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時評】職業教育大有可為

發布時間:2023-07-07 09:2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

  作者:易全勇(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中國式現代化教育體(ti) 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和基礎工程。職業(ye) 教育作為(wei) 國民教育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ye) 創業(ye) 、助力經濟社會(hui) 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yi) 。新時代,推動職業(ye) 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我們(men) 必須要答好的考卷。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基本建成“中職—高職專(zhuan) 科—職業(ye) 本科”一體(ti) 化的職業(ye) 學校體(ti) 係;2022年新修訂的職業(ye) 教育法明確職業(ye) 教育與(yu) 普通教育是兩(liang) 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推動職業(ye) 教育發展進入新階段。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高質量的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的職業(ye) 教育又可以優(you) 化人力資源供給結構,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職業(ye) 教育需要不斷推進係統性改革,提高職業(ye) 教育質量,增強職業(ye) 教育適應性,以質量和特色滿足人民日益多元化、個(ge) 性化的教育需求,通過辦“適合的教育”助推實現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目標。

  深化產(chan) 教融合,創新辦學模式。堅持以教促產(chan) 、以產(chan) 助教,豐(feng) 富產(chan) 教融合辦學形態,拓展產(chan) 教融合培養(yang) 內(nei) 容,優(you) 化產(chan) 教融合合作模式,打造產(chan) 教融合新型載體(ti) 。尤其要強化對企業(ye) 參與(yu) 發展職業(ye) 教育的政策激勵,充分調動企業(ye) 和學校的積極性。此外,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構建理實一體(ti) 化的“學科+專(zhuan) 業(ye) ”課程體(ti) 係,建立“技能操作—技術應用—技能技術融合—技術創新”的階梯式實踐課程體(ti) 係,深化教材和教學改革,普及推廣案例教學、情景教學、項目式教學、混合式教學、模塊化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隻有產(chan) 教良性互動、校企優(you) 勢互補,強化內(nei) 涵建設,突顯類型特色,走產(chan) 教深度融合道路,才能擦亮中國特色的職業(ye) 教育高質量品牌。

  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職業(ye) 教育橫向上要“融”,就是各級各類教育中,應強化師資互聘、課程互享、學分互認等方麵的普職銜接。普通中小學校可以把勞動教育、職業(ye) 啟蒙教育、創業(ye) 教育等結合起來,著力培養(yang) 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中等職業(ye) 學校要強化學科知識和核心素養(yang) 培養(yang) ,為(wei) 學生全麵發展夯實基礎,並為(wei) 高職教育輸送優(you) 質的生源。職業(ye) 教育縱向上要“通”,就是要暢通職業(ye) 教育的升學渠道,完善職教高考的新通道。要推動建立省級統籌、綜合評價(jia) 、多元錄取的職教高考製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ye) 技能”考試招生辦法,為(wei) 中職學生和普通高中學生提供更適合的多樣化教育選擇。同時,要推進普通高等院校技術技能類專(zhuan) 業(ye) 通過職教高考途徑招生,以充分擴大受教育者的選擇權。此外,推動不同層次和範圍的職業(ye) 教育有機銜接和協調發展,比如區域融通、育訓結合、職業(ye) 教育“學分銀行”等,為(wei) 學生不同成長階段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暢通學生成長成才路徑,增強職業(ye) 教育適應性,優(you) 化人力資源供給結構。

  值得指出的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實現,需要以基於(yu) 數據和證據的循證教育體(ti) 係作為(wei) 支撐。基於(yu) 多元數據的循證教育研究範式有利於(yu) 實現教育政策製定和教育實踐改進的科學化和專(zhuan) 業(ye) 化。通過構建循證教育研究體(ti) 係,將推動職業(ye) 教育決(jue) 策和職業(ye) 教育實踐的科學化和專(zhuan) 業(ye) 化,進而更好服務新時代職業(ye) 教育改革和發展。

  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征程中,職業(ye) 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wei) 。

  相信隨著職業(ye) 教育在定位類型化、辦學多樣化、體(ti) 係融通化、合作縱深化、決(jue) 策科學化等方麵不懈創新探索,職業(ye) 教育必將迎來新的發展,為(wei) 國家和社會(hui) 創造更多的人才紅利,為(wei) 實現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提供更強助力。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07日 02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