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美麗鄉村 體驗“村味”文化
作者:由田(哈爾濱工業(ye) 大學副教授)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推出“大美春光在路上”全國鄉(xiang) 村旅遊精品線路152條,並將其整合在交旅融合、鄉(xiang) 村新體(ti) 驗、春和景明三個(ge) 分主題之下,呈現出鄉(xiang) 村建設與(yu) 旅遊發展相得益彰的嶄新麵貌。
以文化帶動旅遊,以文化帶動發展。如今,鄉(xiang) 村旅遊已經成為(wei) 我國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在文旅部發布的152條線路中,我們(men) 可以看到清晰的文化因子。與(yu) 早期住農(nong) 家屋、吃農(nong) 家飯、享農(nong) 家樂(le) 的單一鄉(xiang) 村旅遊形式不同,在“村”遊路上了解和感悟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已成為(wei) 一種新的潮流和發展方向。152條線路涉及曆史景觀與(yu) 文化建築、農(nong) 業(ye) 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間藝術等,“村”遊之路因文化而多彩。
一是在與(yu) 曆史景觀和文化建築的“對話”中探源中華文明。
鄉(xiang) 村地區的自然環境與(yu) 人類活動相互依存,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其中,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擁有悠久的曆史和豐(feng) 富的文化遺產(chan) ,興(xing) 隆窪遺址、二裏頭遺址、良渚遺址等都是黃河文化的重要代表,反映了古代黃河流域的社會(hui) 生活、宗教信仰、藝術表現等方麵的特點。在“陝西·沿黃觀光路黃河文化探源之旅”線路中就有一條獨特的沿黃觀光路,被譽為(wei) 黃河最美“1號公路”,北起榆林市府穀縣,南至渭南市華山腳下,全長800餘(yu) 公裏,沿途串起了吳堡古城、乾坤灣、壺口瀑布、韓城古城、黨(dang) 家村、司馬遷祠、洽川濕地、西嶽華山等50餘(yu) 處名勝古跡景點,能夠帶遊客沉浸式體(ti) 驗黃河文化,感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
除了豐(feng) 富的曆史景觀,鄉(xiang) 村地區還保留著傳(chuan) 統的建築風格和鄉(xiang) 土特色。參觀古老民居、廟宇、祠堂,感受傳(chuan) 統建築文化的魅力,是“村”遊的獨特優(you) 勢。鄉(xiang) 村傳(chuan) 統建築反映了中華文明的發展曆程和審美特色,對於(yu) 了解中國建築文化具有重要意義(yi) 。“廣東(dong) ·尋覓唐家灣人文風情之旅”線路中的會(hui) 同古村是廣東(dong) 省古村落、傳(chuan) 統村落,村內(nei) 是清一色的嶺南民居,家家都是灰瓦、青磚、飛簷,建築布局整齊,外形色調一致,擁有不可移動文物12處,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北京·闖入京西秘境一覽永定河百裏畫廊”線路中的爨柏景區,則是以古村落文化為(wei) 代表的旅遊休閑度假勝地,涵蓋了首批中國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京西石頭村雙石頭村、軍(jun) 戶古樂(le) 柏峪村、百姓人家黃嶺西村。那些古道、古井、古廟、古戲台默默訴說著曆史,它們(men) 的時代價(jia) 值因遊客的關(guan) 注而彰顯。
二是在鄉(xiang) 村漫步中走近源遠流長的農(nong) 耕文化。
鄉(xiang) 村旅遊的重點是農(nong) 業(ye) 文化的展示,也就是人類在曆史上創造並傳(chuan) 承、保存至今的農(nong) 耕生產(chan) 經驗的展示。一直以來,鄉(xiang) 村旅遊既創新性打造和持續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相關(guan) 的景點、景區,為(wei) 遊客提供了解中國傳(chuan) 統農(nong) 耕文化的機會(hui) ,也注意突出文旅融合過程中的遊客體(ti) 驗,讓遊客親(qin) 身參與(yu) 農(nong) 耕活動,體(ti) 會(hui) 農(nong) 民的辛勤勞作,學習(xi) 農(nong) 田管理的知識和技巧。
