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賦能“湘村”美
6月的三湘大地鬱鬱蔥蔥、生機盎然。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彩虹公路”X077旅遊公路沿著洽比河在山間蜿蜒,公路沿線的9個(ge) 特色苗寨如珍珠般散落其間,這些村寨因地製宜打造苗繡特色村寨、百合花海、深山樂(le) 隊等,串連起文化旅遊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亮麗(li) 風景線。
黨(dang) 的二十大以來,湖南各地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積極引導脫貧地區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過程中不斷放大文旅資源優(you) 勢,深入探索文旅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形式、新經驗,取得了較好成效。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局中謀劃文化旅遊發展
湖南省委書(shu) 記沈曉明強調,要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堅持以文鑄魂,推動文旅融合,讓鄉(xiang) 村宜居宜業(ye) 、群眾(zhong) 富裕富足。促進鄉(xiang) 村旅遊等新業(ye) 態發展也被寫(xie) 入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而文旅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始終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支持,已將其納入全省重大決(jue) 策部署、重大項目建設和重大人才計劃。
自2022年開始每年舉(ju) 辦的湖南省級旅遊發展大會(hui) 及各市州聯動舉(ju) 辦的市級旅遊發展大會(hui) ,都將鄉(xiang) 村文旅項目建設作為(wei) 重點內(nei) 容推進。去年,首屆湖南旅遊發展大會(hui) 承辦地張家界共鋪排鄉(xiang) 村文旅項目436個(ge) ,總投資達495億(yi) 元;其他市州投資3億(yi) 元以上的鄉(xiang) 村文旅項目有163個(ge) ,總投資1230億(yi) 元。
湖南省委還將“湖南省文旅人才支持計劃”納入全省人才九大計劃之列,製定出台相關(guan) 辦法,明確從(cong) 2022年至2025年每年公開評選100名鄉(xiang) 村文化和旅遊能人,全省各地引進一大批返鄉(xiang) 成功人士投資鄉(xiang) 村文化和旅遊發展。
“我們(men) 堅持把文化和旅遊擺到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大局中去謀劃,把文化和旅遊作為(wei) 提升鄉(xiang) 村社會(hui) 文明程度的重要引擎、提升鄉(xiang) 村群眾(zhong) 生活品質的重要保障、提升鄉(xiang) 村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載體(ti) 和提升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的重要途徑。”湖南省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省文化和旅遊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李愛武介紹,通過深入實施《湖南省鄉(xiang) 村旅遊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湖南重點支持15個(ge) 省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並在全省支持建設100個(ge) 鄉(xiang) 村旅遊精品民宿聚集區、100個(ge) 鄉(xiang) 村旅遊精品營地、100個(ge) 鄉(xiang) 村旅遊精品村和100個(ge) 鄉(xiang) 村旅遊精品廊道。
近日,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湖南省委宣傳(chuan) 部、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等19個(ge) 部門聯合印發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遊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若幹措施》,明確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遊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15條具體(ti) 措施,包括完善鄉(xiang) 村文旅公共服務設施、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持續培育文明鄉(xiang) 風、推動鄉(xiang) 村非遺傳(chuan) 承發展、豐(feng) 富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品、打造鄉(xiang) 村旅遊品牌、推動鄉(xiang) 村文旅科技深度融合、壯大鄉(xiang) 村文旅市場主體(ti) 、加強鄉(xiang) 村文旅智慧化建設、提升鄉(xiang) 村旅遊運營服務水平、規範鄉(xiang) 村旅遊新業(ye) 態發展、建強鄉(xiang) 村文旅人才隊伍等,湖南省文旅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將掀起新一輪高潮。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踐中探索文旅賦能新模式
