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提升基礎設施整體效能

發布時間:2023-05-25 09:55: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宿鳳鳴(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優(you) 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係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基礎設施構成了現代城市和國家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國家發展全局中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因此,全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保障國家安全、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yi) 。

  隨著經濟社會(hui) 不斷發展,我們(men) 對基礎設施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包括傳(chuan) 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涉及交通、物流、能源、通信、水利、市政、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方麵,涵蓋麵廣、跨領域多。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基礎設施整體(ti) 水平實現了跨越式提升。同時必須認識到,我國基礎設施同國家發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還不適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基礎設施建設係統性、聯通性、協同性有待提升,5G、工業(ye) 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加快發展。邁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市群都市圈發展和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都對基礎設施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men) 要立足國家戰略,緊緊圍繞人民需求,優(you) 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

  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統籌發展和安全是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的重要遵循。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速推進,把握發展主動權和維護國家安全對一國發展日益重要。提升我國基礎設施同國家發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的適應性,就要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全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生態效益、安全效益相統一。還要看到,作為(wei) 穩投資、擴內(nei) 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明顯的“乘數效應”,對增強發展動能、穩定市場預期、帶動就業(ye) 和改善民生等作用突出,從(cong) 中長期看,還有利於(yu) 提升供給質量和效率,帶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要發揮基礎設施對經濟循環的基礎性保障作用,提升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穩定性和安全性,著力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促進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要優(you) 化基礎設施布局,促升級、優(you) 結構,著力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發揮支撐保障作用。基礎設施建設既要算經濟賬,又要算綜合賬。提升基礎設施整體(ti) 效能,要圍繞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科技水平和生產(chan) 效率、改善社會(hui) 民生和增進民生福祉、保障國家安全等方麵,不斷提高基礎設施的全生命周期綜合效益。要立足國家重大戰略,打造係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加強網絡型基礎設施、產(chan) 業(ye) 升級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礎設施、國家安全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建設。具體(ti) 而言,一是提升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的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增強城鄉(xiang) 、區域間的互聯互通;二是支持信息、科技、物流等產(chan) 業(ye) 升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增強全產(chan) 業(ye) 鏈的協同效應;三是加強城際鐵路、軌道交通、地下管廊等傳(chuan) 統和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市安全韌性,推動城市綠色低碳和智慧化發展;四是建設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礎設施,包括農(nong) 田基礎設施、農(nong) 村交通和物流等,加快補齊農(nong) 村基礎設施短板,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五是建設國家安全基礎設施,提升應對外部壓力、內(nei) 部壓力以及極端情況的能力,切實保障國家安全。

  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能夠為(wei) 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促進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提供重要支撐。推動形成強大國內(nei) 市場、進一步釋放內(nei) 需潛力,要求提高基礎設施的供給質量和運行效率,提高基礎設施投資精準性和有效性;加快形成以城市群、都市圈為(wei) 主要資源要素承載地和增長極的空間形態,深入推進城鄉(xiang) 一體(ti) 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也要求因地製宜、精準推進不同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對此,要充分發揮政府在頂層設計、規劃布局、政策製定等方麵的引導作用,以需求為(wei) 導向,科學規劃,適度超前布局,提升基礎設施的整體(ti) 發展效能。要調動全社會(hui) 積極性,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創新新型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推動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模式規範發展,為(wei) 基礎設施投融資拓展新空間。此外,還要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wei) 重點,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牽引作用,積極拓展應用場景,加快傳(chuan) 統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推動新型基礎設施與(yu) 傳(chuan) 統基礎設施融合發展。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