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文化自信融入藝術管理人才培養全過程
作者:李 茜 楊曉茁(分別係中央戲劇學院戲劇管理係教授、博士研究生)
作為(wei) 中國文化藝術教育的組成部分,藝術管理在推進“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重要性愈發凸顯。藝術管理高等教育需要進一步探索符合中國實際的學科綜合與(yu) 融通方法,培養(yang) 國家和社會(hui) 所需要的、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複合型人才,以持續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事業(ye) 與(yu) 文化產(chan) 業(ye) 繁榮發展,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自2001年起,我國藝術類高校開始設立藝術管理專(zhuan) 業(ye) 。中央戲劇學院是最早設立藝術管理專(zhuan) 業(ye) 的藝術高校。此後,中央美術學院、中央音樂(le) 學院等院校相繼設立此專(zhuan) 業(ye) 。在過去二十多年中,各高校積極探索,主動將文化自信融入藝術管理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積極培育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且具有敏銳藝術眼光、過硬專(zhuan) 業(ye) 技能、開闊國際視野的複合型藝術管理人才。
藝術管理專(zhuan) 業(ye) 最早產(chan) 生於(yu) 歐美國家。外國的經驗和理論,為(wei) 我國藝術管理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ang) 提供了借鑒,但那些理論由於(yu) 在外國文化土壤中形成,在應用到我國時,可能會(hui) 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因此,要推進中國特色藝術管理學科體(ti) 係構建,發展出一套立足中國實際情況的理論與(yu) 實踐體(ti) 係。
首先,進一步整理挖掘我國古代樸素的藝術管理思想。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蘊含著豐(feng) 富的管理思想,在建設藝術管理專(zhuan) 業(ye) 過程中,應進一步挖掘其中的文化管理思想精髓,進而發展出一部血脈相承的中國文藝管理思想史,使中國特色藝術管理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ang) 能夠找到思想之源。
其次,深化對外國相關(guan) 學科理論的梳理並進行吸收轉化。在借鑒外國理論成果的基礎上,還需要對其鑒別和篩選,並結合我國藝術管理實踐,創造出一套適用於(yu) 中國文化市場和文化產(chan) 業(ye) 的藝術管理理論體(ti) 係。
再次,進一步梳理和總結新媒體(ti) 環境下的藝術管理實踐經驗。當今時代,媒介格局的急速變化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藝術管理專(zhuan) 業(ye) 建設和人才培養(yang) 提出了新要求。新型藝術管理人才,應當能夠從(cong) 容把握新媒體(ti) 的傳(chuan) 播規律,積極探索新媒介技術與(yu) 傳(chuan) 統藝術結合的方法,提升傳(chuan) 統文化藝術行業(ye) 的生產(chan) 效率。在藝術管理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ang) 中,應當及時對新媒體(ti) 環境下產(chan) 生的行業(ye) 經驗進行梳理總結,並及時應用到實踐中去。
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管理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複合型藝術管理人才,除了要加強理論創新,還要在課程體(ti) 係設置、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麵持續發力。
高度重視文化自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積極挖掘中華民族優(you) 秀文化基因,將民族精神培育和愛國主義(yi) 教育有機融入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jia) 值觀。
推動教師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提升教師的思想和教學水平。構建具有藝術學、管理學等多學科背景的教師隊伍,拓展教育視野,為(wei) 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創新提供更多切入點。增強教師對文化自信的理解,並將文化自信有機融入專(zhuan) 業(ye) 課程體(ti) 係,充分利用校內(nei) 校外資源,通過案例課、實務課等,邀請藝術管理領域的一線專(zhuan) 業(ye) 人員走進課堂,深化學生對於(yu) 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現狀與(yu) 發展趨勢的理解,為(wei) 文化自信找到現實落腳點。
通過多種途徑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ang) 與(yu) 專(zhuan) 業(ye) 技能。為(wei) 培養(yang) 學生敏銳的藝術眼光和過硬的專(zhuan) 業(ye) 技能,應將藝術鑒賞課程融入藝術管理專(zhuan) 業(ye) 課程體(ti) 係,引導學生積極學習(x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並通過開設策劃、製作、市場營銷等課程,提升學生運用專(zhuan) 業(ye) 技能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的能力。
拓寬國際視野,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吸收借鑒人類文明優(you) 秀成果。藝術管理人才培養(yang) 應當重視與(yu) 國際接軌,積極與(yu) 海外知名藝術院校進行交流合作,開展多層麵的教學和在地實踐,培養(yang) 學生的大局觀,引導學生關(guan) 注世界文化產(chan) 業(ye) 結構變化的趨勢,緊跟世界發展潮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