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讓汽車更“聰明”
全國已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裏程超1.5萬(wan) 公裏——
車聯網讓汽車更“聰明”
如今,無鑰匙啟動、語音調節車內(nei) 溫度、智能駕駛輔助係統已不再是中高端汽車專(zhuan) 屬,車輛的智能化水平成了消費者選購時的重要參考因素。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車輛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智能網聯汽車及車聯網產(chan) 業(ye) 迅速發展,城市交通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居民出行體(ti) 驗更加舒適便捷。
中國車聯網產(chan) 業(ye) 正處於(yu) 技術快速演進、產(chan) 業(ye) 加速布局的關(guan) 鍵階段。截至目前,全國共有7個(ge) 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那麽(me) ,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發展情況如何?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及車聯網產(chan) 業(ye) 發展還麵臨(lin) 哪些挑戰?
多場景多功能,“聰明的車”應用廣
啥是車聯網?據了解,車聯網作為(wei) 一項人車互聯功能,可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將車載設備接入網絡,進而對網絡信息平台所有車輛動態信息進行有效利用,為(wei) 車輛在運行中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務。主要應用場景分為(wei) 駕駛輔助、自動駕駛以及智能交通係統等。
駕駛輔助,改善用戶出行體(ti) 驗。比亞(ya) 迪有關(guan) 負責人向本報記者介紹,目前比亞(ya) 迪的車聯網產(chan) 品覆蓋了車主上車前、用車時、離車後的全用車場景。上車前,車主可通過手機APP遠程控製車輛,包括遠程解鎖、開關(guan) 空調、高溫消毒等,還可查看車輛狀態。用車時,豐(feng) 富的智能駕駛輔助功能,為(wei) 車主提供在高速駕駛等多種用車場景下的輔助幫助,還可在停車等人時提供多種影音娛樂(le) 服務。離車後,車主可通過手機APP關(guan) 注車輛動態、遠程鎖車。
自動駕駛,提升道路行駛效率。從(cong) 無人快遞配送車、道路清潔機器人到自動駕駛觀光車,從(cong) 公園的封閉道路到開放的城市街道,自動駕駛應用場景不斷拓展,不僅(jin) 便利了居民日常生活,也提高了道路行駛效率。例如,無人巴士在行駛過程中能夠精準靈活地實現自動變道、自動轉向、自動識別紅綠燈,可以從(cong) 容應對行人與(yu) 車輛混雜的複雜路況。在江蘇太倉(cang) 港四期碼頭,集裝箱由自動化岸橋抓起,再由無人集卡按照係統測算的行駛路線平穩前行,這是車聯網在港區集卡自動駕駛應用場景。港口是典型的“封閉場景+低速運營”,是自動駕駛率先商業(ye) 化落地的重要場景。
智能交通係統,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江蘇無錫建立的國家智能交通綜合測試基地,基於(yu) 公安交管數據,實現了車輛違法處理、市政道路施工等信息提醒,前方路口實時信號燈狀態、綠波通行等實時信息告知,主動安全預警以及120急救車輛、公交車信號優(you) 先等。在江蘇蘇州高鐵新城,出了高鐵站就能無縫銜接搭乘無人駕駛巴士,還可以通過手機小程序預約無人出租車。
車聯網產(chan) 業(ye) 的迅速發展,也體(ti) 現在銷售數據中。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搭載輔助自動駕駛係統的智能網聯乘用車新車銷售量達700萬(wan) 輛,同比增長45.6%;新能源汽車輔助自動駕駛係統搭載比例達48%。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車聯網白皮書(shu) 》,預計到2025年中國智能汽車市場規模將近萬(wan) 億(yi) 元。
“國家隊”帶頭,車聯網產(chan) 業(ye) 發展提速
今年4月,工信部支持湖北(襄陽)、浙江(德清)、廣西(柳州)創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加上此前的江蘇(無錫)、天津(西青)、湖南(長沙)、重慶(兩(liang) 江新區),全國已有7個(ge) 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
從(cong) 4年的探索來看,第一批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正在努力實現其功能定位。例如,今年2月,無錫正式頒布全國首部推動車聯網發展的地方性法規《無錫市車聯網發展促進條例》;在無錫車聯網先導區,車聯網係統可通過路側(ce) 智能係統的態勢感知技術,結合車輛搭載的傳(chuan) 感器,向車輛預警路麵積水、結冰等特殊情況,提升整個(ge) 交通係統的運行安全性。在無錫高新區綜合保稅區,2條自動駕駛物流線路已經實現重點企業(ye) 周邊的自動駕駛物流運輸並與(yu) 無人工廠全麵打通。天津(西青)國家級先導區充分發揮天津市豐(feng) 富的汽車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勢,率先探索車聯網產(chan) 業(ye) 發展服務體(ti) 係、車聯網商業(ye) 應用模式,打造了集研發、測試、產(chan) 業(ye) 化於(yu) 一體(ti) 的國際一流智能網聯產(chan) 業(ye) 發展先行區。重慶推出自動駕駛和車聯網創新應用行動計劃,在全國率先開展規模化、多場景示範應用。長沙正在構建國內(nei) 首個(ge) 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示範區。
