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會館煥發文化活力
北京市東(dong) 城區攜手原發地,探索會(hui) 館活化利用
老會(hui) 館煥發文化活力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核心閱讀
北京會(hui) 館數量眾(zhong) 多、類型豐(feng) 富,承載著厚重的曆史文化。北京市東(dong) 城區推出“煥發會(hui) 館文化活力夥(huo) 伴計劃”,與(yu) 會(hui) 館原發地攜手,打造會(hui) 館文化體(ti) 驗群落。一座座百年會(hui) 館,變身為(wei) 綜合性文化空間。
曆經150多年,位於(yu) 北京東(dong) 城區草廠二條胡同的韶州會(hui) 館迎來新生。5月22日,經過修繕後的韶州會(hui) 館舉(ju) 行開館揭牌儀(yi) 式,正式對外開放。一度淪為(wei) 大雜院的百年會(hui) 館,如今成為(wei) 兼具傳(chuan) 統四合院及會(hui) 館建築特色的綜合性文化空間。
韶州會(hui) 館的“新生”,源於(yu) 東(dong) 城區推出的“煥發會(hui) 館文化活力夥(huo) 伴計劃”。去年以來,北京東(dong) 城區與(yu) 廣東(dong) 韶關(guan) 市攜手推動會(hui) 館開發與(yu) 利用,共同推進韶州會(hui) 館規劃設計,豐(feng) 富會(hui) 館文化的發展業(ye) 態,聯袂打造會(hui) 館活化利用新模式,將韶州會(hui) 館打造成文化交流的“會(hui) 客廳”。
活化利用,促進舊址修繕更新
會(hui) 館承載多樣地域文化,是曆史留給北京獨特的文化遺產(chan) ,也是首都文化開放融合、薪火相傳(chuan) 、生生不息的重要見證。
東(dong) 城區擁有37處會(hui) 館類不可移動文物,如何保護修繕和合理利用會(hui) 館?東(dong) 城區大力開展文物保護工作,持續加大文物會(hui) 館騰退、修繕、利用方麵的工作力度,一大批會(hui) 館得到精心修繕,部分已作為(wei) 文化場所或展示空間實現利用。
與(yu) 此同時,東(dong) 城區著力打造“會(hui) 館有戲”文化品牌,量身定製了一係列“小而精”“小而雅”“小而美”的演出劇目,讓百年戲台再現光影,讓沉睡文物煥發新生。
“會(hui) 館與(yu) 其他曆史建築的區別在於(yu) 其具有鮮明的公益性和情感價(jia) 值。每個(ge) 會(hui) 館都是惠及鄉(xiang) 梓、打上鮮明地域文化基因的‘文化植被’,凝聚著一代代遊子濃重的鄉(xiang) 愁。”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yu) 傳(chuan) 播研究院副教授張佰明說。
會(hui) 館要“活起來”,需要不斷注入“源頭活水”,這離不開會(hui) 館原發地的參與(yu) 。東(dong) 城區創新思路,鼓勵引導地域文化主體(ti) 參與(yu) 文物保護和利用,促進傳(chuan) 統文化街區更新。
一館一策,挖掘會(hui) 館人文特色
去年7月,東(dong) 城區編製出台北京市首個(ge) 聚焦會(hui) 館片區建設的創新政策《關(guan) 於(yu) 進一步煥發東(dong) 城區會(hui) 館文化活力的若幹措施》。同年9月,東(dong) 城區以首批10家試點會(hui) 館為(wei) 依托,麵向全國各地公開征集創新合作項目,著力連接更多文化資源與(yu) 要素,統籌好文物保護、特色發展。
經項目征集、實地踏勘、專(zhuan) 項指導、專(zhuan) 家評審等環節,廣東(dong) 韶州會(hui) 館、湖北黃岡(gang) 會(hui) 館、湖北麻城會(hui) 館、廣東(dong) 平鎮會(hui) 館、安徽石埭會(hui) 館、福建汀州會(hui) 館南館6家會(hui) 館成為(wei) 首批合作項目。
“‘煥發會(hui) 館文化活力夥(huo) 伴計劃’的出台,就是利用推廣鄉(xiang) 情文化聯係,構建經濟互動、文化互動、社會(hui) 互助的新型合作關(guan) 係,共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文化片區。”東(dong) 城區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趙海英說。