在新疆烏(wu) 蘇市“品農(nong) 耕文化 賞百花嬌豔”之旅線路中,農(nong) 耕文化元素格外突出,遊客既可以在八十四戶鄉(xiang) 鴕鳥養(yang) 殖基地觀賞鴕鳥養(yang) 殖、孵化,也可以置身於(yu) 九間樓鄉(xiang) 農(nong) 耕特色小鎮,觸摸鋤頭、犁子、磨盤等農(nong) 耕老物件,在農(nong) 耕特色牆畫中飽覽農(nong) 耕曆史;在河北“春風吹滿‘承’”鄉(xiang) 村振興(xing) 體(ti) 驗之旅線路中,遊客可以在長城人家民宿群體(ti) 驗磨豆腐、田園采摘、牲畜飼養(yang) 等趣味農(nong) 事,還可以在熱河中藥花海小鎮園區“登藥山、聞藥香、賞藥花、品藥茶、食藥膳”,在周台子村采摘櫻桃、草莓等水果及各種有機蔬菜。而在江西贛南“農(nong) 耕精品研學之旅”線路中,遊客可以在國內(nei) 三大梯田之一的上堡梯田了解古法農(nong) 業(ye) 耕作、親(qin) 曆農(nong) 事勞作、遊覽高山茶園等。
農(nong) 業(ye) 文化是鄉(xiang) 村旅遊文化的精髓,在鄉(xiang) 村旅遊中形成的認識和體(ti) 驗,能夠讓人深刻體(ti) 會(hui) 到農(nong) 耕文明對中國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性,並對中華文明的深厚曆史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以文促旅,深入挖掘農(nong) 業(ye) 文化,有助於(yu) 鄉(xiang) 村旅遊提質升級,更具吸引力。
三是在沉浸式體(ti) 驗中感受民俗文化與(yu) 民間藝術之美。
鄉(xiang) 村旅遊也是了解中國傳(chuan) 統節慶和民俗活動的最佳途徑之一。在鄉(xiang) 村地區,遊客可以參與(yu) 慶典活動、民俗遊戲、傳(chuan) 統節日等,在濃厚的民俗文化氛圍中,更好地理解中華文明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在西藏“遊牧文化 體(ti) 驗之旅”精品線路中,遊客可以在那曲市格薩爾賽馬場觀看傳(chuan) 統賽馬、馬術表演、格薩爾說唱等,感受藏北風情,也可以在色尼區嘎爾德遊牧文化體(ti) 驗基地體(ti) 驗酸奶、拉拉、塔然等奶製品製作過程和傳(chuan) 統遊牧民日常生活。在湖南“讓世界‘侗’聽”民俗風情之旅線路中,遊客可以到有“中國最美侗寨”之美譽的皇都侗文化村,參加通道侗族大戊梁歌會(hui) 節,體(ti) 驗大型侗寨山水實景演出,近距離感受侗家愛情的堅貞與(yu) 美好。
此外,通過鄉(xiang) 村旅遊,還可以近距離觀賞到傳(chuan) 統的民間舞蹈、音樂(le) 、戲曲等表演,欣賞精湛的手工藝品的製作過程,感受中華文明中蘊含的智慧和創造力。貴州“編織非遺之美 探訪‘鳥籠之鄉(xiang) ’”線路中,遊客可以在“中國鳥籠文化藝術之鄉(xiang) ”卡拉村親(qin) 手做鳥籠,跟著苗家人一起紡紗織布、點蠟畫蠟、浸染晾曬,感受純手工帶來的匠人溫度。在重慶“美麗(li) 鄉(xiang) 村 品巴蜀文化鄉(xiang) 村遊”線路中,遊客可以遊覽擁有800餘(yu) 年陶器生產(chan) 曆史的安陶小鎮,也可以在夏布小鎮體(ti) 驗夏布編織技藝的獨特魅力。
文旅融合下的鄉(xiang) 村旅遊對於(yu) 傳(chuan) 承中華文明具有重要意義(yi) ,在增進文化交流與(yu) 理解的同時,也使人們(men) 更能意識到中華文明的獨特性和卓越貢獻,增強對中華文明的自豪感和認同感。不過,從(cong) 整體(ti) 來看,目前鄉(xiang) 村旅遊發展並不均衡,一、二線城市近郊發展比較好,但仍有相當多鄉(xiang) 村的文化資源稟賦和場景價(jia) 值還沒有得到充分釋放。此外,鄉(xiang) 村旅遊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同質化現象,沒有深入挖掘自身的差異化優(you) 勢,形成品牌效應。所以,未來鄉(xiang) 村旅遊精品線路的升級,一方麵需要加強對鄉(xiang) 村地區的文化資源整合和挖掘,將其有機融入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品和活動中,打造具有濃厚文化氛圍的旅遊體(ti) 驗;另一方麵,還要有意識地借助文化品牌來凸顯文化屬性,打造獨特的鄉(xiang) 村旅遊品牌形象,提高其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通過對文化屬性的強調,鄉(xiang) 村旅遊可以更好地傳(chuan) 承和展示中華文明的豐(feng) 富內(nei) 涵,吸引更多遊客參與(yu) 和體(ti) 驗,同時促進鄉(xiang) 村的經濟發展和文化傳(chuan) 承。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9日 1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