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顯恢複之態 “勢”有向好支撐
“形”顯恢複之態 “勢”有向好支撐
——從(cong) “中國經濟圓桌會(hui) ”讀懂2023年中國經濟半年報
7月17日,2023年中國經濟半年報公布。
今年以來,隨著經濟社會(hui) 全麵恢複常態化運行,我國經濟運行逐步企穩向好,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但也麵臨(lin) 著一些風險挑戰。
如何看待上半年複蘇態勢?下半年有哪些政策舉(ju) 措值得期待?新華社17日推出“中國經濟圓桌會(hui) ”大型全媒體(ti) 訪談節目,首期邀請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副司長李慧和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同台共話,聚焦年中經濟“麵麵觀”。
複蘇之形:在世界經濟下行中恢複向好
翻開半年報,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5.5%,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6.4%……多項指標顯示,我國經濟運行延續恢複向好態勢,同時物價(jia) 、出口等部分指標增速放緩也引發關(guan) 注。
“總的來看,經濟運行恢複向好,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付淩暉在“中國經濟圓桌會(hui) ”訪談時說,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比去年全年明顯加快,這在整個(ge) 世界經濟處在波動下行的背景下非常不容易。
付淩暉介紹,上半年,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持續增加,服務業(ye) 整體(ti) 增長較快,特別是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ye) 對服務業(ye) 支撐作用比較明顯;內(nei) 需貢獻穩步提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明顯增強;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產(chan) 業(ye) 發展向中高端邁進的態勢比較明顯。
二季度以來,包括聯合國、世界銀行、經合組織等多家國際組織和機構紛紛調高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彰顯出國際社會(hui) 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
“在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全球貿易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很突出的特點就是內(nei) 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有明顯提升。”李慧在“中國經濟圓桌會(hui) ”訪談時說。
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ye) 增加值增速快於(yu) 整體(ti) 工業(ye) 的增速;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產(chan) 品產(chan) 量增長迅速;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以及基礎設施民間投資、製造業(ye) 民間投資等增速快於(yu) 整體(ti) 投資增速……李慧表示,這些經濟結構上的亮點正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ti) 現。
放眼全球,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通脹壓力依然較大,全球主要經濟體(ti) 宏觀經濟走勢和政策分化。
劉元春在“中國經濟圓桌會(hui) ”訪談時說,放在全球大變局和世紀疫情背景下觀察,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從(cong) 全球範圍看仍然是一個(ge) 比較高的增長速度。
承壓之態:客觀辯證看待經濟運行中的風險挑戰
中國經濟穩步恢複來之不易,但部分指標增速持續回落,也引發海內(nei) 外高度關(guan) 注,其中不乏一些“唱空”中國經濟的聲音。
經濟運行中的風險挑戰怎麽(me) 看?
付淩暉表示,國民經濟恢複基礎尚不穩固,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世界經濟波動下行,國內(nei) 一些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推動經濟持續向好還需繼續努力。
對於(yu) 宏觀數據和微觀感受之間的“溫差”問題,付淩暉認為(wei) 主要是由宏觀數據的綜合性和微觀主體(ti) 感受的局部性造成。
付淩暉舉(ju) 例說,比如大家感受較明顯的消費價(jia) 格,經常個(ge) 體(ti) 感覺消費價(jia) 格漲得很高,但消費價(jia) 格指數漲幅還是比較溫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消費價(jia) 格數據采用了一攬子的代表性商品和服務進行綜合統計,反映的是全社會(hui) 消費價(jia) 格變化,但具體(ti) 到某個(ge) 人,可能隻消費了一攬子商品和服務中的一部分。
在劉元春看來,當前不能用老眼光來認識本輪複蘇,需要從(cong) 全球視角和曆史視角,尤其是放在全球大疫大災和全球大變局的視角下進行綜合研判。
“後疫情時代的複蘇跟以往常態化、周期性的複蘇是不一樣的。”劉元春說,這輪複蘇首先是在社會(hui) 修複基礎上進行交易修複,然後才是利潤修複以及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修複,這個(ge) 過程會(hui) 有波動、很漫長,因此需要一個(ge) 新的視角讀懂這輪複蘇。