為(wei) 推動文旅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湖南各地堅持因地製宜、突出特色,不斷探索形成了包括“紅色演繹”“非遺破圈”“資源聯姻”“湘村雅居”“地標活化”“節會(hui) 促興(xing) ”“IP塑旅”“湘賢引領”在內(nei) 的八大文旅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湖南模式”。
在綿延14公裏的吉首“彩虹公路”沿線,有著700多年曆史的中國傳(chuan) 統古村落中黃村如今不僅(jin) 擁有60多棟保存完好的湘西吊腳樓建築,當地還深入挖掘打造以苗族文化元素為(wei) 主題的旅遊空間,將苗繡、蠟染、織布等非遺技藝通過產(chan) 業(ye) 化方式融入村寨,推動傳(chuan) 統民族文化的複興(xing) 。沿“彩虹公路”繼續前行,在距離吉首市27公裏的岩科村,占地150畝(mu) 的百合花海成了村裏的新產(chan) 業(ye) ,368個(ge) 品種的百合競相盛開,吸引遠近遊客紛至遝來,自今年1月以來,百合花海已接待遊客約2萬(wan) 人次。沿著公路繼續盤山而上,來到雲(yun) 霧繚繞的夯坨村,遠近聞名的湘西深山樂(le) 隊唱起了他們(men) 的原創歌曲《農(nong) 民的孩子》。憑借苗家語言與(yu) 現代音樂(le) 元素結合的作品,湘西深山樂(le) 隊成立不到半年就小有名氣。返鄉(xiang) 創業(ye) 的樂(le) 隊主唱龍先宏和他的夥(huo) 伴們(men) 除了音樂(le) 演出和創作,還幹著插秧、砍柴等農(nong) 活,經營著農(nong) 家樂(le) 。未來3年到5年,他們(men) 計劃通過互聯網音樂(le) 引流和舉(ju) 辦鄉(xiang) 村田園音樂(le) 節等形式,進一步打響“雲(yun) 上夯坨”的知名度。
文旅賦能不僅(jin) 豐(feng) 富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內(nei) 容,也激活了鄉(xiang) 村“沉睡”的資源。在郴州市北湖區、桂陽縣等地,“喚醒老屋”行動以市場化手段係統推進農(nong) 村老屋、閑置房屋盤活利用,按照“就地取材、尊重原貌、最小改造、修舊如舊”原則修繕老屋,以房屋為(wei) 媒介撬動各類資源要素注入鄉(xiang) 村,一幢幢長期無人居住、被遺忘在鄉(xiang) 村的老屋漸漸“蘇醒”,蝶變成為(wei) 精品民宿、研學基地、村史展覽館、農(nong) 產(chan) 品展銷館等,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從(cong) 2016年起,湖南以“辦會(hui) 興(xing) 村”為(wei) 主旨,按照春、夏、秋、冬不同季節連續舉(ju) 辦了26屆湖南省鄉(xiang) 村文化旅遊節,打造了係列鄉(xiang) 村旅遊節會(hui) 品牌,並推出一係列旅遊新業(ye) 態、新產(chan) 品,激活鄉(xiang) 村旅遊發展潛力,讓“村閨”變“網紅”, 有效促進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中增強群眾(zhong) 文旅獲得感
在深入推進鄉(xiang) 村文旅振興(xing) 過程中,湖南因地製宜,創新打造“門前十小”,有效破解了公共文化陣地建設難題。包括小書(shu) 屋、小廣場、小講堂在內(nei) 的“門前十小”充分盤活現有資源,在明確家族祠堂、閑置民房以及部分公共服務場所產(chan) 權歸屬、保證服務接續的基礎上進行改建,支持有條件的鄉(xiang) 村建設“十小”,鼓勵優(you) 先建設“三小”“五小”,並推動“門前十小”與(yu) 村史館、名人館、農(nong) 耕館、非遺館等同步建設,切實滿足了基層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2019年4月,湖南出台了國內(nei) 首個(ge) 針對“送客入村”工作的省級專(zhuan) 項獎勵政策——《湖南省文化生態旅遊融合發展精品線路旅行社送客入村獎勵辦法》。據了解,幾年來湖南“送客入村”已精準送客320餘(yu) 萬(wan) 人,產(chan) 生直接經濟收入8.59億(yi) 元,帶動文旅相關(guan) 消費超200億(yi) 元,旅行社獲得4700多萬(wan) 元獎勵。
湖南雪峰山旅遊度假區在3縣4鎮12個(ge) 村範圍內(nei) 探索跨區域文旅資源和投融資力量的融合,成功創建2個(ge) 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5個(ge) 國家3A級旅遊景區。通過聯動農(nong) 戶,雪峰山旅遊度假區常年用工1500人以上,農(nong) 民年勞務收入總數達3000萬(wan) 元,引導4236戶群眾(zhong) 以財政扶持資金、山林、土地、房屋等資產(chan) 折價(jia) 入股,參與(yu) 分紅,還先後投入700多萬(wan) 元扶持村民開辦農(nong) 家客棧、飯莊和生態種養(yang) 加工業(ye) 等。(本報駐湖南記者 張 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