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隱藏居民樓裏的偽中醫:號稱“老中醫” 穴位卻分不清

發布時間:2023-06-05 10:38:00來源: 法治日報

  近日,河北滄州的張大娘向本報記者反映,自己遇到了偽(wei) 中醫。張大娘說,前段時間,自己身體(ti) 不舒服,在小區裏閑談時聽說附近有個(ge) “老中醫”,擅長調理,比去醫院看病管用多了。

  張大娘在居民樓裏找到“老中醫”看病,“老中醫”開了4瓶藥(每瓶300元),稱飯後服用,2個(ge) 療程結束後藥到病除。結果,張大娘吃完藥病情不僅(jin) 沒有好轉,反而出現了惡心、頭暈等症狀。

  後來去醫院做檢查,醫生稱她免疫係統紊亂(luan) ,開了藥服用後很快就好了。“那個(ge) ‘老中醫’也不知道給我開了什麽(me) 藥,藥瓶子上沒有任何標識。我去找他算賬時,已經人去樓空。”張大娘氣憤地說,經常聽說身邊哪又出了個(ge) “老中醫”,傳(chuan) 得神乎其神,可裏麵有多少是偽(wei) 中醫?

  為(wei) 此,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本報記者 韓丹東(dong)

  本報實習(xi) 生 王意天

  一次對話,讓北京的周先生突然意識到,自己可能遇上了偽(wei) 中醫。

  周先生家住北京市大興(xing) 區舊宮,有腰椎間盤突出的老毛病,一段時間就會(hui) 複發。去年七八月份,他聽說附近“××家園”小區裏有位“老中醫”,師傳(chuan) 名家、針灸技術了得。

  於(yu) 是他趕到該小區,在一棟別墅裏找到了這位“神醫”。“神醫”自稱“古法懸灸技術”傳(chuan) 人,針灸館裏掛了不少“患者”送的錦旗。然而,周先生接受針灸治療一段時間後,病情非但沒有緩解,反而疼痛感愈發劇烈。

  “您針刺的都是哪些穴位,針刺這些穴位分別有什麽(me) 作用?”麵對周先生的突然發問,“老中醫”支支吾吾半天答不上來。

  今年2月,這位“老中醫”不告而別。

  中醫,為(wei) 中華民族傳(chuan) 統醫學,是在長期醫療實踐中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ti) 係,深受廣大群眾(zhong) 信任,被世界衛生組織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

  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因此看到了“商機”。《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了解到,在民間,有不少沒有取得醫生職業(ye) 資格的人,靠著“祖傳(chuan) 藥方”“中醫師承”等噱頭,擅自開展醫療活動,號稱能夠治好任何疑難雜症,存在極大的醫療安全隱患。

  受訪專(zhuan) 家指出,無證行醫人員采用不當手段獲取非法利益,忽視他人生命健康,不僅(jin) 要承擔民事賠償(chang) 責任,嚴(yan) 重的或涉嫌非法行醫刑事犯罪,建議建立聯合信用懲戒機製,加大處罰力度,鼓勵群眾(zhong) 積極舉(ju) 報偽(wei) 中醫診療亂(luan) 象。

  看病遇上了偽(wei) 中醫

  花費不少病沒治好

  記者近日前往舊宮“××家園”小區,多位居民向記者講述了上述別墅裏的針灸館。針灸館是去年7月份搬來的,“老中醫”自稱姓黎,號稱“古法懸灸技術”傳(chuan) 人,自己負責針灸,還有一位助手負責推拿、按摩。

  針灸館裏陳列著“老中醫”的行醫經曆與(yu) 成就,其餘(yu) 房間是客房和辦公會(hui) 客場所,針灸區域位於(yu) 地下一層。

  “他說自己傳(chuan) 承了其母親(qin) 的古法懸針灸技術,後又經自己30年實踐摸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針灸技術。一次針灸100分鍾,收費600元。此外,他還為(wei) 患者提供一係列配套中草藥品,價(jia) 格不菲。”一位居民告訴記者。

