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型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催化劑
家庭教育是一個(ge) 人接受教育的起點,是人生“打底色”的教育。很多人初做父母時沒有經驗,即便有了二孩、三孩,也總會(hui) 遇到新問題,不免誤打誤撞、摸著石頭過河。家庭教育促進法給予了家長們(men) 具體(ti) 的指引:不僅(jin) 要依法帶娃,更要科學帶娃,成長是對父母的剛性要求,成長型家庭教育也是孩子從(cong) 小到大更需要的教育。
父母自我成長並帶動整個(ge) 家庭成長
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全麵成長。成長型家庭教育,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成長,即父母及其他成年家庭成員共同營造正能量滿滿的、和睦的家庭環境,這就需要家人自覺地接受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熏陶,內(nei) 化為(wei) 良好的修養(yang) ,擁有利他、善良、誠實、守信的美德,友善地對待身邊的人,溫暖彼此,不斷提升整個(ge) 家庭的生活質量和精神品質。例如,父母孝敬長輩、長輩尊重嗬護子輩孫輩,不僅(jin) 能展現一個(ge) 家庭的氣象,更是修身,可以涵養(yang) 自己的心靈,擁有對家庭的責任心、感恩心和愛心,是自我心靈成長的重要契機。
家長有意識地發掘家人身上的閃光點,擅於(yu) 發現自己的不足,隨時修行自身,學會(hui) 彼此有效溝通、分享、包容、理解;家人之間相互支撐、鼓勵,攜手以積極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困境……家長的言傳(chuan) 身教是最好的榜樣,他們(men) 的良性成長會(hui) 在孩子身上自然而然得到延續,這就是潛移默化的成長型家庭教育。
家庭是一個(ge) 整體(ti) ,成長型家庭教育需要以家長的自我成長,帶動整個(ge) 家庭的成長,全體(ti) 家庭成員從(cong) 中受益。這包括家長有各自的發展定位,有具體(ti) 目標和實施計劃,逐漸提升自己;家長協助孩子確立短期和長期的目標,比如品德修養(yang) 、習(xi) 慣養(yang) 成、學習(xi) 規劃等,同時,還可以設定家庭共同的目標,比如誌願服務、環保行動、健身計劃、讀書(shu) 活動等,據此,個(ge) 人和家庭的共同願景清晰明確。實現這些願景需要一個(ge) 長期的過程,家庭成員和孩子持續努力,相互激勵。
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引領孩子成長
成長型家庭教育的另一個(ge) 重要內(nei) 容是父母要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用自己開放的、發展的思維方式引領孩子成長。
父母並非全知和萬(wan) 能,所謂成長型思維模式,即父母在孩子成長的各個(ge) 階段,以變化的視角看待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不斷刷新認知和方法,重建親(qin) 子關(guan) 係、家庭生態,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為(wei) 其提供最好的成長型家庭教育環境。比如,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扮演不同的角色,從(cong) 孩子的領航者到與(yu) 孩子共同進步的並航者,再退居到孩子身後,成為(wei) 鼓勵他們(men) 不斷試錯、不斷進步的護航者。在這個(ge) 過程中,夫妻默契配合,對家庭教育的方式,與(yu) 一孩、二孩、三孩的親(qin) 子互動模式隨著他們(men) 的年齡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因為(wei) 家長的自省,且更關(guan) 注以自身的改變影響教育孩子,所以,沒有太多的抱怨和戾氣。家庭的生態環境是健康向上、和諧和睦的,孩子們(men) 身在其中,感受著父母之愛和手足之情,心態上會(hui) 健康陽光,行動上會(hui) 積極進取。
