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國企改革再添新動能
國有企業(ye) 是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深入實施,對做強做優(you) 做大國有資本,增強國有企業(ye) 活力,提高企業(ye) 效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yi) 。即將啟動的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又將如何發力?
重組整合帶來“及時雨”
“56天實現管理與(yu) 信息係統的順暢對接,180天完成重組進程,近80%的工作計劃於(yu) 重組半年內(nei) 落實,一年內(nei) 完成工作標的590項。”提及鞍鋼與(yu) 本鋼兼並重組的一係列工作,本鋼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楊維難掩激動,“對於(yu) 兩(liang) 家擁有百年曆史的大型鋼企而言,用一年時間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任務,難度之大,過程之複雜,成效之高,足夠在業(ye) 界稱奇”。
2021年4月15日,同處遼沈大地的鞍鋼與(yu) 本鋼正式啟動兼並重組,此前兩(liang) 家鋼企在產(chan) 品類型、銷售市場、礦石資源等方麵同質化競爭(zheng) 嚴(yan) 重,而本鋼作為(wei) 老牌國企,機構臃腫、冗員多、效率低等因素嚴(yan) 重製約其轉型升級。
重組改革為(wei) 本鋼帶來“及時雨”。在鞍鋼與(yu) 本鋼重組一周年之際,本鋼2022年完成利潤10.2億(yi) 元,實現淨利潤4.89億(yi) 元;在崗職工收入提升8.36%,主業(ye) 實物勞動生產(chan) 率同比提高22.6%。今年一季度,本鋼生產(chan) 經營實現開門紅,四大類7項指標均完成進度計劃,項目完成率達100%。
“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關(guan) 鍵原因在於(yu) 重組改革後的新本鋼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市場競爭(zheng) 力明顯增強。”楊維告訴記者,今年年初鋼材市場不及預期、企業(ye) 盈利空間大幅壓縮,在這樣的嚴(yan) 峻時刻,更需要通過持續的改革為(wei) 企業(ye) 發展賦能。
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開展,國企戰略性重組和專(zhuan) 業(ye) 化整合持續深化,以市場化方式推進4組7家中央企業(ye) 戰略性重組;新組建、接收8家中央企業(ye) ;協調推動30餘(yu) 個(ge) 中央企業(ye) 專(zhuan) 業(ye) 化整合重點項目,中央企業(ye) 涉及國家安全和國計民生領域營業(ye) 收入占總體(ti) 比重超過70%;全國省屬國有企業(ye) 實施116組347家重組,開展專(zhuan) 業(ye) 化整合2150次。
在重組整合中,如何實現“1+1>2”的協同效應尤為(wei) 重要。本鋼集團管理創新部總經理劉慧玉介紹,在推動整合之初,一個(ge) 關(guan) 鍵環節就是結合行業(ye) 既有經驗,準確識別出鞍本重組存在的特殊因素,堅持規定動作與(yu) 自選動作相結合。對此,鞍本形成了一套由“一體(ti) 化管理總體(ti) 方案”和“管理整合實施方案”“業(ye) 務整合實施方案”組成的、鎖定整合融合各階段目標任務的“1+2”整合總體(ti) 方案,實現核心業(ye) 務橫向深化協同、縱向深入拓展,持續放大協同聚合效能。
自上而下調動活力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成效顯著。“以增強企業(ye) 活力、提高效率為(wei) 中心,深入推進國有企業(ye) 市場化經營機製改革。”在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師王絳看來,通過對改革中存在的重點問題攻堅突破,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新國企加速湧現。
清晨,渤海灣金光閃爍,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秦皇島32-6油田生產(chan) 平台的作業(ye) 人員已換上專(zhuan) 業(ye) 安全服,戴好智能手環,手拿工具,開始一天的巡檢工作。在無人機、雲(yun) 計算、大數據等輔助下,如今的海上油田已進入數智化新階段。中國海油秦皇島32-6作業(ye) 公司總經理趙德喜介紹,作為(wei) 我國首個(ge) 海上智能油田,秦皇島32-6智能油田(一期)項目於(yu) 2020年7月正式啟動,次年10月全麵建成投用,實現了安全、油藏、注采及設備設施的智能化管理以及遠程操控管理,全麵助力增儲(chu) 上產(chan) 和降本增效。
