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隻要花2萬,百分之百上目標學校?虛假大學野雞大學招生騙局調查

發布時間:2023-07-06 09:57:00來源: 法治日報

  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即將開始。近日,教育部發布提醒稱,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驅使,利用考生和家長的急切心理,針對招生錄取等環節實施詐騙,嚴(yan) 重擾亂(luan) 考試招生秩序。

  據了解,考生遭遇招生詐騙的常見情形是:“一不小心”上了虛假大學——隻要不在教育部公示名單裏的辦學機構,就是虛假大學。

  一些考生是怎麽(me) 落入虛假大學、野雞大學等招生騙局的?這些招生騙局何以屢禁不止?又該如何治理?帶著這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輕信包過實為(wei) 自考

  藝考生遇違規招生

  來自河南省周口市的王芳(化名)是今年高考應屆藝術生,一度以為(wei) 自己很幸運、能上個(ge) 本科的她,現在可能“連個(ge) 好點的大專(zhuan) 都沒得上了”。

  事情還要從(cong) 去年底說起。當時,王芳頗為(wei) 焦慮,因為(wei) 她轉為(wei) 藝考方向的時間較晚,專(zhuan) 業(ye) 課成績相對不佳。準備報校考(藝術類院校對於(yu) 高三年級藝術類考生單獨進行的考試)時,她在多個(ge) 藝考生常用的App上發帖求助,不久便收到一名自稱某高校招生老師的回複:才藝展示沒那麽(me) 局限,隻要上得了台麵就可以。

  為(wei) 獲取更多信息,王芳加了這名招生老師的社交賬號。老師對她非常熱情,極力推薦王芳上其所在高校的助學班,稱“我們(men) 學校有編導專(zhuan) 業(ye) ,今年是好機會(hui) ,擴招一千人”。

  王芳向《法治日報》記者回憶說,她反複向這名招生老師確認助學班是否為(wei) 全日製?均得到肯定答複:“是全日製的,有全日製的本科畢業(ye) 證和學士學位證。”

  “我本來半信半疑,但那段時間我們(men) 經常聊天,就像朋友,他說可以直接走親(qin) 屬關(guan) 係的名額,但不能外傳(chuan) 。”王芳說,老師很關(guan) 心她的生活,高考前還在鼓勵她,稱學校的每名老師都有5個(ge) 內(nei) 部名額,交400元就能保證她的校考直接通過。

  2023年1月,王芳支付了400元費用。招生老師隨後告訴她,初審已經通過了。

  記者查詢發現,助學班全稱全日製自考本科助學班,是教育部針對上不了統招本科的學生的一項政策,允許部分教學資源有剩餘(yu) 的本科院校開辦助學班。考生入學之後接受全日製的授課和管理,但修滿學分後授予的是自考本科學曆,並不是統招的全日製本科學曆。

  但王芳發現這一問題時為(wei) 時已晚。“以為(wei) 有了不錯的保底學校後,我就放棄了校考,回學校學習(xi) 文化課了,現在自己文化課考的分數也不理想,如果不去助學班,連個(ge) 好點的大專(zhuan) 都沒得上。”王芳說,而去助學班,一年學費好幾萬(wan) 元,花這麽(me) 多錢卻隻能得到一個(ge) 自考學曆,她覺得自己“被騙了”。

  “有的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其本身並不具備進行高等學曆教育的資質,所招收的學生須通過參加成人高考或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方能取得學曆學位,卻往往使用‘包過’‘包錄取’‘不用上課’‘不用考試’等廣告,或宣稱為(wei) 全日製學曆等進行違規招生,考生要提高警惕,謹防受騙。”首都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yu) 法律研究院副院長蔡海龍說。

  號稱交錢就上大學

  涉及非法招生詐騙

  王芳的經曆不是孤例。

  上海市靜安區的李女士向記者講述了身邊人的經曆:前兩(liang) 年,她家裏住了一位高考生,孩子考的很不理想,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她家的信箱很快被“大學錄取通知書(shu) ”塞滿了,“從(cong) 名字看,這些學校都大有來頭,後來我們(men) 一一認真核實,全是野雞大學,大家白高興(xing) 一場”。

  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梳理,近年來遭遇高考騙局的考生不少。

  在一社交平台上,記者看到有多位網友吐槽××學校為(wei) “騙子”,號稱交錢就能幫助考生上理想的大學。記者自稱是一名湖南應屆高考生,成績330多分,聯係上該學校招生老師進行谘詢。

  對方告知,這個(ge) 分數有點低,而且“時間太晚了”,本科“懸”了,但可以保證上好的公辦專(zhuan) 科。“隻要花2萬(wan) 元,100%可以上一個(ge) 好的專(zhuan) 科。”對方給出了兩(liang) 種選擇:一是保證100%去目標學校,價(jia) 格是2萬(wan) 元;二是支持填報,不保證學校的質量,價(jia) 格是幾千元。“我們(men) 主打信息差,哪所學校缺人,可以把你搞進去,就這樣子。”

  當記者說不能上本科遺憾時,該招生老師說可以運作“專(zhuan) 升本”,專(zhuan) 升本也有兩(liang) 種方案,需要額外交錢,“專(zhuan) 升本之後就是全日製本科了”。

  然而,記者在第三方商業(ye) 查詢平台上查詢發現,這所“××學校”屬於(yu) 民辦非企業(ye) 單位,業(ye) 務範圍是“中職學曆教育、職業(ye) 培訓”。招生老師所說的顯然超出了企業(ye) 注冊(ce) 所填寫(xie) 的經營範圍。

  “為(wei) 爭(zheng) 取生源,一些民辦高校將招生代理權承包給中介機構。他們(men) 打著高校的旗號去招生,利用信息不對稱,混淆民辦高校的辦學身份,非法頒發或偽(wei) 造學曆證書(shu) 。”蔡海龍說。

