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受訪青少年從不鍛煉身體”的警示
一段時間以來,青少年的睡眠、鍛煉、心理健康等問題備受矚目。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和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日前聯合發布《中國青少年健康行為(wei) 研究報告》顯示,在身體(ti) 鍛煉方麵,受訪青少年平均每周參加超過1小時體(ti) 育鍛煉的天數為(wei) 2.5天,平均每月進行較劇烈運動的天數為(wei) 2.8天;有10%左右的受訪青少年從(cong) 不鍛煉身體(ti) ,上網、做作業(ye) 等久坐時間較長,這部分青少年身體(ti) 健康狀況不佳的可能性較大。
按照教育部對學生上體(ti) 育課、參加體(ti) 育鍛煉的要求——每天上一節體(ti) 育課,參加一小時體(ti) 育鍛煉,上述調查反映的情況讓人十分擔憂。這表明,有的學校並沒有堅持開齊開足上好體(ti) 育課,保障學生的體(ti) 育鍛煉時間。與(yu) 此同時,還有為(wei) 數不少的青少年缺乏運動興(xing) 趣、習(xi) 慣,養(yang) 成了不良的生活習(xi) 慣。
為(wei) 什麽(me) 本應該受學生歡迎的體(ti) 育課反而不受待見?一定程度上說,這和學校上體(ti) 育課的方式有關(guan) 。不少學校上體(ti) 育課,主要就是組織學生根據體(ti) 質測試項目訓練跑跳。這讓一部分學生覺得枯燥,於(yu) 是產(chan) 生反感情緒。
為(wei) 促進學校、學生重視體(ti) 育,我國各地已經把體(ti) 育納入中考,並提高體(ti) 育在中考的權重、分值。但隨之而來的是,一些地方出現“應試體(ti) 育”傾(qing) 向:有的學校上體(ti) 育課就圍繞中考體(ti) 育測試項目進行教學,有的家長平時不重視孩子的體(ti) 育鍛煉習(xi) 慣培養(yang) ,而是在初三中考體(ti) 育時給孩子報培訓班,進行突擊訓練。
這顯然不利於(yu) 青少年的運動興(xing) 趣、習(xi) 慣培養(yang) ,而沒有運動興(xing) 趣、習(xi) 慣,就可能出現孩子較少或從(cong) 不鍛煉身體(ti) 的後果。這顯然不利於(yu) 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要解決(jue) 這一問題,還得從(cong) 學校教育與(yu) 家庭教育入手。
把體(ti) 育納入中考的目的,不在於(yu) 考試成績高低,而是希望學校、家長能夠重視培養(yang) 學生的運動習(xi) 慣與(yu) 興(xing) 趣。這也是改革對體(ti) 育的教育評價(jia) 製度並創新體(ti) 育教學方式的初衷。對學生的體(ti) 育評價(jia) ,不能隻重視終結性考試評價(jia) ,以體(ti) 育統一測試評價(jia) 學生,而要強調過程性評價(jia) ,關(guan) 注學生上體(ti) 育課、參加體(ti) 育鍛煉的情況。
學校開展體(ti) 育教學,也不能一上體(ti) 育課,就訓練跑跳。要創新體(ti) 育教學,通過組建若幹個(ge) 運動隊、俱樂(le) 部,讓學生自主選擇參加一個(ge) 或多個(ge) 運動隊、俱樂(le) 部。要通過在運動隊、俱樂(le) 部參加訓練、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喜歡上體(ti) 育課,並培養(yang) 體(ti) 育運動技能。如喜歡乒乓球的參加乒乓球俱樂(le) 部,成為(wei) 乒乓球俱樂(le) 部的隊員;喜歡網球的參加網球運動隊,在網球隊中進行訓練、比賽。
這種運動隊、俱樂(le) 部方式,對學校體(ti) 育師資、場地、器材的要求無疑比組織學生跑跳的要求高得多。要上好體(ti) 育課,培養(yang) 學生的運動興(xing) 趣與(yu) 技能,學校就必須加大對體(ti) 育的投入,加強體(ti) 育師資配備,包括聘請退役運動員擔任學校運動隊的專(zhuan) 兼職教練,帶隊進行訓練。
家長也要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職責是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最好的家庭教育是陪伴。父母(監護人)要花時間陪伴孩子,與(yu) 孩子一起進行戶外運動,培養(yang) 孩子的興(xing) 趣。尤其是假期,家長要和孩子一起規劃假期生活,尤其要把體(ti) 育鍛煉融入假期生活,讓孩子充分利用假期時光,養(yang) 成體(ti) 育鍛煉習(xi) 慣,保持身體(ti) 健康的同時享受運動的樂(le) 趣。要讓孩子運動起來,讓他們(men) 的生活充滿生機和活力。(熊丙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