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0多個城市出台房地產調控政策超300次
今年以來,已有100多個(ge) 城市出台房地產(chan) 調控政策超300次,對穩定樓市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要看到,部分城市調控政策短期化傾(qing) 向明顯,促進樓市健康發展,還需強化中長期調節思維,通過建立長效機製解決(jue) 房地產(chan) 市場深層次問題。
作為(wei) 國民經濟的支柱產(chan) 業(ye) ,房地產(chan) 業(ye) 鏈條長、涉及麵廣,對經濟增長、金融穩定和民生保障均有重要影響。近年來,各地因城施策,不斷強化調控政策的及時性和精準性,各種調控政策輪番出台。但梳理過往情況不難發現,部分城市調控舉(ju) 措具有一定滯後性,一般是在樓市出現過冷或過熱後出台的,大多屬於(yu) 補救性政策。短期的補救舉(ju) 措固然必要,也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往往存在治標不治本的問題。
樓市調控既要著眼當前,更要兼顧長遠。穩中求進的發展總基調,要求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適時使用跨周期調節手段。樓市調控需要增強前瞻性和預見性,統籌做好政策銜接。部分城市在製定調控政策時,缺乏連貫性,甚至朝令夕改,容易造成預期不穩。同時,不少城市側(ce) 重從(cong) 需求端進行調整,而供給端調控舉(ju) 措往往不夠。
政策穩,預期才能穩;預期穩,市場才能穩。當前,樓市預期偏弱,下行壓力加大。在這種情況下,更需圍繞穩地價(jia) 、穩房價(jia) 、穩預期的調控目標,夯實主體(ti) 責任,豐(feng) 富政策工具,建立房地產(chan) 長效機製。按照一城一策的思路,各地應進一步明確樓市調控政策的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目標,完善政策配套,防止調節失靈。
房地產(chan) 發展的重要內(nei) 驅力是城鎮化,而城鎮化的重要驅動力是產(chan) 業(ye) 化。對於(yu) 各地來講,樓市調控要和產(chan) 業(ye) 規劃形成聯動,提升城市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加大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布局力度,增強城市競爭(zheng) 力吸引力。此外,根據城鎮化發展規律,還可深化麵向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樓市調控區域協調機製,將大城市和周邊中小城市供應需求、基礎設施、公共資源統籌考慮,解決(jue) 市場供需錯配問題。
我國房地產(chan) 市場分化趨勢早已形成,不同地區差異較為(wei) 明顯。從(cong) 人口流動情況看,淨流入城市和淨流出城市住房存量情況各異,需要區別應對。近年來,新增城鎮人口向一二線城市轉移趨勢明顯,新市民和青年群體(ti) 住房需求仍未得到有效滿足;部分三四線城市呈現人口淨流出態勢,尤其是對於(yu) 沒有產(chan) 業(ye) 支撐的中小城市而言,則需嚴(yan) 防大規模無序擴大開發和投資房地產(chan) 。因此,調控政策既要警惕全局性供給過剩風險,也要注意熱點城市供應不足的矛盾。
樓市既要穩預期,又要防風險。傳(chuan) 統房地產(chan) 市場“高杠杆、高負債(zhai) 、高周轉”模式難以為(wei) 繼,建立良性的房地產(chan) 發展模式,需要實現“人房地”聯動,推動房企盡快轉型。同時,並行調整住房存量和增量,從(cong) 供給和需求兩(liang) 端同時發力,實現房地產(chan) 市場供求適配,破解住房市場深層次難題,促進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作者:金觀平 來源: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