具體(ti) 而言,“煥發會(hui) 館文化活力夥(huo) 伴計劃”包括“會(hui) 館文化空間共建夥(huo) 伴、會(hui) 館文化傳(chuan) 承夥(huo) 伴、會(hui) 館文化服務夥(huo) 伴、會(hui) 館文化創新夥(huo) 伴、會(hui) 館文化傳(chuan) 播夥(huo) 伴、會(hui) 館人才培育夥(huo) 伴”等六大夥(huo) 伴計劃20項舉(ju) 措。通過強化會(hui) 館文化與(yu) 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連接,推動會(hui) 館有形建築與(yu) 無形文化相結合,展現會(hui) 館文化魅力與(yu) 人文底蘊。
為(wei) 此,北京東(dong) 城區與(yu) 廣東(dong) 韶關(guan) 、湖北黃岡(gang) 、廣東(dong) 梅州、安徽池州、福建龍岩簽訂合作意向書(shu) ,共同打造會(hui) 館文化體(ti) 驗群落,為(wei) 會(hui) 館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相信有會(hui) 館原發地文化的注入,將推動會(hui) 館所承載的商賈文化、飲食文化、梨園文化等交織融合、創新轉化,激發出會(hui) 館博采眾(zhong) 長、兼容並包的嶄新氣象。”東(dong) 城區委書(shu) 記孫新軍(jun) 表示。
下一步,東(dong) 城區將以首批6家簽約會(hui) 館為(wei) 試點,堅持“一館一策”原則,在空間打造、市場運營等環節聯動發力,打造市民身邊的文化圈、國潮圈、藝術圈。
地方共建,打造文化體(ti) 驗群落
走進韶州會(hui) 館,東(dong) 正房是韶州文化展廳,常設“古虞名郡風度韶關(guan) ”主題展覽,分8個(ge) 單元展示韶關(guan) 市人文曆史、文化底蘊和發展成果。北廂房是蘭(lan) 花書(shu) 房,南廂房則是品茗香房。“韶關(guan) 有全國最大的國蘭(lan) 生產(chan) 基地,同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茶罐子’,這樣布局,凸顯了韶州會(hui) 館作為(wei) 展示窗口的獨特作用。”現場布展負責人介紹。
韶州會(hui) 館始建於(yu) 清同治七年,曆史上曾為(wei) 韶州府旅京人士在京建立的同鄉(xiang) 試館,成為(wei) 見證兩(liang) 地往來交流的重要地標。如今,韶州會(hui) 館著力打造韶州文化展廳、茶文化空間、蘭(lan) 花書(shu) 房等主題文化會(hui) 客廳,向公眾(zhong) 展現粵北地區的多元文化。
“我們(men) 將致力於(yu) 讓福建汀州會(hui) 館成為(wei) 龍岩革命老區在京開展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成為(wei) 展示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文化的重要平台。”福建省龍岩市副市長陳榮水表示。
“一座會(hui) 館記錄著一段曆史,展示著一方文化。”湖北省黃岡(gang) 市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李初敏說。作為(wei) 荊楚文化與(yu) 吳越文化的交匯之地,黃岡(gang) 市將參與(yu) 黃岡(gang) 會(hui) 館、麻城會(hui) 館兩(liang) 處會(hui) 館共建,打造展示黃岡(gang) 市曆史文化的窗口。
未來,伴隨著“煥發會(hui) 館文化活力的夥(huo) 伴計劃”全麵啟動,東(dong) 城區和會(hui) 館原發地將繼續深入挖掘展示會(hui) 館建築及其蘊含的價(jia) 值內(nei) 涵,讓老會(hui) 館“活起來”“火起來”。(本報記者 賀 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