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在榕江,體驗“村超”足球熱

發布時間:2023-06-30 09:2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王 東(dong)

  盛夏的貴州省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城,足球比賽和天氣一樣火熱。在這裏,地處城北新區的足球場成為(wei) 大家每逢周末必去打卡的歡樂(le) 地。

  踢球就是一份純粹的快樂(le)

  6月23日下午,剛剛幹完農(nong) 活的車江二村足球隊隊員邰文勇,匆忙趕到榕江城北新區足球場。晚上他和他的同村夥(huo) 伴們(men) 還要踢場足球比賽。對手也是同村夥(huo) 伴,他們(men) 的隊伍一個(ge) 是車江二村一隊,另一個(ge) 是車江二村二隊。

  邰文勇從(cong) 村裏出發的同時,有人騎著一輛電動三輪車,用喇叭吆喝著:“比賽時間快到了,大家4點鍾到涼亭集合,一起出發!”三輪車的車廂裏,還有人咚咚咚地敲著一麵大鼓。

  半個(ge) 小時後,邰文勇到了體(ti) 育場。此時,家住縣城的楊運芝老人剛吃完飯,拿著扇子也到了場。他說:“昨天看球賽到淩晨才回家睡覺。”不過他覺得,車江二村的比賽更好看,因為(wei) 這個(ge) 村的足球水平在當地是最高的。

  在當地村民看來,踢球就是一份純粹的快樂(le) ,農(nong) 忙時下地幹活,農(nong) 閑時上場踢球。觀看比賽也是一種快樂(le) ,更何況,除了比賽,球場內(nei) 外還有更多的樂(le) 趣。

  今年春節,榕江縣車江三寶侗寨舉(ju) 辦了一場足球聯賽,8個(ge) 村子參賽,持續了一周。網友對標“中超”,將這一比賽稱為(wei) “村超”。

  當時剛好鄰近的台江縣籃球賽事“村BA”火爆全國,當地球迷組織為(wei) 了讓更多村寨參與(yu) 進來,於(yu) 5月中旬舉(ju) 辦全縣和美鄉(xiang) 村足球超級聯賽,隊伍由各村村民自發組織,20支足球隊隊員,以及裁判、誌願者都來自當地各行各業(ye) ,包括建築工人、小攤販、農(nong) 民、老板、司機、學生……年齡從(cong) 15歲到40餘(yu) 歲不等。比賽每周五、六、日舉(ju) 行,每天三場或四場足球賽接連進行,從(cong) 傍晚持續到午夜,每場都有上萬(wan) 人次觀看,最多時達到5萬(wan) 多名觀眾(zhong) 。

  出乎當地人預料的是,“村超”一經開賽,便立刻成為(wei) 各個(ge) 網絡平台的熱門話題,網友們(men) 驚歎,原來貴州村裏有這麽(me) 多“梅西”,他們(men) 能踢出漂亮的遠射、倒掛金鉤。還有省外球迷遠道而來,專(zhuan) 門為(wei) 體(ti) 驗這份激情。

  極富民族特色的足球賽

  其實,前來觀看“村超”的觀眾(zhong) ,看到的並不僅(jin) 僅(jin) 是一場足球賽。

  熱鬧在比賽前就已經開始了:壯漢敲著大鼓,走在隊伍最前麵,跟在後麵的有穿著球衣的正式隊員和十幾歲的青訓隊員。再往後,有紮著羊角辮、揮著小紅旗的幼兒(er) 園小女孩,有抱娃的年輕媽媽。有人抬著自家種的小西瓜,還有人端著涼粉、舉(ju) 著糯米做的“足球”。這支色彩斑斕的隊伍,在街道上浩浩蕩蕩。

  來到城北新區賽場,看台四周已坐滿了觀眾(zhong) ,就連場外大橋上靠近場地的一邊也站滿了觀眾(zhong) 。比賽前,進場的先是來自各村的啦啦隊,他們(men) 的名字也很有當地特色:擊鼓啦啦隊、敲鍋啦啦隊、搖扇啦啦隊、幡旗啦啦隊……啦啦隊員無論男女老少都精心裝扮,身著各自民族服飾,抬著各自特產(chan) ,在鑼鼓聲中、在琵琶弦外、在蘆笙調裏,排成兩(liang) 隊有序進場。

