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數字經濟助推綠色發展大有可為

發布時間:2023-07-07 09:29: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孫 早(西安交通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王 樂(le) (經濟與(yu) 金融學院電子商務係主任)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內(nei) 在要求。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就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加快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you) 化。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機遇,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興(xing) 技術與(yu) 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建設綠色製造體(ti) 係和服務體(ti) 係,提高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是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的重要任務。在這方麵,以數字經濟助推綠色發展,大有可為(wei) 。

  數字經濟不斷優(you) 化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其引發的技術創新大幅度提高了生產(chan) 效率。數字技術可靈活篩選經濟社會(hui) 活動所產(chan) 生的海量數據,妥善整合生產(chan) 資源,優(you) 化各類經濟要素的配置效率。一般來說,資源配置效率更高的企業(ye) 會(hui) 不斷吸納優(you) 質資源,資源配置效率較低的企業(ye) ,其生存發展空間將被不斷壓縮。隨著數字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企業(ye) 將主動或者被動地優(you) 化自身資源配置效率,加之數字平台能夠充分對接市場需求信息與(yu) 供給信息,大幅降低企業(ye) 的運行成本,進而提高全社會(hui) 資源配置效率。從(cong) 整體(ti) 上看,這將大幅減少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損耗和對生態環境的汙染。同時,以人工智能為(wei) 代表的數字技術能夠實現精準分工協作與(yu) 生產(chan) ,在智能物流、智能客服、庫存管理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助力企業(ye) 大幅提升生產(chan) 效率。

  數字經濟發展有利於(yu) 推動形成綠色生產(chan) 生活方式。2012年至2022年,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2%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4%,相當於(yu) 少用標準煤約14.1億(yi) 噸,少排放二氧化碳近30億(yi) 噸。對此,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功不可沒。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能有效帶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在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的同時,以低碳、創新與(yu) 可持續性為(wei) 核心推動生產(chan) 。特別是數字技術能夠精確掌握生產(chan) 環境的實時變化,對高汙染、高能耗生產(chan) 環節進行改造,最大限度減少資源使用損耗和對環境的汙染。同時,數字經濟發展也為(wei) 人們(men) 帶來了全新的綠色生活方式。共享單車、在線醫療、線上辦公等領域數字技術的應用減少了資源的消耗,有助於(yu) 在思想觀念、消費模式、社會(hui) 治理等方麵推動變革,促使全社會(hui) 自覺參與(yu) 生態環境保護、切實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形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生活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數字經濟助推綠色發展還麵臨(lin) 一係列挑戰。一方麵,我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平衡,導致各地區數字經濟發展不平衡。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較為(wei) 落後的地區存在經濟增長緩慢、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和資源利用效率較低等問題,製約了這些地區的綠色發展進程。另一方麵,我國一些關(guan) 鍵設備長期依賴進口,關(guan) 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成為(wei) 綠色發展的製約因素。一些發達國家在數字經濟全球價(jia) 值鏈分工中處於(yu) 優(you) 勢地位,我國部分數字產(chan) 業(ye) 尚處於(yu) 全球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鏈的中低端,數字經濟驅動綠色發展的動力和活力也因而受限。對此,需抓住現存痛點和難點,精準施策。

  一是完善發展數字經濟的頂層設計,推動數字產(chan) 業(ye) 低碳發展。需堅持“全國一盤棋”,統籌布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避免重複建設。在建設大型數字基礎設施時,要整體(ti) 考慮區域資源稟賦和要素比較優(you) 勢,充分利用區域自然稟賦降低數字基礎設施的能耗。相較於(yu) 東(dong) 部地區,西部地區的能源儲(chu) 備和自然條件更適宜建設大規模數據中心,可考慮引導數字基礎設施優(you) 先在中西部地區選址。在使用數字基礎設施時,需著力消除現存壁壘,促進跨區域利用,進一步提高使用效率。

  二是因地製宜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讓綠色成為(wei) 區域協調發展的底色。數字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地區,應加快培育新的數字經濟綠色增長極,持續為(wei) 綠色發展賦能。可考慮通過稅收優(you) 惠等方式,鼓勵當地企業(ye) 進行綠色技術研發創新,並更好吸引社會(hui) 資本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數字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可考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對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投資力度,為(wei) 數字經濟助推綠色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均呈現空間溢出效應,對此應建立合作機製和平台,促進區域間交流與(yu) 合作,鼓勵欠發達地區引進和吸收先進的數字技術和綠色發展經驗。

  三是大力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形成數字技術核心競爭(zheng) 力。在一些關(guan) 鍵核心數字技術上,我國常常受製於(yu) 人,因此解決(jue) “卡脖子”技術問題是釋放數字經濟潛能的必由之路。應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優(you) 化基礎學科布局,從(cong) 底層解決(jue) 數字經濟發展的技術問題;建立完善的科技創新生態係統,加強科研機構、高等教育機構、科技園區之間的合作與(yu) 交流,不斷提高數字技術成果轉化能力;強化企業(ye) 的創新主體(ti) 地位,加大政策引導,降低企業(ye) 創新風險與(yu) 成本;注重數字人才培養(yang) ,健全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和激勵機製,建立健全知識產(chan) 權保護製度,確保數字技術創新者的積極性,為(wei) 數字人才盡展才能提供良好外部環境;加快前沿技術的落地應用,不斷塑造我國數字技術核心競爭(zheng) 優(you) 勢。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