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防範登革熱手足口病 這個暑假過得更安心

發布時間:2023-07-07 09:31:00來源: 廣州日報

  暑假到來,人員流動增加。廣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專(zhuan) 家提醒,暑假期間高溫炎熱、多雨潮濕,有利於(yu) 病原體(ti) 繁殖,眼下正是廣州手足口病、登革熱等傳(chuan) 染病以及食物中毒病例的高發季節,無論是留穗放假、外出旅行還是旅行歸來,都應注意相關(guan) 的防範。

  特別提醒

  預防登革熱

  從(cong) 東(dong) 南亞(ya) 等地出遊歸來 14天內(nei) 做好健康監測和防蚊

  “6月~11月是廣州市登革熱的高發季節。今年廣州登革熱輸入病例比去年同期大幅提升,所以,今年防控形勢是比較嚴(yan) 峻的。”廣州市疾控中心傳(chuan) 染病預防控製部副主任醫師魯影介紹,登革熱是通過伊蚊叮咬傳(chuan) 播的急性傳(chuan) 染病,在東(dong) 南亞(ya) 、非洲、美洲等較為(wei) 流行,市民到上述地區旅遊時被蚊蟲叮咬後有可能感染。

  人們(men) 被帶毒蚊子叮咬後,有可能在3~15天內(nei) 突發高熱,並可能伴有頭痛、眼眶痛、骨關(guan) 節肌肉痛等疼痛症狀,臉部、頸部、胸部及四肢皮膚也可出現發紅現象,貌似“酒醉”,或出現皮疹、皮膚出血點或牙齦出血等,並伴有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嚴(yan) 重的患者可能會(hui) 休克甚至死亡。

  魯影建議,市民出遊前要關(guan) 注目的地登革熱疫情形勢,尤其計劃是前往登革熱高發的東(dong) 南亞(ya) 國家、地區,或國內(nei) 其他登革熱流行地區的,尤其要注意。如果目的地存在登革熱暴發流行的情況,如非必要,應避免前往。

  從(cong) 上述地區回來後的兩(liang) 周之內(nei) ,或自己生活與(yu) 活動的社區、街道、甚至城市範圍內(nei) 有登革熱發生的,如果出現前文所述症狀,應考慮自己有感染登革熱的可能,注意做好防蚊措施並及早就醫,要主動告知接診醫生自己近2周以來的旅居史和蚊蟲叮咬史,以幫助醫生及早診斷和治療。

  需要提醒的是,一部分人被叮咬後雖然感染病毒,但可不出現任何症狀,也就是說成為(wei) 隱性感染者。隱性感染者一旦被蚊子叮咬,蚊子再去叮咬其親(qin) 友或鄰居,依然會(hui) 造成進一步的傳(chuan) 播,所以從(cong) 登革熱高發的國家、地區返回後的14天內(nei) ,應繼續做好防蚊措施。

  居家防範措施

  清積水

  積水是蚊子孳生的必要條件。居民要清除室內(nei) 、室外和房屋周邊的各種積水。室內(nei) 要避免使用花盆托盤,要清理空調托盤、飲水機水盤等的積水;對水養(yang) 植物應兩(liang) 三天換水一次,換水時應仔細、徹底衝(chong) 洗根部。

  防叮咬

  選擇孔眼比較細的紗網或紗窗。另外,即使安裝了紗門紗窗,睡覺時也應該使用蚊帳。

  滅成蚊

  使用蚊香時,將蚊香放在通風處上風向。噴灑殺蟲劑前應收好食品和餐具,噴灑完關(guan) 閉門窗30分鍾到1小時,然後充分開窗通風,人才可進入。

  預防手足口病

  建議低齡兒(er) 童盡早接種疫苗 可以有效減少重症發生

  眼下同樣正處於(yu) 廣州的手足口病高發期。“手足口病可由EV71、柯薩奇A16等20多種腸道病毒引起,腸道病毒最‘喜愛’濕熱天氣。5歲以下兒(er) 童是手足口病高危人群,每年4月~7月是廣州手足口病的流行季節。現在很多家庭有二孩、三孩,同樣是一個(ge) 兒(er) 童聚集場所,所以不能掉以輕心。”市疾控中心傳(chuan) 染病預防控製部副主任醫師汪慧介紹。

