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千年端午,讓傳承溯流而上
作者:韋豐(feng)
歲至端午。作為(wei) 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文化節日,端午節是首個(ge) 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節日。
傳(chuan) 統佳節之所以被我們(men) 擺在極高的位置,正是因為(wei) 它對於(yu) 中國人骨血中的精神傳(chuan) 承,有著不同於(yu) 其他形式的塑造。對於(yu) 端午節來說,它在傳(chuan) 承和賦能中更加生機勃勃。看這一節日裏的經典場景,能讓我們(men) 對端午節根脈綿延、千年不絕的文化軌跡有更加清晰的感知。
情懷端午,緬懷愛國愛民的先賢。“節分端午自誰言,萬(wan) 古傳(chuan) 聞為(wei) 屈原” 。說到端午節,自然會(hui) 聯想到偉(wei) 大愛國詩人屈原。汨羅江那一泓江水曆經了時光的淘洗,讓以愛國情懷為(wei) 核心要素的屈原精神走過了千年,曆久彌新。“亦餘(yu) 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把家國放在心中的先賢們(men) ,已由曆史中個(ge) 人的纖纖一脈匯聚成民族的精神豐(feng) 碑,為(wei) 端午這樣的傳(chuan) 統佳節賦予精神內(nei) 涵。
文化端午,品味歲月積澱的底蘊。傳(chuan) 承是最好的記憶,開創是最好的永存,對於(yu) 積澱了千年底蘊的端午來說,後人對於(yu) 它的打開方式,始終離不開念茲(zi) 在茲(zi) 的“文化”二字:幼兒(er) 園裏的小朋友包起粽子是有模有樣,文化廣場上《離騷》《楚辭》的誦聲朗朗,大江大河裏的龍舟在百舸爭(zheng) 流、劈波斬浪,紀念屈原的原創音樂(le) 劇《九歌》正火熱上演……深奧的傳(chuan) 統文化看起來不易破題,但很多人已經在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端午模樣。“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隨著端午節裏的文化表演、民俗體(ti) 驗、非遺展示等活動遍地開花,人們(men) 對於(yu) 傳(chuan) 統節日的文化有了親(qin) 身感悟。
健康端午,樂(le) 享辟邪去病的安康。端午時節,家家戶戶都會(hui) 將艾草、菖蒲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楣上。“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節對於(yu) 衛生健康的著重,絕不僅(jin) 僅(jin) 是美好祈願——“艾香”有抑製細菌的作用,具有東(dong) 方智慧的先祖們(men) 早已經在和大自然的接觸中積攢了辟邪去病的諸多經驗,並在代代相傳(chuan) 中注入了關(guan) 於(yu) “安康”的理解和詮釋。
千年端午,讓傳(chuan) 承溯流而上。從(cong) 時光軸上看,端午節所走過的歲月太過久遠,好在它並沒有無奈蒙塵,也沒有被現代旁落,而是在後人的傳(chuan) 承中越擦越亮。解析端午佳節的深厚內(nei) 涵,無需拉開太長的視野,一場儀(yi) 式、一次詠唱、一片粽葉、一身漢服,都能從(cong) 中感受到傳(chuan) 統佳節裏的燦爛輝煌。這種文化傳(chuan) 承久久存在於(yu) 華夏兒(er) 女的肌理下、血脈裏,讓無數的人們(men) 向著更開闊的未來奔湧而去,同時也將端午的堅守與(yu) 傳(chuan) 承無限拉長。(韋豐(fe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