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非遺回歸民間、紮根社區、融入生活

發布時間:2023-06-29 10:21: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廈門啟動“非遺在社區·百社計劃”——

  讓非遺回歸民間、紮根社區、融入生活

  近年來,福建省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工作,以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為(wei) 抓手,進一步增強對非遺傳(chuan) 承能力、傳(chuan) 承實踐和傳(chuan) 承環境的保護,進一步凸顯非遺服務當代、造福人民的作用,助力廈門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和“文化中心、藝術之城、音樂(le) 之島”的更高水平建設。

  日前,廈門啟動“非遺在社區·百社計劃”,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於(yu) 端午節期間,與(yu) 各區、街鎮、村居四級聯動,發動各級文旅部門、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和傳(chuan) 承人,以及多個(ge) 學會(hui) 、協會(hui) 、企事業(ye) 單位等各界力量,將廈門“四季村晚”、我們(men) 的中國夢——文化進萬(wan) 家和其他文化惠民活動相結合,在全市各村(社區),集中開展153場非遺在社區示範活動。據不完全統計,3天時間共吸引近50萬(wan) 人次參與(yu) 。

  創新非遺保護傳(chuan) 承方式,推動“進社區”邁向“在社區”

  6月21日晚,廈門“非遺在社區·百社計劃”啟動儀(yi) 式在翔安區新圩鎮麵前埔村三五丘七彩田園舉(ju) 行。啟動儀(yi) 式上,廈門市群眾(zhong) 文化學會(hui) 為(wei) 三五丘七彩田園“兒(er) 童美學交流空間”授牌,將非遺主題兒(er) 童畫及其創作交流長期落戶在三五丘七彩田園;廈門惟藝術漆線雕藝術有限公司與(yu) 廈門橙照護養(yang) 老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廈門“非遺在社區·百社計劃”的首個(ge) 非遺保護戰略合作協議。交流空間落地、合作協議簽署等,意味著廈門“非遺進社區”邁向“非遺在社區”,對推動非遺紮根社區,讓更多社區及社區服務企業(ye) 、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等加入非遺保護傳(chuan) 承行列,推動廈門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城市化進程中非遺在社區的保護和傳(chuan) 承將起到積極作用。

  各界聯動、融合開展,活動形式內(nei) 容豐(feng) 富多彩

  廈門“非遺在社區·百社計劃”主會(hui) 場三五丘七彩田園分為(wei) 互動展區、非遺大市集、文藝演出三大區域,活動內(nei) 容包括廈門“非遺在社區·百社計劃”啟動儀(yi) 式、示範活動新圩專(zhuan) 場文藝演出、“我們(men) 的節日—端午節”端午圩日·非遺大市集、非遺對話·茶桌仔話仙、非遺大講堂、“童手畫非遺”畫展和“四季村晚”夏季大聯歡文化惠民演出暨翔安區“永遠跟黨(dang) 走”文化惠民演出走進新圩專(zhuan) 場七大活動。此外,“五月五識端午”包粽子體(ti) 驗、燒烤狂歡、田野露營、鄉(xiang) 村音樂(le) 會(hui) 等三五丘“非遺嘉年華”端午節專(zhuan) 場活動在假期持續舉(ju) 行;廈門市群文學會(hui) 聯合社區養(yang) 老服務機構——廈門橙照護養(yang) 老科技有限公司,麵向其服務的近百個(ge) 社區,開展非遺宣傳(chuan) 展示和互動體(ti) 驗等“非遺大課堂”社區專(zhuan) 場活動近50場200課時。另外,廈門市、區文化館以及各級非遺保護單位、傳(chuan) 承人等也在全市開展了近百場示範活動,受到市民及遊客的一致好評。

  以點串線成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非遺在社區,有利於(yu) 培育非遺傳(chuan) 承發展的土壤,讓非遺回歸民間、紮根社區、融入生活,充分發揮非遺在加強社區治理、增進社區凝聚力方麵的作用。為(wei) 了讓市民及遊客找到非遺、參與(yu) 非遺,在6月21日舉(ju) 行的活動啟動儀(yi) 式上,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發揮文旅融合優(you) 勢,打造非遺旅遊線路,發布2023“‘粽’情端午 樂(le) 遊廈門”10條端午專(zhuan) 屬非遺旅遊線路。此外,廈門“非遺在社區·百社計劃”閩韻潮趣非遺大市集海上世界購物中心專(zhuan) 場、翔安首創奧特萊斯非遺市集、聯發華美空間閩台奇妙市(星光兩(liang) 岸後備箱市集、甲殼蟲市集)、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清涼市集等,從(cong) 非遺到世遺,尋香遊園、濱海親(qin) 水、清涼避暑、文藝養(yang) 心……多種新業(ye) 態新玩法聚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滿足不同市民及遊客的文旅需求。

  文化交融,推動閩南文化及非遺“走出去”

  在主會(hui) 場係列活動之茶桌仔話仙中,主辦方邀請卓聖翔、羅純禎兩(liang) 位南音省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以及講古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陳旭等,與(yu) 來自印度尼西亞(ya) 、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等國的留學生,以對話交流及非遺快閃的形式做客“茶桌仔”。來自俄羅斯的愛麗(li) 那在卓聖翔和羅純禎的指導下,體(ti) 驗了一次南音琵琶;來自烏(wu) 克蘭(lan) 的陳悟空則用流利的閩南話,和講古傳(chuan) 承人陳旭來了一段精彩的現場互動。此外,廈門市群文學會(hui) 攜手聚融壹家台灣青年雙創基地,舉(ju) 行“我們(men) 的節日——端午節”廈門“非遺在社區·百社計劃”台灣青年雙創基地專(zhuan) 場,20多名兩(liang) 岸青年一同出席並參加惠和影雕非遺大課堂、包粽子等活動;與(yu) 廈門大學後勤集團、廈門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學院共同主辦學生社區專(zhuan) 場,邀請近百名中國大學生與(yu) 來自日本、泰國、印度尼西亞(ya) 、德國、印度等國的留學生,共同體(ti) 驗廈門閩南天然香製作技藝和端午香包製作,進一步促進了閩南文化的傳(chuan) 承弘揚與(yu) 傳(chuan) 播。

  非遺保護永遠在路上,廈門正以“百社計劃”為(wei) 抓手,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城市化進程中非遺在社區的保護和傳(chuan) 承,探索建設氛圍濃厚的非遺特色社區,推進閩南文化活態傳(chuan) 承,擔當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努力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黃國勇 吳菲)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