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潮湧瓊州大地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光明日報記者 張曉華 方曲韻 王曉櫻
椰風海韻中,海南省文昌市馮(feng) 家灣現代化漁業(ye) 產(chan) 業(ye) 園1號樓內(nei) 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看著養(yang) 殖圓桶內(nei) 歡快的東(dong) 星斑,中國水產(chan) 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chan) 研究所的虞為(wei) 博士滿臉欣慰:“我們(men) 使用循環水養(yang) 殖等一係列技術手段,大大提高了東(dong) 星斑的養(yang) 殖成活率和出產(chan) 率!”
過去,馮(feng) 家灣漁民主要依靠水泥池流水養(yang) 殖東(dong) 星斑,耗水量大、尾水汙染嚴(yan) 重,如果遇到海水溫度急劇變化或者赤潮,漁民甚至可能傾(qing) 家蕩產(chan) 。
“我們(men) 建立了循環水體(ti) 係,每天隻需補充5%左右的海水即可。”虞為(wei) 介紹,除了循環使用海洋養(yang) 殖水,他們(men) 還會(hui) 通過在飼料或循環水中添加免疫增強劑提高東(dong) 星斑的抗病能力,應用數據模型並測量水體(ti) 中的病毒含量用於(yu) 病毒防控,調節光照強度和時間以確定室內(nei) 養(yang) 殖最佳光照方案……
小小的養(yang) 殖池內(nei) ,竟糅合了如此之多的科技元素!
以科技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馮(feng) 家灣園區正在打造集水產(chan) 科研育種、種苗繁育、綠色養(yang) 殖、教育科普、檢測檢疫、休閑旅遊等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漁業(ye) 轉型升級新引擎,樹立起以科技創新為(wei) 核心支撐力的現代漁業(ye) 標杆。
吳坤明是當地的村民,以往靠養(yang) 殖東(dong) 風螺謀生。然而,養(yang) 殖尾水直接排入大海,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抽取幹淨的海水也愈加困難。看著家園不複往日美麗(li) ,以吳昆明為(wei) 代表的84戶村民決(jue) 定響應號召,清退養(yang) 殖場。
但“錢包癟了、飯碗不穩”,怎麽(me) 辦?
科技來幫忙,讓魚蝦“上樓”,汙水“截流”!吳坤明帶頭入駐馮(feng) 家灣園區,建設了1100平方米的3層養(yang) 殖廠房,投產(chan) 6個(ge) 東(dong) 風螺育苗池,正式投產(chan) 後僅(jin) 10餘(yu) 天,就實現首單盈利6.75萬(wan) 元,這大大激勵了養(yang) 殖戶入園的信心。在他的示範作用下,另有18戶養(yang) 殖戶已入園建設養(yang) 殖廠房。
科技的力量不僅(jin) 影響著每個(ge) 人的生活,也深刻地嵌入一個(ge) 城市的發展脈絡中。
將目光從(cong) 文昌航天發射場向西移動,椰林中一座新的發射塔衝(chong) 天而立,那如火如荼建設的正是文昌商業(ye) 航天發射場1號工位。“航天給城市裝上了發展引擎,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夯實了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文昌市市長、國際航天城管理局局長劉衝(chong) 告訴記者。
是航天選擇了文昌,也是文昌選擇了航天。
獨特的地理區位優(you) 勢,火箭重型化和可重複使用的發展趨勢,以及商業(ye) 航天產(chan) 業(ye) 和自貿港的政策優(you) 勢,是文昌在商業(ye) 航天時代崛起的根基。
以建設開放型、國際化、創新融合的世界級航天城為(wei) 目標,文昌正加速推動航天城發射區、高新區和旅遊區聯動發展,加快培育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產(chan) 業(ye) 同構,探索“航天+”產(chan) 業(ye) 全麵發展。
築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如今的文昌,不僅(jin) 航天科技和產(chan) 業(ye) 力量不斷集聚融合,而且迎來傳(chuan) 統業(ye) 態的迭代升級。劉衝(chong) 舉(ju) 例道:“我們(men) 已規劃建設航天主題公園。未來在文昌,可以吃吃美食,逛逛公園,看看發射,大家來文昌旅遊的理由更充足了。”
在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大型儀(yi) 器公共服務中心,所有大型儀(yi) 器前的登記冊(ce) 上記錄著每一次設備使用情況。凡是與(yu) 種子實驗室合作的科研團隊,隻要經過線上預約、線下登記,就可以自主使用設備。“這裏所有的設備和服務都是開放共享的,還有專(zhuan) 業(ye) 的團隊負責維護,大大提高了我們(men) 的科研效率。”海南大學杜梅博士感慨道。
這,隻是崖州灣科技城打造開放共享科研平台集群的冰山一角。
26.8萬(wan) 畝(mu) 南繁用地全部實現用途管製,南繁種業(ye) 科技眾(zhong) 創中心交付使用,國家野生稻種質資源圃、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設施主體(ti) 完工……一個(ge) 個(ge) 科研基礎設施和關(guan) 鍵共性平台相繼落地,成為(wei) 培育種業(ye) 科技創新體(ti) 係的沃土。
圍繞打造國家深海技術創新中心,科技城係統謀劃構建深海科學研究、裝備研發和應用平台。以南山港為(wei) 例,截至5月底,該港口今年已完成295次科考船服務,同比增長299%,為(wei) 60餘(yu) 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ye) 提供可靠服務。不斷完善的港口服務基礎設施,正推動南山港成為(wei) 世界一流深遠海科考母港。
科技立城,產(chan) 業(ye) 興(xing) 城。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以產(chan) 業(ye) 視角謀劃科技創新,將研發優(you) 勢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產(chan) 業(ye) 投資和工業(ye) 產(chan) 值,科技城蹚出了一條產(chan) 學研城深度融合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目前,科技城已引入近200家國內(nei) 外領先種業(ye) 企業(ye) 和100餘(yu) 家配套服務企業(ye) ,通過“揭榜掛帥”的形式,整合科研機構和企業(ye) 力量,提升科研成果的產(chan) 業(ye) 轉化效率;同時加快培育新型海洋產(chan) 業(ye) ,吸引中國船舶集團、招商局集團等8家央企和979家海洋類企業(ye) 入駐,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科技興(xing) ,產(chan) 業(ye) 興(xing) 。如今的瓊州大地上,處處湧動著科技創新的磅礴力量,以種業(ye) 、深海、航天“陸海空”三大科創高地鑄就的科技引擎,正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揚帆遠航。
《光明日報》(2023年06月30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