油氣資源關(guan) 乎我國能源基礎,國企作為(wei) 穩產(chan) 保供主力軍(jun) 更需發揮壓艙石作用。2020年年底,中國海油成立改革專(zhuan) 項組,持續深化三項製度改革,圍繞主責主業(ye) 、員工隊伍、科技創新等方麵形成了“1+4+N”的實施方案。在隊伍結構上,為(wei) 6.3萬(wan) 名員工建立以勞動合同為(wei) 核心、以崗位管理為(wei) 基礎的市場化用工製度,做到幹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在科技創新上,攻克了旋轉導向與(yu) 隨鑽測井、優(you) 快鑽井、海上浮托安裝、超大型LNG儲(chu) 罐等關(guan) 鍵核心技術,在局部領域實現了從(cong) 跟跑、並跑到領跑的曆史性轉變;在增儲(chu) 上產(chan) 上,渤海油田建成我國第一大原油生產(chan) 基地,南海東(dong) 部油田油氣當量提前3年上產(chan) 至2000萬(wan) 噸,助力我國原油產(chan) 量重上2億(yi) 噸。
“改革的一大目的,就是自上而下調動活力與(yu) 積極性。”中國海油集團黨(dang) 組宣傳(chuan) 部副部長林建功告訴記者,通過強化精準激勵與(yu) 人才激勵,如今一線出海員工的年平均收入顯著提高,多名管理人員回歸科研技術崗位,在築實興(xing) 企之基、塑造一流人才競爭(zheng) 力方麵呈現嶄新局麵。
據國務院國資委數據,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三項製度改革實現全方位破冰破局。經理層成員任期製和契約化管理全麵推行,中央企業(ye) 和地方國有企業(ye) 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的管理人員比例分別由2.5%、1.9%提升至5.7%、4.5%,94%具備條件的中央企業(ye) 和88.8%具備條件的地方國有企業(ye) 子企業(ye) 開展中長期激勵。
發揮示範引領效應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高質量收官,為(wei) 推進新一輪國企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近日,國企改革兩(liang) 大專(zhuan) 項工程“科改行動”“雙百行動”雙雙擴圍,“科改企業(ye) ”數量擴至672戶,“雙百企業(ye) ”數量擴至580戶。此舉(ju) 將有利於(yu) 在更大範圍以更高標準打造國企改革“排頭兵”,進一步發揮示範引領效應。
“新一輪深化國企改革將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各項經驗基礎上,將前期的成果進一步定型優(you) 化。”王絳分析認為(wei) ,在新一輪改革中,要進一步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解決(jue) 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不強、經營效率和效益偏低等問題,進一步完善授權經營體(ti) 製改革,以更大力度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ye) 。
一段時間以來,麵對煤炭價(jia) 格高企、全火電行業(ye) 效益下行的狀況,國家電投集團河南電力有限公司沁陽發電分公司從(cong) 思想破冰、機製破壁、依靠職工三方麵向改革要動能,從(cong) 2022年一季度虧(kui) 損3595萬(wan) 元到2023年前4個(ge) 月累計盈利3638萬(wan) 元,成功實現扭虧(kui) 為(wei) 盈。
當前,圍繞“雙碳”目標,國家電投集團河南電力有限公司以堅持打實“存量牌”、打優(you) “增量牌”、打強“未來牌”為(wei) 抓手,深化改革攻堅,持續釋放創新活力。
談及下一步工作規劃,國家電投集團河南電力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王捍忠表示,公司將持續匯集大批國內(nei) 外能源領軍(jun) 企業(ye) 、科研機構和高端人才,導入強大的研發能力、廣泛的輻射帶動能力、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和配套能力,打造農(nong) 村清潔能源創新要素集聚高地、先進技術研發高地、高端人才雙創高地、科技服務示範高地、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高地“五大高地”。
“中國海油的目標是比肩國際一流能源公司。3年改革大考不輕鬆,充滿挑戰。目前我們(men) 在人才競爭(zheng) 力、科技競爭(zheng) 力、市場競爭(zheng) 力方麵仍有差距,這也是下一步深化改革要追求的方向和奮鬥的目標。”中國海油集團黨(dang) 組書(shu) 記、董事長汪東(dong) 進說。
“國資國企要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機遇,堅持以產(chan) 業(ye) 化應用為(wei) 導向,立足自主創新,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表示,推動持續深化國有企業(ye) 改革,要探索更加靈活高效的市場機製、管理體(ti) 係、包容機製,進一步做好創新人才引育工作,著力培養(yang) 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建設人才高地,打造創新生態,持續激發企業(ye) 創新創造活力。(紀文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