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想吃到更香的國產豬肉?,美味“密碼”在這裏

發布時間:2023-06-29 10:27:00來源: 華西都市報

  要論中國飯桌上的第一“肉”,豬肉是當之無愧的冠軍(jun) 。

  細軟的纖維,結締組織較少,肌肉組織中還含有較多肌間脂肪,讓豬肉無論在煎炒燉溜,還是烹炸熬煮間,都能肉香滿溢。

  在豬肉食用史上,北宋著名詩人蘇東(dong) 坡是推動豬肉成為(wei) 飯桌肉類之王的關(guan) 鍵人物。蘇東(dong) 坡曾與(yu) 佛學造詣極深的老朋友陳襄大侃:“豬之與(yu) 龍,則有間矣,然公終日說龍肉,不如仆之食豬肉實美而真飽也”。

  到了明朝,民間食用豬肉更加普遍,皇宮大內(nei) 的禦膳房也出現了“燒豬肉、豬灌腸、豬臂肉、豬肉包子”等豬肉類食品。

  中國是最早馴化野生豬的國家和地區之一,四川更是全國的養(yang) 豬大省,曆史悠久,資源豐(feng) 富。但時至今日,“生產(chan) 成本高、豬肉品質差”卻一直是四川省生豬產(chan) 業(ye) 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近日,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圍繞“產(chan) 肉性狀遺傳(chuan) 和營養(yang) 調控基礎”開展了深入研究,構建了全球最主流、使用頻次最高的豬基因組數據庫資源,揭示了調控豬肉產(chan) 量和品質的規律,取得了重大突破。

  產(chan) 肉性能與(yu) 豬種基因大有關(guan) 聯

  “目前,我國食用最廣泛的豬肉可以分成兩(liang) 大類,一類是西方商業(ye) 化的品種,還有一類就是我國地方品種。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教授金龍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麵新聞記者采訪時解釋道,每種豬品種不一樣,毛色不一樣,顏色不一樣,產(chan) 肉的性能也不一樣。“針對包含國內(nei) 外品種在內(nei) 的10個(ge) 代表性豬種,我們(men) 對基因組信息進行了描繪,相當於(yu) 給這些豬的基因組解密。”

  “這個(ge) 數據庫叫做Ensembl數據庫,也是在生命研究科學領域全球公認度最高的數據庫。我們(men) 在解析了10個(ge) 代表性豬種的基因組信息之後,相關(guan) 基因組數據也被收錄進該數據庫中。”金龍說,其所繪製的世界範圍內(nei) 產(chan) 肉性能存在差異的10個(ge) 代表性豬種基因組信息,已成為(wei) 全球最主流、使用頻次最高的豬基因組數據庫資源。“Ensembl數據庫中總共收錄了全球科學家上傳(chuan) 的13個(ge) 豬種的基因組信息,而我們(men) 解析的基因組占到了這裏麵的10個(ge) 。”

  想要培育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新品種,必須要針對豬重要經濟性狀(比如產(chan) 肉量、肉品質等)從(cong) 基因的角度進行科學研究。金龍直言:“隻有弄清楚這些基礎,我們(men) 才能把理論注入實際的新品種培育上去。”

  用時十年找到優(you) 良豬種“密碼”

  在研究成果中,金龍所在團隊係統解析了影響不同豬種產(chan) 肉性能差異的關(guan) 鍵基因組變異;明確了43個(ge) 重要候選基因影響產(chan) 肉表型的分子機製,並從(cong) 三維基因組和DNA甲基化等多個(ge) 層麵解析了其調控機理,為(wei) 產(chan) 肉性狀遺傳(chuan) 改良和營養(yang) 調控提供了豐(feng) 富的新靶點。

  此外,該研究還明確了營養(yang) 對64個(ge) 產(chan) 肉基因的調控作用,揭示了營養(yang) 與(yu) 基因互作調控豬肉產(chan) 量和品質的規律,發現營養(yang) 調控的階段效應,明確了母子一體(ti) 化營養(yang) 的重要性。

  金龍舉(ju) 例解釋道,對豬種產(chan) 肉的調控,除了明確基因組遺傳(chuan) 信息以外,還有一個(ge) 重要的因素就是營養(yang) 調控。“吃得好壞,吃什麽(me) 種類,怎麽(me) 吃,提供怎樣的營養(yang) ,實際上都會(hui) 影響豬的產(chan) 肉情況。”

  豬的生長,一般取決(jue) 於(yu) 飼料、飼養(yang) 條件以及防病治病,在64個(ge) 產(chan) 肉的基因受營養(yang) 調控規律明確之後,研究團隊還發現了在豬飼養(yang) 過程中母子一體(ti) 化營養(yang) 的重要性。金龍說,明確了母子一體(ti) 化營養(yang) 的重要性,是說從(cong) 母豬受孕之後,就需要有營養(yang) 去幹預了,否則小豬出生之後可能長不好。“根據產(chan) 肉基因作用的規律,我們(men) 就能明確如何製定營養(yang) 方案,充分發揮它的遺傳(chuan) 潛力,讓小豬長得更好。”

  相關(guan) 研究成果的得來,川農(nong) 大畜牧學科用了十年,其相關(guan) 研究成果獲得授權發明專(zhuan) 利2件,5篇代表性論文分別發表於(yu) 《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Research》等高水平期刊。

  實現國產(chan) 高品質“豬肉自由”

  掌握了良種豬的基因密碼後,培育新的品種是團隊即將開展的工作。

  改革開放之後,我國引進了大批國外優(you) 秀豬種,由於(yu) 外種豬瘦肉率高、長得快的優(you) 點迎合了國內(nei) 極大的市場需求,外種豬被大量繁殖,壓榨了原本屬於(yu) 本土豬的生存空間,直接導致了十個(ge) 左右本土豬品種的滅絕以及二三十個(ge) 本土豬品種的瀕臨(lin) 滅絕。

  數據統計,作為(wei) 世界生豬生產(chan) 與(yu) 豬肉消費第一大國,2022年,中國生豬出欄7億(yi) 頭,生豬產(chan) 業(ye) 關(guan) 係著國計民生,更與(yu) 國民體(ti) 質息息相關(guan) 。

  “我們(men) 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其實很明確,在了解這些基因如何對產(chan) 肉性狀進行影響之後,就可以將其應用於(yu) 培育新的品種了。”金龍進一步解釋道,理清了表型形成背後的基因理論基礎,在培育新的品種時,就能清晰知道要達到目標,需要改變哪些基因。

  記者從(cong) 四川省科技廳獲悉,專(zhuan) 家組評價(jia) 認為(wei) ,“構建了全球最主流、使用頻次最高的豬基因組數據庫資源”為(wei) 我國生豬種業(ye) 創新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為(wei) 生豬“良種+良法”高效生產(chan) 奠定了理論基礎,推動了畜牧學基礎研究和學科發展,整體(ti) 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成果的轉化應用,將有力促進我省生豬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

  “最終培育出能長得快,產(chan) 肉性能高且肉品質好,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豬品種,是畜牧行業(ye) 從(cong) 業(ye) 者特別是豬育種追求的終極目標。”金龍說。

  華西都市報-封麵新聞記者 邊雪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