  他分析道,這實際上是虛假承諾。考生先進入專(zhuan) 科類職業(ye) 學校讀三年,拿到專(zhuan) 科學位之後,再經過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委托授權給有資質的學校進行考核,前往普通高等學校裏麵去讀兩(liang) 年書(shu) ,通過答辯之後可以獲得本科學位,但這也是以考生完成一定的學業(ye) 、達到一定的水平並通過考核為(wei) 基礎,不可能保通過。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chu) 朝暉說:“經營範圍超過了注冊(ce) 範圍,或者一些培訓機構、成人教育機構,通過自學考試的渠道參與(yu) 其中,涉及非法招生和詐騙問題。”

  招生騙局屢禁不絕

  生存空間正在變小

  記者注意到,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對高等學校的設立、組織和活動進行了嚴(yan) 格的規定。那麽(me) ,為(wei) 何虛假大學、野雞大學的招生騙局屢禁不絕呢?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周詳分析稱,作為(wei) 一種詐騙的特殊方式,虛假大學利用家長和學生的信息不對稱和花錢上好學校的僥(jiao) 幸心理進行詐騙。

  在蔡海龍看來,現實中,仍有相當一部分人無法接受正規的高等教育,而隨著文憑主義(yi) 的興(xing) 起,一些用人單位在人員聘任、職級晉升中越來越多地強調學曆學位證書(shu) 的作用,進一步加劇了對優(you) 質高等教育資源的爭(zheng) 奪,這無形之中就為(wei) 虛假大學的生存提供了土壤。

  前不久,相關(guan) 平台公布了國內(nei) 392所虛假大學名單,引發社會(hui) 高度關(guan) 注。儲(chu) 朝暉指出,2022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9.6%,虛假大學生存空間正在變小。“我的基本判定是,現在在中國境內(nei) 實際還在開展活動的虛假大學的數量不是很多了,真正在運作的沒有名單上麵那麽(me) 多。”

  北京前進大學在虛假大學名單上,記者查詢北京前進大學網站發現,隻能打開一個(ge) 主頁,而點擊學校新聞等選項,已經打不開了。

  儲(chu) 朝暉分析稱,虛假大學往往采取兩(liang) 種方式:一種是利誘,一些機構給考生和家長甜頭,表示可以降低分數優(you) 先錄取;還有一種打灰色的擦邊球,典型的就是中國郵電大學冒充北京郵電大學。大多數家長和考生可以辨別第二種情況,但往往難以辨別第一種情況,再加上迫切希望通過考試、考上好大學的心態,就可能受騙。

  蔡海龍認為(wei) ,對高等學校招生錄取工作予以規範的專(zhuan) 門性法律法規較少,也是虛假大學實施招生騙局屢禁不絕的原因之一。教育部於(yu) 2014年頒布製定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wei) 處理暫行辦法》,但這屬於(yu) 部門規章,所具有的效力等級較低,且適用範圍限於(yu) 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招生,實踐中對虛假大學的規製有限。

  平台篩除虛假信息

  強化監管嚴(yan) 厲查處

  虛假大學招生騙局嚴(yan) 重侵害考生權益,該如何治理?

  “由於(yu) 接受高等教育在我國具有深厚的文化傳(chuan) 統,因此,需要加強法治教育,讓社會(hui) 公眾(zhong) 理解大學(高等教育機構)設置的基本規則以及如何獲取有效的高等教育信息等。”周詳說,從(cong) 治理的角度,應當加強欺詐行為(wei) 的查處和刑事處罰力度,同時從(cong) 高中學段和高考報名開始就加強相關(guan) 信息的宣傳(chuan) ,將學製和教育法律法規作為(wei) “道德與(yu) 法治課程”的一部分,進行知識普及,做到高考信息獲取渠道的全覆蓋。

  “互聯網平台傳(chuan) 播速度過快,網友的信任基礎並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平台。”儲(chu) 朝暉認為(wei) ,互聯網平台應當承擔起責任來,若確定信息是虛假的,應當及時刪除。同時,也應當對相關(guan) 信息進行初步篩選,至少要將明顯虛假的信息篩除出去。

  記者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中國郵電大學”,出現的第一條鏈接是北京郵電大學,並顯示:中國郵電大學是一所位於(yu) 北京的虛假大學。

  儲(chu) 朝暉對此表示認可,同時指出,還要提升家長、考生的辨別能力,如果可以有效辨別虛假大學,那麽(me) 虛假大學將沒有市場。政府也應當積極作為(wei) ,對明顯的帶有欺騙行為(wei) 的責任主體(ti) ,要進行嚴(yan) 厲的處罰和監管。

  “我們(men) 國家的高等教育體(ti) 係正在多元化,通過各種形式途徑渠道接受高等教育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缺乏統一規範的管理、招生過程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就會(hui) 導致這種日益豐(feng) 富的高等教育資源滋生出招生騙局。”蔡海龍說。

  蔡海龍認為(wei) ,對於(yu) 招生騙局的處理應根據其行為(wei) 的性質和嚴(yan) 重程度予以區別對待。對於(yu) 招生代理機構和完全意義(yi) 上的虛假大學,應當堅決(jue) 予以取締。對於(yu) 本身具有合法資質的教育培訓機構或是根據授權從(cong) 事高等繼續教育的校外教學點,由於(yu) 其開展的非學曆教育培訓或助學輔導的活動本身是合法的,其虛假招生行為(wei) 往往源自於(yu) 為(wei) 招攬生源作出的虛假宣傳(chuan) 與(yu) 不實承諾,須強化對這類機構的招生和辦學行為(wei) 的監管,確保其依法辦學。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