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遼寧:“非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發布時間:2023-06-19 09:57: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本報駐遼寧實習(xi) 記者 葛 鑫

  從(cong) 惟妙惟肖的淩源皮影,到詼諧幽默的東(dong) 北二人轉;從(cong) 歡天喜地的複州鼓樂(le) ,到古樸神韻的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漫步遼寧,一項項非遺承載多彩文明,連通民族血脈深情。多年來,遼寧省非遺保護傳(chuan) 承工作持續蓬勃發展,法律法規體(ti) 係逐步健全,保護傳(chuan) 承機製有效運行,活化實踐方式日益豐(feng) 富。

  “非遺+”融入生活形成當代價(jia) 值

  為(wei) 了留住彌足珍貴的曆史文化記憶,遼寧省自2005年起便著手開展相關(guan) 保護工作。近幾年,遼寧實踐“兩(liang) 創”方針,逐步形成“非遺+”發展新模式,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並轡而行,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形成當代價(jia) 值。

  坐落在沈陽懷遠門內(nei) 的“文馨苑”就是“非遺+院團”的精彩實踐。這座古色古香的建築分上下兩(liang) 層,總麵積1000多平方米,集美食街、情景街、小劇場、百工坊、傳(chuan) 習(xi) 所為(wei) 一體(ti) ,為(wei) 遼寧人打造了一個(ge) 了解、學習(xi) 、傳(chuan) 承非遺的文化寶地。自2018年以來,“文馨苑”一直保持“月月有演出、周周有活動”的高頻次展示展演,其間還邀請了劉蘭(lan) 芳、田連元、常東(dong) 、馮(feng) 玉萍等名家,推出評書(shu) 、京劇、評劇等專(zhuan) 場展演,不僅(jin) 讓遼沈觀眾(zhong) 深切感受到傳(chuan) 統戲曲的魅力與(yu) 精髓,還為(wei) 傳(chuan) 統戲曲的薪火相傳(chuan) 注入活力,成為(wei) 遼寧省對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由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打造的“光影有聲——走進皮影的世界”,以“文物+非遺”形式在遼寧省博物館推出創意文化主題展覽。記者在現場看到,遼寧五大國家級非遺皮影戲齊聚一堂,係統展示了中國皮影藝術在遼寧的活態傳(chuan) 承與(yu) 保護。展出的372件館藏皮影文物個(ge) 個(ge) 刻工精細、生動俊美,具有很高的曆史價(jia) 值和文化價(jia) 值。小劇場影窗後邊,四弦、三弦、響板、中胡等樂(le) 器齊鳴,劉景春、黃寶豔等皮影戲傳(chuan) 承人為(wei) 觀眾(zhong) 現場演出了《五鋒會(hui) 》和《穆桂英大破洪州》選段,他們(men) 掐嗓演唱,聲音高亢圓潤、唱腔委婉細膩,精彩的表演贏得觀眾(zhong) 陣陣掌聲。“現在國家對非遺保護越來越重視,讓淩源皮影戲有了更多展示的舞台。今天現場還來了不少小朋友,讓我看到了未來皮影戲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的希望。”劉景春自豪地說。

  如今,“非遺+專(zhuan) 業(ye) 院團”“非遺+劇場”“非遺+文物”“非遺+企業(ye) ”“非遺+誌願服務”等多種傳(chuan) 承傳(chuan) 播模式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這種“非遺+”模式讓遼寧非遺煥發勃勃生機,真正實現了“見人見物見生活”。

  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插上青春的翅膀

  校園是傳(chuan) 承非遺的良好場所,學生是傳(chuan) 承非遺的優(you) 秀主體(ti) ,將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教育有機結合,縮小曆史與(yu) 現代文明的“代溝”是非遺文化傳(chuan) 承的必經之路。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印發的《遼寧省“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規劃》中,進一步明確了全省非遺保護工作規章製度,其中細化了非遺進校園工作實施意見,旨在建立長效機製,將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宣傳(chuan) 和傳(chuan) 承工作持續推向深入。

  不久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創新創業(ye) 學院“拾遺遼夢”團隊前往沈陽市沈北新區稻夢空間景區實地探訪,與(yu) 景區相關(guan) 負責人針對在園區內(nei) 舉(ju) 辦非遺項目展覽、建設非遺工坊等事宜進行了探討。學生們(men) 的靈感源自學校舉(ju) 辦的“非遺進校園”活動。近年來,劉氏剪紙、東(dong) 陵顧氏皮影、李氏掐紙等傳(chuan) 承人先後來到校園,以活態展示的形式呈現非遺的精彩。學生們(men) 在與(yu) 傳(chuan) 承人接觸過程中,逐漸被他們(men) 的執著、奉獻精神所打動,“拾遺遼夢”團隊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致力於(yu) 搶救、保護、調查和宣傳(chuan) 遼寧省內(nei) 的非遺項目,推動非遺項目與(yu) 文旅行業(ye) 深度融合,為(wei) 古老的非遺插上青春的翅膀。

  工商管理專(zhuan) 業(ye) 研一學生於(yu) 欣鑫是團隊負責人,她向記者講述了帶領團隊努力探索‘非遺+校園’相結合的實踐過程。“目前我們(men) 正在組建皮影戲團隊,創排航空航天特色皮影表演,探索將人工智能與(yu) 皮影戲結合創造性地傳(chuan) 承,實現無人智能皮影機器人表演,讓‘非遺+旅遊’‘非遺+科普’真正落地開花。”於(yu) 欣鑫說。

  文化實踐中展現非遺魅力

  從(cong) 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到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傳(chuan) 統節日,遼寧省都會(hui) 推出精彩紛呈的非遺展演及文藝惠民演出活動。“遼海情韻”就是其中廣受觀眾(zhong) 讚譽的品牌文化活動,曆經12年精心打磨,以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載體(ti) ,采用“非遺+劇場”模式的藝術化視角對遼寧非遺項目進行創新融合,向海內(nei) 外展示遼寧的文化力量。

  今年,由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聯合主辦,省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承辦的“遼海情韻”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專(zhuan) 場展演展示活動在“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當天舉(ju) 行,共選調全省40餘(yu) 項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200餘(yu) 人參加。舞台上,淩源皮影戲、複州鼓樂(le) 、京劇、評劇、古典戲法等非遺項目與(yu) 現代舞台藝術巧妙地融為(wei) 一體(ti) ,生動地展現了遼寧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地域風情,為(wei) 遼沈百姓奉獻了一場具有遼寧特色、蘊含遼寧底蘊、彰顯遼寧魅力的傳(chuan) 統文化盛宴。劇場外,核雕、琥珀雕刻、烙畫藝術等非遺項目傳(chuan) 承人帶著絕活兒(er) 悉數亮相,讓觀眾(zhong) 近距離感受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領略遼寧工匠風采。

  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在遼寧全麵振興(xing) 新突破三年行動中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實施意見》,預計到2025年,遼寧將開展非遺公益惠民活動300場,切實讓非遺成為(wei) 引領文化傳(chuan) 承的新風尚。實踐與(yu) 探索中,遼寧將繼續深挖非遺文化軟實力,激發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