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線上購買生鮮食品難知悉新鮮程度?專家這樣說
為(wei) 加強對臨(lin) 近保質期和超過保質期食品的管理,保障公眾(zhong) 身體(ti) 健康和生命安全,《廣州市臨(lin) 近保質期和超過保質期食品管理辦法》建立了“臨(lin) 近保質期提示製度”和“超過保質期食品的封存與(yu) 銷毀製度”,明確要求“大中型食品超市應當設置臨(lin) 近保質期食品銷售專(zhuan) 區,將臨(lin) 近保質期食品分類集中陳列出售”,提醒消費者“知情購買(mai) ”。
近日不少消費者向記者反映,在線上平台購買(mai) 低溫牛奶等商品容易遭遇“臨(lin) 近保質期、不夠新鮮”的情況。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線下超市:
設有“臨(lin) 保”區 執行“高規格”
據了解,《廣州市臨(lin) 近保質期和超過保質期食品管理辦法》對“臨(lin) 近保質期食品”進行如下界定:“保質期為(wei) 1年以上的,期滿之日前30天;保質期為(wei) 半年以上不足1年的,期滿之日前20天;保質期為(wei) 3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期滿之日前10天;保質期為(wei) 15天以上不足30天的,期滿之日前5天;保質期為(wei) 2天以上不足15天的,期滿之日前1天。保質期不足2天或者國家有關(guan) 標準允許不標明保質期的食品,不設臨(lin) 近保質期。”
記者走訪發現,大部分線下超市在“臨(lin) 保”專(zhuan) 櫃的執行都會(hui) 更加“高規格”,如在某連鎖超市,保質期1年的食品在還剩3~4個(ge) 月到期時就會(hui) 進入“臨(lin) 保區”。記者在多家線下超市發現,在保質期後三分之一段就進入“臨(lin) 保區”的食品主要為(wei) 麵包、散裝糕點、酸奶、乳酸菌和果汁飲料。
線上平台:
未設“臨(lin) 保”類目 新鮮程度“未知”
線下超市對於(yu) 臨(lin) 近保質期食品進行了區分提示,而對於(yu) 有網購、外賣習(xi) 慣的消費者來說,卻容易遇到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買(mai) 到臨(lin) 保期食品的現象。
市民李小姐說:“我今年5月27日在某平台上購買(mai) 了一盒牛奶,收貨時發現,牛奶的紙盒已經膨脹了。按有關(guan) 規定,保質期為(wei) 2天以上不足15天的,期滿之日前1天才屬於(yu) 臨(lin) 近保質期,但紙盒上寫(xie) 的日期是5月22日至5月30日,本身並不算過期,隻是沒那麽(me) 新鮮了。”
記者查看多家線上平台發現,與(yu) 線下超市設立明確的“臨(lin) 近保質期食品銷售專(zhuan) 區”不同,多家線上超市和外賣平台都沒有這一類目。以消費者普遍關(guan) 心的牛奶為(wei) 例,在網上下單時無法知道送過來的牛奶的新鮮程度。常買(mai) 牛奶的市民Lisa告訴記者:“線上購買(mai) 生鮮產(chan) 品猶如開盲盒,你不確定商家送來的商品生產(chan) 日期和保質期是哪一天。尤其是分量大的盒裝鮮奶,如果買(mai) 回來時已經臨(lin) 近保質期,喝不完就容易造成浪費。”
對此,某大型商超表示,他們(men) 有明確的揀貨要求:“臨(lin) 近保質期的產(chan) 品一般都會(hui) 在線下做活動,我們(men) 規定線上平台都會(hui) 將最優(you) 的新鮮產(chan) 品配送給消費者。”另一家大型連鎖超市也表示製定了相關(guan) 標準,保障線上訂單的商品都選最新日期的給顧客。而記者發現,這些線上平台以及超市自家的APP都未設“臨(lin) 保區”類目,相關(guan) 產(chan) 品或以直接折價(jia) 的方式體(ti) 現在訂單裏。如某超市對一款牛奶設置了“僅(jin) 限2023年2~3月日期產(chan) 品參與(yu) 用券”。
專(zhuan) 家:
電商對短保食品應設有效期公示
廣東(dong) 輕工職業(ye) 技術學院食品學院教授範瑞表示,設置“臨(lin) 保期”更多是為(wei) 了提升消費者的知情選擇意識。“從(cong) 安全角度講,隻要產(chan) 品沒有過保質期,其安全是受相關(guan) 標準保障的,但不同類型的食品對臨(lin) 保期的概念要求不同,如鮮肉、水果、鮮奶等生鮮食品對時間要求比較高,存放時間越長不僅(jin) 安全係數降低,風味也有所損失;但像餅幹、罐頭之類的包裝食品對時間要求就沒那麽(me) 敏感,消費者可按需選擇。”
針對網購時容易出現收到臨(lin) 保期貨品的問題,範瑞認為(wei) ,生鮮食品的保質期非常短,商家也可能傾(qing) 向於(yu) 優(you) 先售賣生產(chan) 日期更靠前的食品,雖然這不違反法律法規,但會(hui) 影響消費者的感受。“消費者在購買(mai) 時對食品的新鮮度會(hui) 有個(ge) 預期,電商如果要銷售新鮮度不符合消費者預期的食品,應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與(yu) 選擇權,要有特別提示與(yu) 告知。尤其是對於(yu) 低溫鮮奶等短保食品,最好設置有效期公示。”
範瑞還提醒,大多數生鮮食品需要在冷藏條件下存放,商家要保持物流和銷售環節冷鏈的完整;而消費者除了看保質期,也要觀察和留意生鮮食品是否處於(yu) 可靠的冷藏條件下。(全媒體(ti) 記者馮(feng) 秋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