  有居民回憶,“老中醫”搬來後,附近有關(guan) “老中醫”很神很牛的說法快速流傳(chuan) 開來,懷疑其雇用了團隊作虛假宣傳(chuan) 。但當時效果立竿見影,不少人上門求醫。

  時間一長,不少人發現,自己支付了不菲的費用,“老中醫”的針灸卻不管用,自己的病症基本沒有得到緩解,而“老中醫”配的藥,價(jia) 格越來越貴。

  對此,這位“老中醫”的解釋是,每個(ge) 人體(ti) 質不同,針灸和用藥後的效果也不同。對於(yu) 患者周先生“針刺的都是哪些穴位”的問題,“老中醫”的最終回複是:自己都是從(cong) 母親(qin) 那兒(er) 學來的,隻知道該紮哪裏,具體(ti) 專(zhuan) 業(ye) 名詞說不上來。

  再後來,有患者指出,“老中醫”提供的是針灸服務,需要取得中醫專(zhuan) 業(ye) 《醫師執業(ye) 證書(shu) 》的醫師、取得有針灸專(zhuan) 長《中醫(專(zhuan) 長)醫師執業(ye) 資格證書(shu) 》的醫師,才能在相關(guan) 醫療機構開展中醫針灸活動。這位“老中醫”拿不出來資格證書(shu) ,屬於(yu) 非法行醫。

  據多位患者回憶,後來“老中醫”一直把一句話掛在嘴邊:“我行醫三十多年,還能害你嗎?”

  “‘老中醫’出售的藥品,都是包裝簡單的自製藥,僅(jin) 在包裝袋上貼了名稱標簽,其餘(yu) 信息一概沒有。現在想想,吃這種藥都感到後怕。”一位去過針灸館的李姓居民說。

  在患者的不斷質疑中,今年2月,這位“老中醫”匆匆退租,沒了蹤影。

  河北滄州的張大娘遇到的“老中醫”,其實情況差不多。她也是在小區裏聽別人介紹附近有這麽(me) 一位“神醫”,因自己最近身體(ti) 不舒服,就去居民樓裏找“老中醫”看病,對方聽完病情就開了藥,藥瓶子上沒有任何標識。

  雖然吃了藥沒有效果,還惡心頭暈,但一開始張大娘對“老中醫”深信不疑。直到在家人堅持下去醫院看了病,病情很快好轉。“這些隱藏在居民樓裏的偽(wei) 中醫,號稱‘老中醫’卻沒有執業(ye) 證書(shu) ,開的藥都是‘三無’產(chan) 品,耽誤治病還危害身體(ti) 健康。”張大娘感歎道,“看病還得去正規醫院啊。”

  打著藥食同源旗號

  大幅提價(jia) 借機斂財

  一位姓趙的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不少“老中醫”將自己包裝成有師承、有秘方的名醫,吸引患者上門看病,借機斂財。這些偽(wei) 中醫為(wei) 患者開的藥,很多都是找到做食品的廠家,請廠家生產(chan) 食字號產(chan) 品,再向患者宣稱“藥食同源”,當作藥品售賣,價(jia) 格還很高。

  “偽(wei) 中醫們(men) 一般看的都是慢性病,收入是看診費用和藥品費用,他們(men) 在看病時往往會(hui) 告訴患者,這個(ge) 病需要長期治療。當患者質疑病情沒有好轉時,偽(wei) 中醫就會(hui) 搬出個(ge) 人體(ti) 質不同的理由,質疑患者沒有按照自己的囑咐用藥。”這位業(ye) 內(nei) 人士這樣介紹“老中醫”的套路。

  一位中醫愛好者透露,一些“老中醫”看診時,沒有正規醫院的檢查報告、化驗單就不會(hui) 開藥,所開藥方也十分直接,頭痛醫頭、腳痛治腳,患者疼痛就開止痛藥,氣滯就用補氣行氣藥,血瘀就用活血化瘀藥,還喜歡開大處方、大劑量。