湖北襄陽、浙江德清和廣西柳州三地的加入,背後是較好的車聯網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做支撐。近年來,三地為(wei) 創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以重點區域車聯網功能改造和核心係統能力提升、“地理信息+車聯網”跨界融合發展、車聯網規模化深度應用等為(wei) 目標,統籌推動車聯網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積極培育車聯網產(chan) 業(ye) 生態。
“車聯網先導區再擴容,釋放出我國加速布局發展車聯網及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的信號。車聯網作為(wei) 一種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形態,已成為(wei) 推動汽車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中汽數據有限公司總經理馮(feng) 屹對本報記者表示。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目前全國已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裏程超1.5萬(wan) 公裏,自動駕駛出租車、無人巴士、自主代客泊車、幹線物流以及無人配送等多場景示範應用有序開展。在網聯發展方麵,全國17個(ge) 測試示範區、16個(ge) “雙智”試點城市、7個(ge) 國家車聯網示範區完成了7000多公裏道路智能化升級改造,裝配路側(ce) 網聯設備7000餘(yu) 台套。
土壤肥沃,需強化頂層戰略謀劃
目前,智能化、網聯化已成為(wei) 引領汽車變革新浪潮的主導力量。與(yu) 歐洲、美國、日本等相比,中國車聯網產(chan) 業(ye) 起步較晚。但需求量巨大的汽車市場疊加一係列支持政策接連落地,為(wei)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在6月21日舉(ju) 行的促進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hui) 上,工信部明確將在今後一段時期發布新版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ti) 係指南,推進功能安全、網絡安全、操作係統等標準的製修訂,並將啟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
辛國斌介紹,除發布新版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ti) 係指南外,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部際協調機製各成員單位將重點開展支持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進一步完善網聯基礎設施、深化測試示範應用等三方麵工作,其中包括開展跨行業(ye) 跨領域協同創新、加快新技術新產(chan) 品的研發和推廣應用、組織開展城市級“車路雲(yun) 一體(ti) 化”示範應用等。
在政策支持下,中國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和應用方麵均位居世界前列,但目前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仍麵臨(lin) 三大挑戰。
技術研發是增強車聯網產(chan) 業(ye) 創新能力的關(guan) 鍵。馮(feng) 屹建議,應統籌利用專(zhuan) 項資金、國家重大專(zhuan) 項計劃等,在車路協同核心傳(chuan) 感器、融合算法、多級計算等方麵強化產(chan) 學研用聯動,強化數據加密、安全身份認證、車載安全設備等技術和產(chan) 品的研發能力。同時應充分發揮車聯網先導區優(you) 勢,持續開展互聯互通、大規模安全驗證活動,促進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協同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發展。
車聯網作為(wei) 汽車、電子、信息通信等深度融合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標準體(ti) 係構建尤為(wei) 重要。馮(feng) 屹表示,應充分利用第三方汽車行業(ye) 服務機構,持續在法規、標準以及產(chan) 品監管體(ti) 係等方麵做好支撐,搭建“國家—行業(ye) —團體(ti) —地方”不同類型標準之間協調溝通的橋梁。
安全是智能網聯時代的剛性需求。車聯網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麵臨(lin) 著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的雙重挑戰。馮(feng) 屹分析,數據安全方麵存在3個(ge) 共性痛點問題,即車聯網環境下數據的多樣性帶來的合法合規難題,數據安全合規硬性要求與(yu) 數據動態變化之間的挑戰,常規思路無法適用於(yu) 車聯網新場景。
工信部裝備工業(ye) 一司一級巡視員苗長興(xing) 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強化頂層戰略謀劃,堅持車路雲(yun) 一體(ti) 化發展路線,加強統籌協同,強化創新驅動,優(you) 化政策供給,合力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未來,更“聰明的車”將行駛在更“智慧的路”上,為(wei) 居民日常出行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務體(ti) 驗。(徐佩玉)
[ 責編:劉晗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