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學習方式,提升綜合素養,適應新高考
作者:陳維賢(北京市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教育部“十四五”國培計劃入庫專(zhuan) 家、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員)
隨著新高考和統編教材的實施、推進,使用新課標卷的省份越來越多,包括一些“老高考”模式省份。新時代高考改革有三個(ge) 轉變:由考試評價(jia) 工具到全麵育人載體(ti) 的轉變,由“解題”到“解決(jue) 問題”的轉變,由“以綱定考”到“考教銜接”的轉變。新課標卷最能體(ti) 現這些轉變,它更注重基礎性,強調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讓套路限行、讓刷題失效”。這是否意味著高考題型的不斷創新和難度的進一步提升呢?
因為(wei) 有超大影響力、超高利害性,高考必然保持相對穩定,合理控製難度,追求穩中有新有變。由於(yu) 將更加突出基礎知識、能力和綜合素養(yang) 這“兩(liang) 端”考查,有些題目會(hui) 非常基礎化、常規化,這是“考教銜接”、服務“雙減”的需要;有些題目更靈活創新,呈現情境化、綜合性特點,以突出素養(yang) 考查,利於(yu) 人才選拔。加大綜合能力考查與(yu) 題目難度有一定的相關(guan) 度,但高考題難度會(hui) 基於(yu) 課程標準要求與(yu) 錄取情況等因素而控製在一個(ge) 合理範圍內(nei) ,不可能過度加大。不過,“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豐(feng) 富呈現方式,創新設問角度,注重融會(hui) 貫通等,必然會(hui) 讓一些考生感覺難度增大,畢竟題目難度是一個(ge) 具有相對性、具體(ti) 性的概念。而日常學習(xi) 得法,注重夯實基礎、融會(hui) 貫通,能夠學以致用、綜合素養(yang) 高的同學,可能感覺題目比以往更容易。
未來學生應該如何提升綜合素養(yang) ,以適應高考改革呢?從(cong) 日常學習(xi) 方麵看,要轉變學習(xi) 方式,改變“講——聽——記——練”的學習(xi) 模式。核心素養(yang) 是學生個(ge) 體(ti) 在解決(jue) 複雜的、不確定性的現實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品質。素養(yang) 的形成一般有兩(liang) 次“飛躍”過程,即從(cong) 舊知到新知,從(cong) 新知到未知。學習(xi) 的意義(yi) 不僅(jin) 僅(jin) 在於(yu) 獲得知識,掌握方法,更在於(yu) 獲得知識的過程,即在此過程中“創造”知識,運用知識,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提高關(guan) 鍵能力,進而提高綜合素養(yang) 。在信息化智能化時代,ChatGPT等人工智能應用的橫空出世提醒我們(men) ,知識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學習(xi) 內(nei) 容,在實踐性學習(xi) 過程中形成獲得知識、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立足素養(yang) 提升的學習(xi) 首先要增強主動學習(xi) 意識,按照教材的“學習(xi) 提示”或單元引導、單元學習(xi) 任務來自主學習(xi) ,學在教師指導之前,培養(yang) 自學能力。積極參與(yu) 課堂活動,認真、高質量完成活動任務,在活動中培養(yang) 關(guan) 鍵能力,形成學科素養(yang) ,同時學會(hui) 溝通、合作、探究。注重課本知識尤其是必備知識的紮實掌握和融會(hui) 貫通,通過學習(xi) 一堂課學通一類課,通過做一道題學通一類題……
新課標和新教材倡導情境化教學,以建立起知識與(yu) 個(ge) 人體(ti) 驗、社會(hui) 生活實踐間的關(guan) 聯。教學中,教師會(hui) 設計基於(yu) 基本知識、一般能力水平的簡單情境活動,或調動綜合運用知識能力應對複雜問題的複雜情境任務活動。我們(men) 應該積極參與(yu) ,合作探究,認真完成,不能被動等待結論,或應付了事,使活動質量實質性降低。要在課堂內(nei) 外努力拓寬知識麵,多動手實踐,提高跨學科思維能力,以便在麵對複雜問題時能夠全麵分析、探索解決(jue) 。不僅(jin) 要關(guan) 注現實生活和科技發展前沿動態,更需要在所學內(nei) 容和現實生活之間建立起關(guan) 聯,以求學以致用。
一節課或一課、一章節學完,我們(men) 應該及時回顧、反思、盤點:通過課堂內(nei) 外各種活動,我們(men) 獲得了哪些必備知識,鍛煉或提高了哪些能力,自己有哪些變化和提升,教師設計情境任務的目的是什麽(me) ……如果能把這些“收獲”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那麽(me) 每節課、每一天我們(men) 都將不知不覺地產(chan) 生量變,必然會(hui) 發生積極的質變。此外,對於(yu) 不同類型的作業(ye) ,諸如基礎鞏固型、提升型、拓展型或活動型、閱讀型等等,都要認真提高作業(ye) 質量,讓作業(ye) 真正發揮最大作用。
當然,不同學科有不同的具體(ti) 的學習(xi) 方法。以高中語文學習(xi) 為(wei) 例,除了課堂學習(xi) 外,還要充分拓展學習(xi) 的路徑,力爭(zheng) 做到日常生活語文化,語文學習(xi) 生活化。加強課外係統化閱讀,以豐(feng) 富的自主化閱讀來浸潤提升,拓展知識麵和思維深度,培養(yang) 思考力和判斷力;積極參與(yu) 社會(hui) 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鍛煉語文能力。
科學智慧備考是立足學科特點的備考,應圍繞學科知識、關(guan) 鍵能力,訓練學科思維習(xi) 慣,提升學科素養(yang) 。在梳理每一章節、每一板塊核心知識、必備知識並使之清晰化、體(ti) 係化、結構化的基礎上,進行高質量的綜合性、情境化訓練。以典型、難度適中的試題來科學訓練,針對做過或做錯的題目,做到做題思源,由一道題上升到一類題,進而做題思變,通過變化問法、情境、角度等思考該如何應對。這樣做是著眼於(yu) 學習(xi) 本質的複習(xi) ,是指向綜合素養(yang) 提升的複習(xi) ,更能提高學習(xi) 質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