  北京海潤天睿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嶽強介紹,“食字號”產(chan) 品主要是指不具有醫藥功效的普通食品;“藥食同源”產(chan) 品是指按照傳(chuan) 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並被列入“藥食同源”食品目錄的食品;藥品是指用於(yu) 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證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三者在監管標準等方麵存在巨大差異,依據食品安全法和廣告法,“食字號”產(chan) 品不能直接宣傳(chuan) 某一功效。

  “偽(wei) 中醫故意告知就診人虛假信息,隱瞞所售藥品真實情況,將‘食字號’產(chan) 品偷換概念為(wei) 藥品、‘藥食同源’,使就診人陷入錯誤認知並基於(yu) 此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構成欺詐。”嶽強說,長此以往,患者陷入一個(ge) 又一個(ge) 療程循環,一次又一次掏錢買(mai) 藥,錢花了不少病卻沒治好,等到發覺不對勁時,偽(wei) 中醫早已攜款跑路,不知所終。

  一位保健品行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告訴記者,一瓶號稱能治療肺結節的藥酒,售價(jia) 1萬(wan) 元一瓶,被不少“老中醫”打上“藥食同源”的標簽,當成藥品售賣,實際上一瓶酒的成本隻有幾十元。

  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2017年發布的《食品安全欺詐行為(wei) 查處辦法》(征求意見稿)中提到,普通食品明示、暗示具有功效或者特殊醫學用途的,或者使用“可治療”“可治愈”等醫療術語,食品宣傳(chuan) 信息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等行為(wei) 屬於(yu) 食品宣傳(chuan) 欺詐。

  更有甚者,假借中醫名號售賣假藥,實施詐騙。

  2022年1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藥品安全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其中包括一起“浙江省海鹽縣檢察院督促整治假中藥銷售行政公益訴訟案”。

  2021年7月,錢某某注冊(ce) 成立“錢氏養(yang) 生館”,通過懸掛錦旗、散發名片等方式,宣稱自己是北京某醫學院副院長、中醫康複理療師、氣功師,能夠治療骨質增生、類風濕關(guan) 節炎等老年疾病,招攬老年人進店調理,並使用“激活幹細胞”“再生組織細胞”等用語虛構產(chan) 品功能,誘騙老年人購買(mai) “關(guan) 節再生膠囊”(經鑒定,該藥品為(wei) 假藥)治療。

  海鹽縣人民檢察院審查認為(wei) ,錢某某利用養(yang) 生館打著“中醫藥”旗號,向老年人群體(ti) 銷售假中藥,違反了藥品管理法第九十八條第一款“禁止生產(chan) 、銷售、使用假藥、劣藥”的規定,危害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生命健康,損害了社會(hui) 公共利益,建議對錢某某銷售假藥的違法行為(wei) 進行查處。

  無證行醫危害甚巨

  一旦暴露消失蹤跡

  記者注意到,許多患者找民間“老中醫”治病,無外乎是朋友、熟人、鄰居等介紹,理由大多是“聽說特別神,有祖傳(chuan) 秘方,藥到病除”。

  陝西西安的劉女士就因聽信傳(chuan) 言被偽(wei) 中醫坑了。

  劉女士婚後花了幾個(ge) 月時間備孕無果。鄰居知曉後,介紹她去一個(ge) “老中醫”那兒(er) 看看,稱對方是“包治百病的名醫,除了治病外,還能調理身體(ti) ”。

  劉女士決(jue) 定試一試。她找到這位“老中醫”,對方簡單為(wei) 她把脈後,就開了藥方,包括激素類西藥“補佳樂(le) (戊酸雌二醇片)”。其間,無論劉女士怎麽(me) 詢問,對方都不作詳細回應,顯得高深莫測。隨後,這位“老中醫”讓劉女士拿著藥方去開藥,3服藥700多元。

  “當時不知道自己情況有多嚴(yan) 重,隻是按照那位‘老中醫’的要求,吃他開的3服中藥和補佳樂(le) 。”劉女士沒想到,越吃身子越虛,月經周期越來越長,最後“老中醫”都擔心出問題,讓她去正規醫院做檢查。

