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智能化轉型催生綠色投資機遇
數字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迎“機遇期”
能源智能化轉型催生綠色投資機遇
我國在“雙碳”目標指引下,近來圍繞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推出係列政策,驅動眾(zhong) 多能源、科技企業(ye) 入局數字能源領域,杭州、深圳等地還發布了數字能源發展計劃,產(chan) 業(ye) 鏈要素加快集聚。業(ye) 界認為(wei) ,數字技術在能源領域的作用正日益凸顯,助力提升能源係統安全穩定、優(you) 化資源配置效率。能源智能化改造市場需求旺盛,數字化能源平台等基礎設施建設將帶動更多綠色投資機遇。
數字變革與(yu) 能源變革持續融合
“數字經濟高地”杭州近日發布智慧城數字能源港打造計劃,提出推動數字能源技術創新和應用推廣,建設“總部+智造”功能型總部基地,構建數字能源產(chan) 業(ye) 鏈。該項目所在地錢塘智慧城目前已聚集101家能源類企業(ye) ,包括海興(xing) 電力、威星智能等行業(ye) 龍頭;今年以來還落地東(dong) 方電氣光伏產(chan) 業(ye) 全球總部及東(dong) 方電氣長三角創新研究院項目,總投資超20億(yi) 元,預計未來十年將形成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規模。
同樣在深圳,當地提出建設數字能源先鋒城市,並將電化學儲(chu) 能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搶抓的“風口”,目前全市儲(chu) 能企業(ye) 已超7000家。近期,深圳還將高規格舉(ju) 辦首屆國際數字能源展。
相較於(yu) 傳(chuan) 統能源體(ti) 係,數字能源通過5G、傳(chuan) 感器、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將物理世界能源產(chan) 銷“源-網-荷-儲(chu) ”等環節生成為(wei) 數字世界的虛擬係統,仿真實時運行,並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構建“萬(wan) 能互聯”的數字能源體(ti) 係。由此,能源基礎設施的眾(zhong) 多參與(yu) 單元將能靈活調節、動態平衡,從(cong) 而實現能源係統最佳資源配置和最優(you) 利用效率。
“隨著能源變革和數字變革持續深度融合,新興(xing) 數字技術在能源領域發揮的作用正日益凸顯,並將深刻改變著能源生產(chan) 、輸送、交易、消費及監管等各個(ge) 環節,這也將為(wei) 智能化改造能源服務市場帶來旺盛需求。”聯合國工業(ye) 發展組織全球創新網絡項目上海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劉晶表示。
智能化改造催生產(chan) 業(ye) 投資機遇
在劉晶看來,當前全球能源業(ye) 界正加速布局數字能源產(chan) 業(ye) 。一方麵,眾(zhong) 多頭部科技型企業(ye) 紛紛通過設立獨立部門或子公司形式入局數字能源領域;另一方麵,傳(chuan) 統能源企業(ye) 相繼組建數字化公司,加快整合上下遊資源,推進能源數字化轉型。
例如華為(wei) 已成立數字能源公司,明確提出通過融合數字技術與(yu) 電力電子技術,致力於(yu) 打造三大新型能源基礎設施,即麵向能源變革的新型電力係統能源基礎設施,麵向智能變革的新型數字產(chan) 業(ye) 能源基礎設施以及麵向出行變革的新型電動出行能源基礎設施。
業(ye) 界認為(wei) ,能源領域近年來圍繞數字化改革政策頻出,有力引導和支持數字能源產(chan) 業(ye) 步入發展“機遇期”。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若幹意見》,針對電力、煤炭、油氣等領域提出加快融合數字化智能技術,推動形成能源智能調控體(ti) 係,提升資源精準高效配置水平。歐盟此前於(yu) 2022年發布《能源係統數字化計劃》,明確發展具有競爭(zheng) 力的數字能源服務市場和數字能源基礎設施,並預計2030年前將在該領域基礎設施方麵投資約5650億(yi) 歐元。
旺盛的行業(ye) 發展需求蘊含著廣闊的產(chan) 業(ye) 投資機遇。劉晶表示,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組織(PRI)是全球最權威的ESG組織之一,合計管理規模超120萬(wan) 億(yi) 美元,成員包括海內(nei) 外領先的企業(ye) 和資產(chan) 管理機構,其中有130餘(yu) 個(ge) 來自中國,“基於(yu) 負責任投資原則,產(chan) 業(ye) 投資會(hui) 特別關(guan) 注數字能源領域,數字化能源平台將加速搶占整個(ge) 能源消費市場,相關(guan) 基礎設施建設將帶動更多綠色投資機會(hui) 。”
數字能源產(chan) 業(ye) 興(xing) 起
浙商證券研究所電力設備能源行業(ye) 分析師趙千裏表示,每逢夏季用電高峰,部分地區電力供應緊張,本質原因在於(yu) 電力資源時空分配不均,數字化則是緩解電力供應緊張的重要手段,“在發電端通過數字模型預測能力可提升電力生產(chan) 保供的預見性,對於(yu) 電力設備運維智能監測能提升電力係統的穩定性,智能算法的引入還能助力電力市場進行收益及成本測算。”
國網浙江電力近年來依托數據感知、分析和融合升級智能電網,用電穩定性得到有效提升,尤其是通過變電站智慧化提升行動,應用“立體(ti) 巡檢+集中監控”等智能化模式,保障“迎峰度夏”等特殊時段用電,2022年浙江全域供電可靠率達到99.985%以上。其還聯合浙江省能源局打造浙江省能源大數據中心,匯聚了583億(yi) 條能源數據,推出60多項大數據產(chan) 品,並開展數據跨專(zhuan) 業(ye) 、跨行業(ye) 融合應用,以智能技術持續推進電網安全運行。
數字能源產(chan) 業(ye) 興(xing) 起,讓傳(chuan) 統能源裝備企業(ye) 邁向“新增長極”。杭州海興(xing) 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從(cong) 傳(chuan) 統電表設備業(ye) 務轉型為(wei) 智能用電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目前已服務全球90多個(ge) 國家。該公司董事會(hui) 秘書(shu) 金依表示,在新型電力係統構建中,儲(chu) 能既為(wei) “源”端提供平滑的能源輸出,又在“荷”端部分替代“源”端的功能,它是整個(ge) 新型電力係統中保障係統安全的關(guan) 鍵要素,所以企業(ye) 將儲(chu) 能作為(wei) 未來發展最重要的領域之一,積極布局儲(chu) 能市場。
在加速入局數字能源產(chan) 業(ye) 的“狂熱”中,業(ye) 界認為(wei) ,能源企業(ye) 尤其是裝備製造企業(ye) 還麵臨(lin) 諸多挑戰。東(dong) 方電氣長三角創新研究院院長董娜表示,一方麵,能源智能化改造中會(hui) 麵臨(lin) 數據權屬的歸屬難題,如何從(cong) 裝備到電廠打通數據、把數據價(jia) 值挖掘起來,還需要整個(ge) 能源行業(ye) 共同厘清;另一方麵,傳(chuan) 統能源企業(ye) 及裝備製造業(ye) 在數字化轉型中,涉及企業(ye) 改造、技術升級甚至係統機製“脫胎換骨”等方方麵麵,不僅(jin) 需要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還需要係統內(nei) 部共同接受數字化理念,這些創新要素和創新資源在當前業(ye) 內(nei) 仍有待進一步集聚。(呂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