動,傳(chuan) 播與(yu) 日常生活相關(guan) 、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相關(guan) 的信息,為(wei) 觀眾(zhong) 展示生活與(yu) 文化之美。再次,為(wei) 了體(ti) 現“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觀念,電視劇創作偏愛在都市、宮廷、戰場之外,設置遠離名利爭(zheng) 鬥的情境,無論是《卿卿日常》裏的“世外桃源”霽川、《玉麵桃花總相逢》中小橋流水的雲(yun) 萊鎮,還是《去有風的地方》裏的古樸村落和蒼山洱海,都呈現一種充滿市井煙火氣的美學風格。綜藝節目更是盡力搭建田園牧歌式的場景,比如《向往的生活》在北京密雲(yun) 、浙江桐廬、湘西翁草讓嘉賓過“一宅、二友、三餐、四季”的鄉(xiang) 居時光,《親(qin) 愛的·客棧》讓嘉賓在瀘沽湖、阿爾山、黃河宿集等風景勝地經營民宿。總之,農(nong) 耕文明影視創作借助生活流敘事方式,在山林、水鄉(xiang) 、田野、海邊打造認真生活的角色麵孔及人物關(guan) 係,讓身處加速環境中的都市觀眾(zhong) 在浪漫詩意中獲得解壓治愈。而作品蘊含的耕讀傳(chuan) 家的生活態度、恬淡悠遠的審美意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滌蕩了戲謔、爽感等網絡文化內(nei) 容帶來的負麵影響。

   2.從(cong) 瑣碎的流水賬到充實的鄉(xiang) 村敘事

  隨著作品數量增多,農(nong) 耕文明影視創作的問題也暴露出來。在弱化了競爭(zheng) 、對抗等戲劇張力之後,瑣碎的日常勞作內(nei) 容如何避免變成流水賬,過濾了複雜社會(hui) 關(guan) 係、隻過小日子的情節如何避免變成缺乏精神營養(yang) 的“電子榨菜”,這些問題成為(wei) 農(nong) 耕文明影視創作的瓶頸。一些電視劇裏的鄉(xiang) 村場景及人物狀態看似日常,實則不食人間煙火。有的綜藝節目擺拍痕跡明顯,如穿著白鞋下泥地種菜,現挖魚塘、放魚現抓,這些與(yu) 現實農(nong) 村的生活相去甚遠。部分作品成了加美顏濾鏡的偽(wei) 田園風,導致部分影視創作口碑下滑。這說明,單靠打卡旅遊、走馬觀花地體(ti) 驗田園生活,很難引發觀眾(zhong) 的深層心靈共鳴,台前幕後的創作者必須對農(nong) 耕文明進行切實了解、深刻體(ti) 會(hui) 。

  可貴的是,我國影視界一直保有深入生活、紮根土地的文化傳(chuan) 統和創作情懷。比如《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等深入鄉(xiang) 村,記錄農(nong) 民與(yu) 食物相關(guan) 的生產(chan) 生活故事,以討論食物、土地、人三者的關(guan) 係,從(cong) 眾(zhong) 多美食文化作品中脫穎而出。《山海情》裏村民在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的指導下種蘑菇、賣蘑菇的劇情受到觀眾(zhong) 追捧。作品用真實細膩的筆觸展現真實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過程,既描繪種植過程的艱辛,也表現豐(feng) 收時的喜悅。還有近期播出的《種地吧》挑選十位年輕人深入農(nong) 村基層,用190天時間完成142畝(mu) 土地從(cong) 耕種到收割的全過程,同時還要解決(jue) 自身居住、飲食、資金分配以及與(yu) 村民合作等問題。他們(men) 晌午學習(xi) 操作收割機,雪夜為(wei) 農(nong) 田通渠排水,不是割稻子累得一句話都沒有,就是激烈探討如何挖溝的問題。看到節目裏這群年輕人團結協作,熱火朝天地割雜草、搭大棚、開挖掘機,觀眾(zhong) 大呼“解壓”;看到節目裏田間嫩綠的秧苗、一天勞作後歸途上的落日餘(yu) 暉、深夜搶收水稻時夜空突然綻放的煙花,觀眾(zhong) 直言“被治愈”。可見,苦中作樂(le) 是真樂(le) ,忙裏偷閑更悠閑,接地氣的熱血躬耕和粗糲的紀實畫麵反而更加凸顯了此類創作特有的詩意以及人與(yu) 人之間的溫情。深入三農(nong) 實踐之中,把閑適的田園慢生活轉化為(wei) 忙碌而具有現實意義(yi) 和社會(hui) 價(jia) 值的農(nong) 村生活、農(nong) 民故事、農(nong) 事活動,才能彰顯農(nong) 耕文明影視作品獨有的藝術魅力。

   3.從(cong) 田園牧歌的治愈到傳(chuan) 統文化的弘揚

  農(nong) 耕文明影視創作還應深入挖掘、提煉中國農(nong) 耕文明的精華。中國農(nong) 耕文明是一種淳樸內(nei) 斂又飽含生命力的文化形態,以此為(wei) 創作基礎的農(nong) 耕文明影視作品應該超越小清新和小確幸的淺表層麵,進一步升華為(wei) 質樸寬厚的美學風格和踏實進取的精神追求。這就要求台前幕後的演職人員具備高度的文化自覺,放低身段、卸下包袱,踏踏實實地走進田野和鄉(xiang) 村,走進社會(hui) 現實和人民生活之中,去求知、求真、求美。

  再者,中國農(nong) 耕文明幾千年來形成了不違農(nong) 時、精耕細作、重視天地人和的傳(chuan) 統,反映人類對土地的敬畏之情,表現了自然規律給人類社會(hui) 健康發展帶來的有益啟示。《種地吧》裏,十位年輕人直言,一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僅(jin) 治好了焦慮症和失眠症,也改善了自私、狹隘、孤傲的心態。《去有風的地方》裏許紅豆見證了小馬駒出生,感悟生命繁衍生息的意義(yi) ,重獲了敞開心扉、積極生活的精神力量。可見,農(nong) 耕文明影視創作中表現人與(yu) 人、人與(yu) 自然的相遇,不是占有與(yu) 被占有、征服與(yu) 被征服的關(guan) 係,而是通過“自我—自然—他人”的心理推導過程,喚醒責任、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形成萬(wan) 物休戚與(yu) 共的創作理念。

  總之,農(nong) 耕文明影視作品既可以成為(wei) 都市觀眾(zhong) 舒緩壓力、感受人間煙火的媒介通道,也具備了用時代眼光審視和闡釋中國農(nong) 耕文明價(jia) 值的潛力和資質。無論是追求把作品寫(xie) 在大地上的質樸審美觀,還是表達奮發有為(wei) 、成己成物的躬耕精神,這種思路都為(wei) 長視頻創作賦予了一種充滿泥土味道、富有文化底蘊、飽含精神力量的沉穩氣質,這在當前部分影視創作呈現短視頻化、快節奏化的趨勢之下,顯得尤為(wei) 珍貴。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