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商業銀行發行綠色金融債逾2400億元 同比增超88%
本報記者 彭 妍
今年以來,銀行機構發行綠色金融債(zhai) 券的熱情不減。近日,有多家銀行宣布將發行新一期綠色金融債(zhai) 券。《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截至6月12日,今年以來商業(ye) 銀行發行綠色金融債(zhai) 券規模達2430億(yi) 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8.26%。除了積極發行綠色金融債(zhai) 券之外,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也成為(wei) 目前銀行信貸投放的熱點方向。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杜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銀行業(ye) 持續加速創新綠色金融產(chan) 品,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綠色金融產(chan) 品體(ti) 係,滿足各類客戶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融資需求。其中,綠色信貸是銀行傳(chuan) 統產(chan) 品,發展模式已經由規模增長進入質量提升階段。綠色債(zhai) 券同樣是綠色金融產(chan) 品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為(wei) 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直接融資方案。
6月8日,興(xing) 業(ye) 銀行成功發行2023年第二期綠色金融債(zhai) 券,發行規模為(wei) 230億(yi) 元,期限3年,票麵利率2.66%,募集資金專(zhuan) 項用於(yu) 綠色產(chan) 業(ye) 項目貸款。除了興(xing) 業(ye) 銀行之外,恒豐(feng) 銀行、中信銀行等多家銀行近日也宣布將發行新一期綠色金融債(zhai) 券,其中不乏百億(yi) 元規模級別。
據了解,除了發行綠色債(zhai) 券外,加大綠色信貸投放、承銷綠色債(zhai) 券也是近年來銀行業(ye) 在綠色金融領域持續發力的重點。
日前,央行發布2023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yu) 額24.9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38.3%。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為(wei) 9.19萬(wan) 億(yi) 元和7.47萬(wan) 億(yi) 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6.7%。
東(dong) 方金誠綠色金融部助理總經理方怡向對記者表示,銀行業(ye) 金融機構不斷豐(feng) 富銀行的綠色產(chan) 品體(ti) 係,提升自身的綠色金融能力建設,實現自身的業(ye) 務優(you) 化和發展。同時,銀行業(ye) 金融機構為(wei) 了適應更大規模的綠色信貸發放,支持綠色行業(ye) 發展,發行綠色金融債(zhai) 券能夠優(you) 化負債(zhai) 成本、改善資產(chan) 負債(zhai) 結構,將負債(zhai) 成本優(you) 化的效應逐步傳(chuan) 遞到綠色信貸項目中,在保持合理經營業(ye) 績的同時,更好地滿足綠色產(chan) 業(ye) 融資需求。
目前,我國對綠色低碳發展愈發重視,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領域傾(qing) 斜也取得一定成效。在此背景下,市場對金融機構支持實體(ti) 經濟綠色低碳發展方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天風證券研究報告認為(wei) ,從(cong) 綠色金融市場規模來看,綠色融資需求不斷擴大,銀行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zhai) 券等業(ye) 務撬動更多資金投入綠色項目,在引導資金流向方麵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在綠色金融方麵,不同類型的商業(ye) 銀行應該如何發揮各自優(you) 勢,實現差異化發展?方怡向表示,大型商業(ye) 銀行首先要繼續擴大綠色金融業(ye) 務成果,提高綠色金融業(ye) 務規模,推廣綠色金融業(ye) 務經驗;其次要在氣候和環境風險管理、綠色金融創新產(chan) 品開發等方麵加大研究力度,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國際綠色金融合作和業(ye) 務;再者,要充分利用科技賦能綠色金融,使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進行數學建模和智能定價(jia) ,提升綠色金融市場效率。地方中小銀行的綠色金融業(ye) 務應更多基於(yu) 自身經營、目標客群,並結合區域行業(ye) 特征進行差異化發展。(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