  檢查結果顯示,劉女士得了卵巢功能早衰,之後在專(zhuan) 業(ye) 醫生的治療下才痊愈。事後,劉女士去找那位“老中醫”理論,可對方已經不見蹤跡。

  “聽鄰居說,他屬於(yu) 自學成才,看病都是靠熟人介紹,並沒有相關(guan) 中醫執業(ye) 資格。”劉女士對記者說。

  記者了解到,對於(yu) 中醫而言,相關(guan) 中醫執業(ye) 證書(shu) 必不可少,包括中醫師承(傳(chuan) 統醫學師承)證書(shu) 、傳(chuan) 統醫學醫術確有專(zhuan) 長證書(shu) 以及中醫(專(zhuan) 長)醫師資格證書(shu) 。前兩(liang) 種證書(shu) 取得後,需繼續考取助理醫師與(yu) 執業(ye) 醫師資格證,進而擁有行醫權;而中醫(專(zhuan) 長)醫師資格證隻需取得,即可擁有行醫權,可在醫療機構從(cong) 事醫療活動或個(ge) 人開業(ye) 。

  “中醫師資格的取得,新修改的醫師法有規定,無論師承、確有專(zhuan) 長的人士,經過考核和推薦,可以獲取中醫師資格證書(shu) 。國家對確有專(zhuan) 長,祖傳(chuan) 的、師承的,都已經給予獲得中醫師資格的條件機會(hui) ,仍舊無證行醫的,應當認定為(wei) 非法行醫。”中國衛生法學會(hui) 副會(hui) 長、北京華衛律師事務所主任鄭雪倩說。

  多位受訪專(zhuan) 家指出,上述民間“老中醫”的行為(wei) 已經涉及非法行醫。

  “這類無證行醫人員,采用不當手段獲取非法利益,忽視他人生命健康,不僅(jin) 會(hui) 受到行政處罰,承擔民事賠償(chang) 責任,還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鄭雪倩說。

  嶽強補充道,如果非法行醫達到“情節嚴(yan) 重”標準,即造成就診人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shang) 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造成甲類傳(chuan) 染病傳(chuan) 播、流行或者有傳(chuan) 播、流行危險的;使用假藥、劣藥或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衛生材料、醫療器械,足以嚴(yan) 重危害人體(ti) 健康的;非法行醫被衛生行政部門行政處罰兩(liang) 次以後,再次非法行醫的等,則涉嫌非法行醫刑事犯罪。

  建立信用懲戒機製

  加大違法處罰力度

  “無證實踐從(cong) 醫療安全角度出發是不安全的,尤其是未經培訓和師承的‘中醫’,僅(jin) 僅(jin) 靠特定的藥方治病,類似隻針對症狀的治療不符合現代醫學理念。”北京華衛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鄧利強說,因此加強監管迫在眉睫。

  鄭雪倩也提出,有關(guan) 部門應加大對非法行醫行為(wei) 的打擊力度,同時參考國外建立聯合信用懲戒機製,將無證行醫者與(yu) 信用製度掛鉤,形成威懾,同時鼓勵群眾(zhong) 舉(ju) 報偽(wei) 中醫診療亂(luan) 象。

  “廣大患者也應擦亮雙眼,就診前查看中醫、診所是否具備相關(guan) 資質,前往資質齊全的正規醫院、診所看病。”鄭雪倩說。

  嶽強則建議,建立健全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等相關(guan) 部門組成的監管體(ti) 係,明確各主管部門職責,避免監管空白、責任推諉,對偽(wei) 中醫診療亂(luan) 象及時進行整治,加大處罰力度;重視行業(ye) 協會(hui) 發展,強化行業(ye) 自律,建立行業(ye) “黑名單”,對行業(ye) 不規範亂(luan) 象進行公示,並對消費者進行風險提示;新聞媒體(ti) 也要發揮輿論監督、宣傳(chuan) 科普作用,對偽(wei) 中醫診療亂(luan) 象及時曝光披露,並對群眾(zhong) 進行科普宣傳(chuan) ,提升大眾(zhong) 科學認知水平和維權意識。(法治日報)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