在此基礎上,家長培養(yang) 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即啟發孩子無論在哪種境遇中,都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麵臨(lin) 一些無法控製、無法改變的事情,比如基因、天賦,但我們(men) 也有更多可控的、可以改變的事情,比如可以控製自己的時間、自己每天是否運動等。培養(yang) 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家長要尊重每個(ge) 孩子的先天特征和不同的性格,不論孩子麵臨(lin) 怎樣的情形、處於(yu) 什麽(me) 樣的狀態,父母都不能采取打擊式教育,而是引導他們(men) 恰如其分地評價(jia) 自己,不妄自菲薄;給孩子賦能,激發出他們(men) 的內(nei) 在力量。然後,和孩子一起,將他們(men) 做得不甚滿意的事情劃分為(wei) 不可控的和可控的,對於(yu) 前者,選擇坦然接受;對於(yu) 後者,集中精力嚐試改變——設定長期和短期目標,一步步付諸行動,努力做好每一個(ge) 環節,直至實現目標。
在此過程中,看到孩子取得了進步或成績,家長應及時給予其正向的評價(jia) 和反饋,但誇獎內(nei) 容要務實具體(ti) 、注重過程,避免對智力和才能過早地下定論,比如“你的努力沒有白費”要比“你真聰明”,對於(yu) 孩子之後的表現更能起到激勵作用。看重過程、享受過程的另外一個(ge) 好處是,即使孩子失敗了,家長也能從(cong) 中找到有價(jia) 值的內(nei) 容,讓孩子在失敗中看到收獲,獲得經驗,在並不理想的結果中依然能有好心情,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鼓足勇氣重來,而不是灰心喪(sang) 氣地認為(wei) 自己是個(ge) 失敗者。
成長型思維模式,有助於(yu) 幫助孩子們(men) 樹立這樣的價(jia) 值觀:失敗是走向成功之路上的小波折,失敗就是成功的一部分。他們(men) 在麵對困難和挫折時,能遠離逃避型人格,做到贏不辱人,敗不辱己。
培養(yang) 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有創造力的孩子有著更加美好的未來,成長型家庭教育要培養(yang) 孩子的創造性思維,這一方麵需要家長對身邊的大事小情習(xi) 慣性地保持獨立思考,而不是人雲(yun) 亦雲(yun) ,孩子從(cong) 小就會(hui) 受到良好的熏陶。另一方麵,家長平時多鼓勵孩子接受新的挑戰,麵對棘手的問題獨辟蹊徑,始終信任孩子,使之在嚐試甚至是試錯中明白,一個(ge) 人的天賦有高有低,但是,努力可以縮小差距甚至逆襲,自己的未來發展沒有天花板。在孩子自我評價(jia) 尚未完全建立起來時,成長型家庭教育決(jue) 定了他們(men) 成長方向的多元性和未來發展的無限性。
開發兒(er) 童創造性思維的潛能,應以科學的方法訓練兒(er) 童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精密性,培養(yang) 兒(er) 童的想象力、好奇心、冒險精神和挑戰性等品質。
講故事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故事有情境、有情節、有細節,能喚起孩子的感知和情感,令他們(men) 不自覺地融入內(nei) 容之中,被吸引、打動、感染。如果父母引導孩子複述故事,並用自己的語言記錄下來,孩子會(hui) 主動分析故事的內(nei) 容,展開推理、想象和再創作。如此,幫助孩子養(yang) 成隨時記錄的習(xi) 慣——每天將自己認為(wei) 有價(jia) 值的想法寫(xie) 下來,進一步豐(feng) 富、深化、完善,或許就是很不錯的創意。
創新離不開勤奮,但強製孩子刻苦勤奮,有悖於(yu) 兒(er) 童的天性,而隻有當孩子對某一件事或某一個(ge) 領域產(chan) 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xing) 趣時,他們(men) 才不覺得勤奮的“苦”。因此,成長型家庭教育離不開發現、引導和培養(yang) 孩子的興(xing) 趣,鼓勵他們(men) 動手實踐,使之真正熱愛某一件事,激發起他們(men) 內(nei) 在的巨大熱情和能量並投入其中。
在成長型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相互影響,且沒有止境。因此,隻有父母不斷學習(xi) 、不斷進步,才能對孩子產(chan) 生無形而深遠的影響。(陳若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