  手足口病,顧名思義(yi) 是發病在手、足和口部的疾病。多數患兒(er) 會(hui) 出現發熱並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狀,家長可能會(hui) 把這些症狀和流感混淆。

  “大多數患兒(er) 預後良好,一般1周內(nei) 自行緩解。但有極少數患兒(er) 的病情會(hui) 迅速惡化,所以家長要時刻關(guan) 注患兒(er) 的身體(ti) 狀況,如果患兒(er) 出現持續高燒、精神不振、肢體(ti) 顫抖抽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汪慧說。

  據介紹,手足口病傳(chuan) 染性強,密切接觸是最重要的傳(chuan) 播途徑。例如接觸患兒(er) 的糞便、咽喉分泌物、唾液等,另外接觸被汙染的玩具、奶瓶、餐飲都算密切接觸。

  汪慧建議,家長需要培養(yang) 自身和孩子的良好衛生習(xi) 慣,在使用公共物品後和飯前便後應使用七步洗手法洗手,另外孩子的餐具、奶瓶等在使用前後應做好消毒。玩具應每周清洗,毛巾、衣物、被褥等應經常更換清洗,屋子每天要開窗通風。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節,家長應留心觀察孩子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蓋等是否有皰疹或斑丘疹,早晚監測孩子有無發熱情況,並且盡量少帶孩子去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

  “我國2016年就已經上市了EV71疫苗,用於(yu) 預防EV-A71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這是引起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的主要型別。接種EV71疫苗,可以有效減少手足口病重症的發生。”汪慧說,接種EV71疫苗的適宜年齡是6月齡~5歲,建議低齡兒(er) 童盡量在12月齡前完成2劑次接種程序,以便盡早發揮疫苗的保護作用。

  預防食物中毒

  有些細菌大量繁殖卻不影響外觀 食用涼拌菜一定要注意

  每年的夏秋季節,由於(yu) 氣溫較高,微生物大量繁殖,同樣應注意預防食物中毒。市疾控中心專(zhuan) 家表示,暑假常見的食物中毒主要有細菌性食物中毒和毒蘑菇食物中毒。

  從(cong) 食物中毒監測的數據來看,食物中毒主要是由沙門氏菌、蠟樣芽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細菌微生物引起的。與(yu) 其他細菌不同,這幾類細菌可以在食品中大量生長繁殖,卻不引起食品的外觀、味道等變化,因此會(hui) 造成食品沒有問題的假象。為(wei) 防止細菌性食物中毒,拌涼的食品首先要新鮮,不給細菌大量繁殖的時間,同時應徹底清洗,除掉大部分的細菌,必要時可以用熱水焯一下;對不能加熱的食品,涼拌時可以先放醋,醃製10分鍾後再放其他調料。

  海產(chan) 品特別是近海產(chan) 品往往含有大量副溶血性弧菌,這類細菌屬於(yu) 嗜鹽杆菌,低濃度的食鹽對其殺滅作用不強,有時甚至會(hui) 成為(wei) 促進其生長的條件。因此夏秋季在食用海產(chan) 品時,應徹底加熱,以殺滅副溶血性弧菌。食用蝦蟹等有殼海產(chan) 品時更要小心,不要過分追求鮮嫩。

  另外,發芽的土豆、毒蘑菇、河豚等食物,本身有毒,應該避免食用。“一定不要聽信一些區分毒蘑菇的傳(chuan) 聞,如鮮豔的蘑菇才有毒、不長蟲的蘑菇才有毒等,我國中毒發生率最高、毒性最大、導致死亡最多的白毒傘(san) 就一點也不鮮豔。預防毒蘑菇中毒很簡單,就是不要采摘不認識的野生蘑菇食用。”

  此外,食用四季豆、大豆、發芽馬鈴薯、鮮黃花菜、銀杏等植物時也應注意。四季豆要徹底加熱,一般加熱時間在10分鍾方可破壞毒素;大豆的豆漿要煮沸5分鍾以上;黃花菜最好吃幹製的,如果吃鮮黃花菜應先用水焯。(全媒體(ti) 記者伍仞 通訊員穗衛健宣、穗疾控)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