全球高通脹背景下,近期我國物價(jia) 持續走低引發關(guan) 注。
李慧表示,當前物價(jia) 總水平較低受到一些輸入性、周期性、結構性以及季節性等多重因素影響,加上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導致部分商品價(jia) 格回落幅度較大,從(cong) 數據上拉低了物價(jia) 漲幅,但這種態勢是階段性、暫時性的。
李慧表示,盡管國際環境變化對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加深,但中國經濟還是實現了回升向好、物價(jia) 平穩、金融穩定的發展態勢。
安全之基:經濟發展主流和長期趨勢沒有改變
統籌好發展和安全,是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hui) 大局穩定的關(guan) 鍵。
就業(ye) 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以來各方突出做好穩就業(ye) 工作,就業(ye) 保持總體(ti) 穩定,但青年失業(ye) 率仍處在高位,6月份,16歲至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ye) 率為(wei) 21.3%。
劉元春表示,近年來,大學生持續擴招,疊加疫情以來延遲就業(ye) 、慢就業(ye) 等因素,使得大學畢業(ye) 生規模不斷創新高,加大就業(ye) 壓力。
“我們(men) 要理性地看待大學生就業(ye) 的問題。”劉元春說,目前,國家提出了促進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就業(ye) 的一攬子舉(ju) 措。比如以往大學裏麵春招一般到5月份就結束了,但今年延期了,上海財大就迎來新一輪的校園招聘。近期還有一項重要舉(ju) 措就是對畢業(ye) 但長期未就業(ye) 的人群進行一對一全方位幫扶,我們(men) 目前就建立了一套這樣的就業(ye) 跟蹤體(ti) 係。
糧食安全至關(guan) 重要,夏糧豐(feng) 則全年穩。今年局地突遭“爛場雨”是否會(hui) 影響夏糧收成?
李慧說,今年夏收雖然遭遇一些不利氣候條件挑戰,但全國上下積極麵對,夏糧再獲豐(feng) 收。秋糧播種麵積穩中有增,整體(t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形勢穩中向好,糧食安全總體(ti) 上保障有力。
近期全國多地高溫天氣持續,全網用電高峰期提前到來,區域性、時段性供需矛盾仍存,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至關(guan) 重要。
李慧表示,近年來,通過抓電源建設、燃料供應、機組管理、運行調度和需求側(ce) 管理等五方麵工作,發電裝機在持續平穩增長。目前,統調電廠存煤仍處高位,做好迎峰度夏期間電力保供有信心也有基礎。
談到如何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劉元春認為(wei) ,最重要的是通過關(guan) 鍵技術創新來補短板、鍛長板,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我們(men) 要在大國博弈過程中有一種戰略性認識,就是‘卡脖子’問題的出現不是我們(men) 落後的產(chan) 物,恰恰是我們(men) 突破落後、進步的象征。”
李慧表示,盡管麵臨(lin) 諸多風險挑戰,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流和長期趨勢沒有改變。
動能之變:搶抓增長新機遇
應對複蘇進程中的風險挑戰,如何重塑增長新動能?
在劉元春看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既要辯證看待目前所遇到的問題,也要著手培育新的競爭(zheng) 力和戰略合作點,做到長短結合。
抓住新動能,才能搶占新機遇。付淩暉指出,發展新動能不僅(jin) 要關(guan) 注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也要關(guan) 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對企業(ye) 而言,可以重點抓住三方麵機遇:
一是產(chan) 業(ye) 升級的發展機遇,伴隨居民對高品質供給需求的擴大,低端製造向中高端製造轉變蘊藏巨大潛力;二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生產(chan) 端的數字化趨勢加快,為(wei) 企業(ye) 帶來數字化轉型新機遇;三是綠色轉型的發展機遇,綠色生產(chan) 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綠色產(chan) 品、綠色行業(ye) 發展勢頭良好,正成為(wei) 經濟發展新增長點。“新動能帶來的新發展機遇具有廣闊前景。”
新能源汽車成為(wei) 近兩(liang) 年中國經濟發展的突出亮點。從(cong) 數據上看,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均突破370萬(wan) 輛,增速在40%以上。
李慧說,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支持政策措施,重點引導支持和鼓勵新能源汽車企業(ye) 搶抓發展機遇,提升產(chan) 業(ye) 創新能力,加強開放交流和合作,提高產(chan) 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
“相信會(hui) 有更多行業(ye) 經曆這種成熟和迭變的過程,未來脫穎而出重塑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李慧說。
應對之舉(ju) :既要出短期政策也要推中長期改革
當前,外界高度關(guan) 注中國宏觀政策工具箱裏是否有足夠空間,下一步會(hui) 有哪方麵的政策和改革舉(ju) 措出台?