  接下來,各村代表隊的村民們(men) 著民族盛裝、肩挑土特產(chan) 、吹著蘆笙、跳起舞蹈,與(yu) 同村的足球運動員一起入場。

  隨後,由各個(ge) 苗村侗寨自發組織的暖場活動也會(hui) 輪番登場,比拚氣勢。身著民族服飾的村民們(men) ,表演著蜚聲世界的《侗族大歌》《苗族蘆笙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和在場的數萬(wan) 觀眾(zhong) 一起互動,將氣氛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

  比賽開始了,參賽的雖然不是職業(ye) 球員,可大家對於(yu) 踢球的認真勁兒(er) 卻非同一般。

  場上球員奮力拚爭(zheng) ,場外幾萬(wan) 觀眾(zhong) 齊聲呐喊、加油鼓勁。

  比賽間隙,榕江本地的“薩瑪樂(le) 團”民族搖滾樂(le) 隊走到球場中心,在架子鼓、鍵盤等樂(le) 器的伴奏聲中,一陣清麗(li) 悅耳的歌聲由球場中心向四周飄散。現場觀眾(zhong) 瞬間被點燃,無論是老人還是孩童,大家或舉(ju) 手拍照,或搖旗呐喊,或敲鑼打鼓,聲浪如海濤般洶湧。

  足球點燃熱情也帶火經濟

  32歲的石世顯是一名參賽球員,他上小學的大兒(er) 子也是足球愛好者。“兒(er) 子一直喜歡踢球,但過去沒有現在這麽(me) 癡迷,現在每到周末就帶著足球早早去賽場等候。”他認為(wei) ,“村超”營造的濃鬱足球氛圍正在深刻影響著當地的青少年足球發展。

  據介紹,榕江縣從(cong) 20世紀40年代開始有了足球運動。經過80年的發展,足球在這個(ge) 黔東(dong) 南大山深處有了深厚的群眾(zhong) 基礎。村村都有足球隊,有的村還不止一支,全縣光標準足球場就有14塊,並且全部免費開放。

  楊同陽在另一個(ge) 縣裏工作。作為(wei) 村裏球隊的主力,每個(ge) 周末都要回來參賽,每次回村,他得先打車到高鐵站,接著乘高鐵到榕江站,再轉汽車回家。楊同陽不怕折騰,他笑道:“必須回來,這關(guan) 係到村集體(ti) 的榮譽。”

  在當地村民看來,這些在社會(hui) 上普普通通的“打工人”“學生娃”回到家鄉(xiang) ,就成了萬(wan) 眾(zhong) 矚目的“足球明星”,也成了“全村的希望”。

  在比賽場外,口寨村村支書(shu) 石麗(li) 正帶著村民給觀眾(zhong) 免費分發他們(men) 帶來的特產(chan) 和小吃。她笑著說:“村民做這些小吃,都是自發的。”家裏的楊梅熟了,帶些楊梅;西瓜熟了,摘些西瓜。村民自製的手搓涼粉、卷粉,更是必備小吃。

  石麗(li) 說,足球在整個(ge) 榕江縣都有極深厚的基礎。自己來到這裏12年,印象中,村裏每年春節、暑假都有足球比賽。自己的丈夫喜歡踢球,這些年過年都是在球賽中度過的。

  在榕江縣城賣當地小吃的董永恒,被網友稱為(wei) “卷粉王”。這個(ge) 周末,沒有足球比賽的他與(yu) 家人在店裏忙活,磨米、蒸粉、打包卷粉……“周末遊客比較多,縣城許多酒店一房難求,收入比平時多一倍。”董永恒說,“村超”不僅(jin) 點燃了大家的足球熱情,也帶火了當地經濟。

  《光明日報》(2023年06月30日 09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