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升溫突破1.5℃後,地球會怎樣?

發布時間:2023-06-15 10:28:00來源: 科技日報

  【今日視點】

  ◎記者 張佳欣

  明年今日,我們(men) 可能仍住在與(yu) 此時此刻同樣的房子裏,開著同樣的車,做著同樣的工作。英國《新科學家》網站6月7日報道稱,但從(cong) 某方麵來說,那時的地球可能已經不可挽回地發生了變化。

  今年1月,英國氣象局稱,在向厄爾尼諾氣候模式轉變的推動下,全球氣溫飆升可能使2024年成為(wei) 全球升溫首次超過1.5℃的一年。科學家警告說,這將是地球的顛覆性時刻。

  5月17日,英國氣象局在為(wei) 世界氣象組織(WMO)編製的一份報告中表示,2023年到2027年中至少某一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ye) 化前水平高出1.5℃的可能性為(wei) 66%,如果這一情況發生,將標誌著全球升溫首次突破《巴黎協定》設立的升溫閾值。

  一旦突破這一閾值,氣候變化將給人們(men) 帶來嚴(yan) 重後果,或導致更加變化莫測且極端的熱浪、旱情、野火、暴雨……尤其對於(yu) 升溫超過全球平均水平的地區來說,氣候變化生死攸關(guan) 。

  冰蓋融化

  去年8月,發表在《通訊·地球與(yu) 環境》上的研究稱,北極變暖的速度是全球變暖速度的4倍多。在加拿大紐芬蘭(lan) 和拉布拉多北部地區,自20世紀初以來,冬季平均氣溫上升了1.5℃以上。

  《新科學家》網站報道稱,氣候變暖導致冬季海冰形成的時間變晚,而破裂時間變早,這破壞了當地居民狩獵、捕魚以及冰上活動等生活習(xi) 俗。

  在整個(ge) 北極地區,氣候變化正在對傳(chuan) 統文化和社區福祉產(chan) 生深遠影響。數百年來,人們(men) 在文化、語言、知識共享、與(yu) 土地和資源的聯係以及糧食安全等各個(ge) 方麵都依賴寒冷和冰雪,這有利於(yu) 形成一種深刻的身份認同。

  科學家估計,冰蓋融化的同時,中美洲、澳大利亞(ya) 、印度尼西亞(ya) 和亞(ya) 馬孫地區的降雨量將會(hui) 減少。據2021年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的研究表明,自21世紀以來,超過75%的熱帶雨林逐漸失去了“彈性”,這意味著它們(men) 受到野火、幹旱等影響後很難恢複如初。如果熱帶雨林超過臨(lin) 界點,生態係統可能會(hui) 迅速轉變為(wei) 廣闊的熱帶稀樹草原,並在轉變過程中釋放出數百億(yi) 噸二氧化碳。

  海平麵上升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zhuan) 門委員會(hui) (IPCC)的數據,如果地球變暖1.5℃,到本世紀末,北極融水將使全球海平麵上升0.26—0.77米;升溫2℃,預計海平麵會(hui) 額外上升10厘米,對1000萬(wan) 人造成負麵影響或更嚴(yan) 重的長期威脅。據《科學》雜誌論文,升溫1.5℃—2℃,可能引發格陵蘭(lan) 冰蓋崩塌,這將導致全球海平麵上升7米。

  當前海平麵上升已經在低窪地區產(chan) 生了毀滅性的影響。南太平洋熱帶島國瓦努阿圖的經曆足以讓人們(men) 一瞥海平麵上升帶來的嚴(yan) 重後果。

  2015年,5級颶風帕姆襲擊了瓦努阿圖,帶來了超過每小時300公裏的陣風和4米高的潮汐。颶風席卷了村莊,也摧毀了當地家園,損毀了全國90%的糧食作物。緊隨其後的是持續數月的嚴(yan) 重幹旱,進一步加劇了糧食和水資源短缺。

  該國氣象和地質災害部門表示,海水汙染了淡水井,影響了群島上的水源,也破壞了基礎設施。2022年12月,瓦努阿圖宣布計劃在未來兩(liang) 年內(nei) 搬遷數十個(ge) 村莊。人口的氣候遷移或將是該國的常態。

  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氣候變化不僅(jin) 導致海平麵上升,也將威脅糧食安全。對英國來說,其20%的水果和蔬菜進口自氣候變化對作物產(chan) 量構成重大風險的國家。

  珊瑚白化

  在澳大利亞(ya) ,由於(yu) 海洋溫度上升,80%的大堡礁遭受了嚴(yan) 重的白化。

  水溫過高會(hui) 導致珊瑚排出生活在其組織中的彩色藻類並變成白色。珊瑚是在海底“紮根”的固著動物,雖然它們(men) 可在白化事件中幸存下來,但這會(hui) 阻礙它們(men) 的生長並影響繁殖。

  白化事件正在越來越頻繁地發生。生長最快的鹿角珊瑚和桌珊瑚也最容易受到氣溫升高的影響。全球平均升溫1.5℃後的珊瑚礁將與(yu) 今天的珊瑚礁和30年前的珊瑚礁截然不同。

  據IPCC報告,如果升溫達到2℃,珊瑚礁可能會(hui) 完全不複存在,這將對蓬勃發展的旅遊業(ye) 造成致命打擊。

  《以色列時報》報道稱,自2021年以來,阿布紮比環境署(EAD)一直致力於(yu) 恢複珊瑚,當時,該海岸外的珊瑚礁在短短5年內(nei) 麵臨(lin) 第二次白化事件。最近,當地海洋科學家正試圖使用珊瑚苗圃幫助恢複在變暖的海洋中死亡的珊瑚礁。

  珊瑚的死亡隻是因溫度升高超過1.5℃而有可能觸發的“臨(lin) 界點”事件之一。即使氣溫隨後回落,這些變化也是無法恢複的:珊瑚消亡、永久凍土大範圍融化、北極冰蓋崩塌……科學家很難準確判斷何時突破臨(lin) 界點,有些可能已經突破了。

  隨著限製升溫1.5℃的目標變得不切實際,扭轉氣候變化的努力變得更加迫在眉睫。英國氣象局氣候學家理查·德貝茨稱,指望人們(men) 超過1.5℃後“撥回”氣候時鍾在理論上是可能的,但現實越是過頭,結果就越難挽回。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