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藝也能火起來
在許多人眼中,捏麵人不是一項熱門的職業(ye) 。但我覺得,身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人,就應該把職業(ye) 、責任、愛好結合起來,堅守下去。
經常有人問我:北京大學的研究生,幹嗎要去捏麵人?實際上,我在北大學習(xi) 藝術就是為(wei) 了更好地捏麵人,這是我兒(er) 時以來的一個(ge) 夢想。
“而我所最愛的,還是一小組一小組的舊北京街頭小景……”作家冰心曾在《“麵人郎”訪問記》中誇讚“麵人郎”惟妙惟肖的麵塑作品。“麵人郎”就是我的爺爺郎紹安,他曾帶著麵人走出國門,贏得國際友人的讚譽。爺爺的作品《司馬光砸缸》一直被家人珍藏,曆經90多年依然色澤明豔、栩栩如生。
我出生於(yu) 1995年,3歲時就在父親(qin) 指點下開始學習(xi) 捏兔子、豬、蛇等動物。年齡漸長,我嚐試捏坐姿小娃娃,卻總是捏不好手部。我反複揣摩,一遍遍練習(xi) ,整整兩(liang) 年才突破難關(guan) 。到12歲,我已經可以獨立創作完整作品了。
麵人源於(yu) 漢代,是以食用麵粉、糯米粉為(wei) 主要原料的一種傳(chuan) 統塑作藝術。麵人製作一般先采用捏、搓、揉、掀等手法塑造大體(ti) 形製,再用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刻畫手腳、頭麵、神情等細節,最後加上發飾、衣裙及相關(guan) 插件。“麵人郎”製作手法更加細膩,從(cong) 武將頭盔上的花紋、衣服褶皺的顏色,到旗子上的字跡圖案、場景中的雕梁畫棟,再到人物的眼睫毛、雙眼皮、頭飾發髻,活靈活現、製作精良。
在許多人眼中,捏麵人不是一項熱門的職業(ye) 。父親(qin) 也曾說,不一定要把這當作職業(ye) ,隻要把手藝傳(chuan) 下去就好。但我覺得,身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人,就應該把職業(ye) 、責任、愛好結合起來,堅守下去。
堅守不代表固守傳(chuan) 統,老手藝也有新玩法。除了傳(chuan) 統題材,我喜歡結合熱播的電視劇、動漫以及社會(hui) 熱點,創作更多富有時代特色的作品。2021年,我在網上看到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女醫護人員的照片,她們(men) 新剪的短發、臉上的口罩印痕,深深觸動了我。我決(jue) 心創作一個(ge) 麵人,致敬這些可愛的人。怎樣才能既不丟(diu) 掉傳(chuan) 統的美感,又能體(ti) 現時代特征呢?我苦苦思索,最終決(jue) 定將醫護人員和京劇中巾幗英雄穆桂英的形象融合在一起,並將麵人命名為(wei) 《巾幗》。
可愛俏皮的“冰墩墩”“雪容融”,《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桀驁不馴的“黑眼圈”哪吒,又“燃”又帥的灌籃高手……為(wei) 了能讓更多人了解這門藝術,我把作品放到網上,並逐一介紹創作過程。2020年8月,我在網絡平台發布了第一條短視頻,至今已發布188個(ge) 作品,有了200多萬(wan) 粉絲(si) 。“三英戰呂布”是我們(men) 祖孫三代都很喜歡的題材,我用3D掃描技術把它轉化成數字藏品,通過手機端就可以欣賞並傳(chuan) 播,年輕人非常喜歡。
讓年輕人產(chan) 生興(xing) 趣,願意關(guan) 注學習(xi) ,是非遺傳(chuan) 承的關(guan) 鍵。我與(yu) 幾位朋友一起成立了工作室,從(cong) 事非遺的推廣傳(chuan) 播和文創產(chan) 品開發,希望讓更多老手藝活下去、火起來。
(郎佳子彧 作者為(wei) 國家級非遺北京“麵人郎”第三代傳(chuan) 承人,本報記者施芳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