李慧表示,相對應於(yu) 歐美國家和我國前幾年的政策力度,下一步的政策空間是足夠應對目前短期問題的。
6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研究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做強做優(you) 實體(ti) 經濟、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等四方麵。
“這些政策兼顧供給和需求,著眼當前和長遠,統籌發展和安全,體(ti) 現了政策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李慧說,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推動有關(guan) 方麵盡快出台相關(guan) 政策措施,促進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共同發力,確保政策落到實處,形成合力。在充分調研基礎上還將謀劃新的儲(chu) 備政策,不斷豐(feng) 富政策工具箱,確保關(guan) 鍵時刻能拿得出、用得上、能見效。
改革是激發經濟發展內(nei) 生動力和活力的根本舉(ju) 措。在劉元春看來,要將短期的政策、中期的結構性政策以及中長期的體(ti) 製性、機製性改革三大舉(ju) 措進行有機結合。“我們(men) 下半年絕對不是簡單地依賴政策來解決(jue) 問題,而是一攬子方案。”他強調,這包括短期財政貨幣政策的再定位,社會(hui) 政策的再出台,戰略性產(chan) 業(ye) 政策的持續實施,以及係列深化改革舉(ju) 措的出台落地。
李慧表示,下階段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圍繞三方麵推出改革舉(ju) 措:圍繞高質量經營主體(ti) 培育推進改革,營造更加優(you) 化公平的市場競爭(zheng) 環境;圍繞高標準市場體(ti) 係建設推進改革,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更好落地;圍繞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更好結合推進改革,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製度等。
“中國經濟從(cong) 未有坦途,我們(men) 就是在應對一係列風險挑戰過程中不斷地強身健體(ti) 、發展壯大,而且在這個(ge) 過程中,政府也積累了非常豐(feng) 富的宏觀調控經驗。”李慧說。
發展之勢:對下半年經濟充滿信心
讀懂中國經濟,既要看形也要看勢,既要看量也要看質,既要縱看也要橫看。
展望下半年走勢,付淩暉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擺脫疫情影響後逐步進入到恢複性增長階段,隨著經濟運轉逐步向正常軌道回歸,未來將由恢複性增長逐漸轉向擴張性增長。
參加“中國經濟圓桌會(hui) ”的三位專(zhuan) 家一致認為(wei) ,盡管一些經濟指標出現了波動,但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麵並沒有改變,對中國經濟下半年走勢充滿信心。
具體(ti) 來說,支撐中國經濟穩步向好有一係列利好因素——
從(cong) 需求端看,消費對整個(ge) 經濟的帶動作用將繼續顯現。隨著生產(chan) 和需求的循環更加順暢,居民消費意願和信心有望進一步穩定和提升。基礎設施投資和製造業(ye) 投資有一定韌性,對擴大內(nei) 需、帶動經濟增長會(hui) 逐步發揮作用。
以消費為(wei) 例,今年以來相關(guan) 部門出台了一係列包括促新能源汽車消費、促家居消費等新的政策,很多地方也在積極舉(ju) 辦各類促消費活動。“總體(ti) 看,下半年消費持續增長的態勢還會(hui) 延續,對於(yu) 經濟整個(ge) 的帶動作用也會(hui) 繼續發揮。”付淩暉說。
從(cong) 生產(chan) 端來看,隨著經濟運行逐步好轉,在接觸型服務業(ye) 恢複基礎上,更多生產(chan) 性、生活性服務業(ye) 也會(hui) 逐步好轉,進一步發揮服務業(ye) 對穩增長的重要作用。
從(cong) 中長期看,中國創新驅動的動能在增強,經濟發展潛力和空間巨大,發展基礎雄厚,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和完備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勞動力素質不斷提高……
“中國經濟雖然麵臨(lin) 一些困難和挑戰,但綜合看,下半年整個(ge) 經濟運行會(hui) 逐步好轉,一些宏觀指標也將逐步趨穩,向好發展態勢會(hui) 總體(ti) 保持。”付淩暉說。
堅定信心,堅持發展,堅持創新。
“我們(men) 要正視短期中國經濟的波動,但也要看到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李慧說,“隨著黨(dang) 中央、國務院各項決(jue) 策部署的進一步落地見效,我們(men) 有信心、有條件,也有能力推動經濟結構持續優(you) 化,增長動力持續增強,發展態勢持續向好。”(韓潔 於(yu) 佳欣 魏玉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