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遊不能隻遊不學
當前,研學遊活動受熱捧,包括紅色研學、文博研學、鄉(xiang) 村研學等主題活動更是成為(wei) 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項目。不少旅遊企業(ye) 也推出適應不同年齡段、不同需求的研學遊產(chan) 品。
研學遊本是孩子們(men) 在課本外學習(xi) “活的知識”的重要途徑,但研學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收費不透明、行程不科學、缺乏教學深度和效果反饋機製等問題,讓研學旅遊變得“隻遊不學”,變為(wei) “觀光打卡”式的純旅遊。
從(cong) 學校角度來看,研學並不是其主要的教學任務,缺乏評價(jia) 機製。而且,並非所有城市都具備深入開展研學活動的資源和條件,造成部分中小學對研學旅遊的重視程度和安排並不到位。從(cong) 研學活動協辦方來看,目前市麵上經營相關(guan) 業(ye) 務的大多是培訓機構、俱樂(le) 部、教育服務谘詢類企業(ye) 等,在開展研學旅遊的資質和經驗方麵參差不齊,在協調機製和安全保障方麵有待加強。
隻有規範研學旅遊市場、合理安排研學內(nei) 容,才能讓參與(yu) 其中的中小學生實現在遊中學、於(yu) 行中悟,真正享受到研學旅遊帶來的樂(le) 趣與(yu) 知識。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就出台了《關(guan) 於(yu) 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對中小學開展研學旅遊進行規範。這既需要教育部門的引導,也需要市場監管和文旅部門的共同參與(yu) 。
各地應保障優(you) 質研學服務的供應。相關(guan) 部門根據當地文旅資源打造具有特色的經典研學產(chan) 品,製定機構準入方案和考核方案,保證參與(yu) 組織研學活動的機構有相關(guan) 資質,確保價(jia) 格在合理範圍之內(nei) 。同時,及時收集中小學師生和家長對研學活動的反饋和建議,在一個(ge) 階段的研學活動完成後,根據相關(guan) 反饋和建議對活動機構進行科學評價(jia) ,督促相關(guan) 企業(ye) 提高自身業(ye) 務水平、開發新的優(you) 質研學路線。
除了在活動組織上發力,研學內(nei) 容的設置也需持續優(you) 化。想要達到良好的效果,研學活動的開展需有問題意識。比如,這次活動重點要讓學生了解哪方麵的知識?和校內(nei) 教學的連接點在哪裏?結束後是否需要學生完成相關(guan) 作品?活動開展需要綱領性文件和具體(ti) 到執行層麵的要求,學校和文旅、科教等單位可以根據教學重點的變化和時代熱點及時更新研學內(nei) 容,編製學習(xi) 手冊(ce) ,科學指導研學活動的開展,保證學生在研學旅行中學有所得。
讀萬(wan) 卷書(shu) ,行萬(wan) 裏路。優(you) 質的研學活動可以幫助青少年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激發興(xing) 趣和潛能。隻有豐(feng) 富而不流於(yu) 形式的研學活動,才能實現寓教於(yu) 樂(le) 的目的,讓孩子們(men) 在旅行中提高適應社會(hui) 、適應集體(ti) 的能力,實現智與(yu) 識的共同進步。(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和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