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孫燕姿”火爆全網?專家:AI翻唱小心侵權
隻要你一聲令下,輸入一段語音,AI技術就能夠讓你變聲為(wei) “孫燕姿”“周傑倫(lun) ”甚至“Lady Gaga”唱上一段。最近,“AI歌手”火爆全網,卻引發人們(men) 對AI翻唱是否有侵權風險的擔憂。
據運用AI(人工智能)模型Sovits4.0軟件創作出多首歌曲的王智介紹,使用該軟件,需要先準備被模仿者的音頻數據集,AI對被模仿者的音色進行深度學習(xi) 後,軟件使用者可錄製一段歌聲輸入軟件中,AI模型會(hui) 替換使用者的聲線,生成精準模仿明星唱腔的翻唱歌曲。
這令許多網友沉醉在AI的高超模仿技巧中,感到AI的音色、唱腔、甚至換氣聲都與(yu) 被模仿者接近,“簡直是以假亂(luan) 真”。有人說“AI孫燕姿”或成2023年最火爆歌手,還有人大膽預測“虛擬偶像的時代已經來臨(lin) ”。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梳理發現,一段時間來,視頻網站上,“AI孫燕姿”翻唱的《發如雪》有165.7萬(wan) 播放量,《下雨天》的播放量超過了120萬(wan) ,如此之高的熱度,讓AI翻唱迅速衝(chong) 上了熱搜。
不過,AI翻唱的背後卻暗藏法律風險。AI翻唱是否具有著作權?會(hui) 否侵犯被模仿者的合法權利?音樂(le) 版權涉及多方利益,糾紛處理是否更加複雜?
北京市京師(上海)律師事務所商事訴訟與(yu) 仲裁業(ye) 務中心主任李陽指出,我國著作權法第三條規定的“作品”構成要件,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nei) 具有獨創性並能以一定形式表現的智力成果。他認為(wei) ,AI沒有獨立人格,不具備我國著作權法規範中“作者”的主體(ti) 資格,因此,其翻唱歌曲並不屬於(yu) 我國著作權法上的“作品”,不享有著作權,無法得到法律保護。
民法典中規定,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肖像權保護的有關(guan) 規定。“因此,如果沒有原歌手的授權或同意,用AI技術模仿或轉換其聲音的,可能會(hui) 構成侵權。”李陽說。
使用被模仿者的音頻數據訓練AI,是否侵犯了被模仿者的著作權?對此,李陽認為(wei) ,從(cong) 鼓勵作品的創作、傳(chuan) 播,促進行業(ye) 發展層麵來看,單純訓練AI對在先作品創作思想進行學習(xi) 、研究而不涉及商業(ye) 用途的行為(wei) 本身並不構成侵權。針對很多AI翻唱視頻標注了“免責聲明”的情況,李陽說,即使標注了免責聲明,也不能直接“免責”。“如果AI翻唱僅(jin) 是對在先作品的簡單‘複製粘貼’,且利用了翻唱來謀取商業(ye) 利益,需要事先獲得授權並支付使用費用,否則屬於(yu) 侵權行為(wei) ”。
李陽提示,音樂(le) 作品的版權關(guan) 係非常複雜,除了詞曲作者、演唱者,歌手的經紀公司、歌曲的唱片公司、製作公司等多方麵都有可能享受音樂(le) 作品的權益,因此獲取授權是涉及多方麵的複雜程序,未獲得上述授權的AI翻唱屬於(yu) 侵犯相應知識產(chan) 權的行為(wei)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呼籲啟動法律的“立改廢釋”途徑,通過修改著作權法或者修改司法解釋的手段使法律規定與(yu) 時俱進,讓AI技術造福於(yu) 人類。
據悉,有關(guan) 部門已對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nei) 容)技術發展進行規範。
2022 年 11 月 25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以及公安部聯合頒布《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於(yu) 2023年 1 月 10日實施。該規定對深度合成數據和技術進行監管,其中就包括 AI 翻唱作品。
今年4月11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此《征求意見稿》共21條,對於(yu)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商的準入,算法設計、訓練數據選擇、模型到內(nei) 容,以及用戶實名和個(ge) 人隱私、商業(ye) 秘密等方麵提出了相關(guan) 要求。這意味著,當下爆火的生成式AI產(chan) 業(ye) 或將迎來監管。
全球範圍內(nei) ,各國監管機構都意在通過立法等方式推動AI的規範發展。5月11日,歐洲議會(hui) 立法者就全球首部《人工智能法》草案進行投票。該草案要求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的開發商披露在構建其係統時使用的版權材料,並要求每個(ge) 歐盟成員國都設立專(zhuan) 門監督機構,確保這些規則得到遵守。
“AI本質仍是基於(yu) 現有人類智慧的積累和傳(chuan) 承,是借助人類的大數據和深度機器學習(xi) 等技術的助力發展起來的。”劉俊海認為(wei) ,要壓實多方責任,特別是應加強平台方落實主體(ti) 責任,推動AI產(chan) 業(ye) 納入法治軌道、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劉胤衡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